疫情助推 加速“上位” 公筷公勺渐成周口餐桌标配

作为餐桌文明的具体体现之一,公筷公勺的推广已非一朝一夕,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强势来袭,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更加强烈,也前所未有地“加速”深入人心。记者近日在周口市区走访发现,公筷公勺已渐渐成为大中型饭店的餐桌标配,市民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也明显提高了。

大中型饭店:公筷公勺成标配

4月20日下午,记者在庆丰路东段新粤川味坊包厢看到,每个餐位上都有两双筷子和两只勺子。据店长袁芳介绍,由于疫情原因,客人们对饭店卫生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就餐环境和后厨要干净整洁,还要提供公筷公勺。为区别于原有的黑色筷子和白色勺子,新粤川味坊专门定制了一批象牙色的公筷和有漏孔的公勺,以方便客人使用,而且使用后都会集中高温消毒。“公筷公勺的使用率很高,客人都很满意。”袁芳说。

不仅提供公筷公勺,还要积极引导客人使用公筷公勺。这是新粤川味坊对服务员的新要求。为此,店里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这是餐桌文明的体现,也是我们饭店档次的体现。”一位服务员不无自豪地说。

除了知名的连锁饭店,周口市区众多的中档餐馆也把公筷公勺摆上了餐桌。在这些餐馆里,记者能看到比普通餐具稍大的勺子和筷子,一般一桌配一套。“这就是我们提供的公筷公勺。”在建安路一家中型餐馆工作的薛阿姨说,“六七个人聚餐时,一桌会摆一副公筷公勺,两三个人的时候会根据客人需要提供公筷公勺。”

周口市餐饮协会副会长韩霞告诉记者,周口消费场所复工复产后,协会很快在会员群里发布了配备公筷公勺、推动文明就餐的倡议,倡导会员单位依据各自经营方式及进店就餐人数摆放一定数量的公筷公勺及分餐夹,会员们都给予了积极响应。

小餐馆:顾客需要就提供

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周口市区一些小餐馆并没有像大中型饭店那样配备专门的公筷公勺,但只要顾客有需要,他们就会免费提供。育新路一家烩面馆的老板说,作为低端消费的小店,之前还真没给客人提供过公筷公勺,也没人要。现在有所不同,3月份恢复营业后,就有顾客要公筷公勺了,“有人要我们就给,(新冠)病毒传播厉害,的确都应该防着点”。

安居路上一家小菜馆的经营者表述了同样的观点。“餐桌上虽然没有摆放,顾客要求多加双公筷,我们也是提供的。”老板对记者说,他正计划着采购一批比现在的筷子长一点的筷子作为公筷,满足顾客需求。

市民:尊重他人 保护自己

“以前在饭店吃饭,尽管桌上摆的有公筷公勺,我一般也不用。觉得都是朋友,还分那么清,有点显生分。”市民贾先生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的这个观念改变了。现在去饭店聚餐,他都会主动用公筷公勺,还建议大家都用,“一来防止病毒传播,二来也更加文明”。

“关键得养成习惯,不能疫情来了就用,疫情过去就又忘了(使用公筷公勺)。”市民郭先生说,“公筷公勺的使用能有效阻断多种疾病的传播,不止是新冠病毒。所以聚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既尊重了他人,也保护了自己。”

市民张女士的转变更加彻底。现在,不仅去饭店吃饭她会主动使用公筷公勺,还买了一套识别度高的公筷公勺放在家里用,让家人也都养成文明就餐的习惯。

记者走访中,市民们还普遍表示,推广使用公筷公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这样才能共同把好“入口关”,形成健康文明就餐新风尚。(新周口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