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後孩子怎麼了?” 離異後該怎麼養育孩子?

“離異後孩子怎麼了?” 離異後該怎麼養育孩子?


講個案例:(案例為化名,已經案主許可,案主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父母離異的陰影)

  • 童童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父母在她兩歲半時離婚,母親強令父親消失在他們的生活中,她一直跟著媽媽單獨生活。從三歲半起,媽媽就發現童童有很多的異常行為,不願意去幼兒園,語言表達能力差,不願意同老師合作,在幼兒園常有攻擊性行為,抓傷了很多孩子,老師讓家長帶去看看精神科醫生,醫生轉介他們來到我這裡。

初次訪談:

媽媽帶她來時,她怯怯的躲在媽媽背後。她探出頭,整個臉上似乎只有一雙大大的眼睛,驚恐的眼白異常凸現,瘦弱纖細的手指,因為用力而變得發白。媽媽用盡了力氣,才把她從身後抓了出來,媽媽大聲的說:“你和這個老師說,你和這個老師說,你別拽我!”她只是拼命掙扎,想要離開,小小的胸腔裡發出劇烈的喘息聲。

我震驚著媽媽的態度,立即對她做了一個停止的手勢。我蹲下身體,看著童童的眼睛,輕聲的對她說:“我知道,你一定很怕,我懂的。我不會讓你做任何你不願意做的事,你可以在這裡和我一起遊戲,你也可以唱歌,可以畫畫,甚至可以睡覺,沒有人會罵你,你甚至可以當我不在,這裡將會是你的世界。”

媽媽:“可是....”,我又做了停止的手勢,我坐在了地上,我對童童說:“看,我能坐下來。我們邀請媽媽和童童也坐下來。”媽媽看著我,我對媽媽說:“您能和我一起坐下來嗎?我們可以在一起。”媽媽皺著眉頭,看看地板,然後也坐了下來,她手裡一直拽著的童童用懷疑的看看我,看看媽媽,猶豫著坐了下來。

我微笑著,看著童童說:“非常棒!童童和媽媽一樣棒!你們都能坐下來,現在我們三個人是一樣的。”

童童不開口,只是看著我。

我問童童:“你看看這裡,有什麼?”

童童四處環視,嘴皮動了一下,依舊沒有開口。

我說:“我和媽媽坐在一起,你可以在沙盤室裡轉一轉。拿任何一個你喜歡的放進那個沙盤裡”

這時的童童站起來,圍著我的沙盤室走了一圈,然後舉著一個小玩偶沙具對我說:“這個!”

這是童童第一次開口。

我:“當然可以,那麼這個過程中,媽媽可以在外面等你嗎?”

童童:“不要。”

我:“媽媽不離開,就在外面的房間,等童童這裡結束了,媽媽就進來。”

童童勉強答應。

媽媽離開後,我和童童開始了第一次的沙盤遊戲過程。童童的世界,是典型抑鬱傾向的呈現。空蕩的沙盤中,倒塌的樓房、沒有頭的嬰兒、唯一讓人覺得有點色彩的,是一個五彩斑斕的沙灘球。

在我後面和童童的對話中,我聽到了童童斷裂的語言表達。“滾、滾開、臭、掐死你”我的心裡一陣陣的揪住。初次結束後,我按著一貫和孩子工作的方式,蹲在她的面前,和她約定下次時間,童童居然摸了摸我的臉。微笑著將她送到媽媽面前,她揮手向我再見。

當晚,媽媽和我通了電話,媽媽說不知道我們一起的過程中,童童發生了什麼事,只是這一次的遊戲,為什麼孩子會一晚上這麼平靜,不像以往只要不如意就大喊大叫。

我問了媽媽,從離婚後媽媽的生活是怎樣的?媽媽疲憊萬分的回答:“每天工作後,就想休息,可是童童從小就不省心,不是生病就是亂鬧叫,本以為送幼兒園後會讓自己輕鬆,沒想到現在情況越來越糟,老師經常讓我把她帶回家,可我父母年紀又大了,也沒人幫我帶。”

我問媽媽,是怎麼看待童童亂叫亂鬧這些不受控制的行為?媽媽說:“沒精力管,實在沒力氣,壓的我上不來氣,有時,我真想掐死她。”

問及童童爸爸為什麼沒有幫助照料童童,童童媽媽告訴我,與童爸曾經歷過一次嚴重的情感創傷,所以拒絕父親在童童的生命中出現。我明白了媽媽所處的環境,無人能依靠,每天為了生存而疲憊到極點,童童面臨著一個父親缺失的情況非常的無助,內心又時刻在擔心再被媽媽拋棄的絕望中,所以選擇憤怒和攻擊去保護著自己。

一個壓抑的媽媽帶著一個無法控制的孩子,整個家庭都陷入了灰暗而又充滿著暴力的環境中。

我給媽媽一個方案,讓童童每隔兩天我工作室一個小時,我藉助遊戲和繪畫幫助童童先穩定情緒,呈現和釋放自我。要求媽媽在這個時間內去健身,喝咖啡做一點想做的事,到時間後來接童童,這樣讓媽媽和童童都去釋放減壓。這個階段中,要求媽媽需要配合的一點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聽童童說話,不吼不罵童童,讓童童能自由的表達情緒。

一個月後,童童語言表達奇蹟般的通暢了很多,同時和媽媽的關係也緩解了很多。媽媽的焦慮及抑鬱情緒也有了極大的轉變,我開始邀請媽媽加入和童童的遊戲以及繪畫中。

當媽媽首次配合和童童一起創作和完成他們的世界時,我也被深深的觸動了,媽媽擺了田園小居、清透的小河,童童擺了母親抱著孩子站在樹下,媽媽擺了小橋,童童擺了母鴨帶著小鴨....最讓我觸動的一幕是:童童擺了一個肩膀上扛著孩子的父親站在同一棵樹下……童童悄悄的瞥著媽媽,眼睛一忽一閃。

我看到媽媽流下了眼淚,她用力的擁抱著童童,哽咽著說:“媽媽好愛你,好愛童童...對不起啊寶貝。”童童那纖細的小手為媽媽擦去了眼淚....

我的眼淚也忍不住落下。童童媽媽終於明白了一點,離異後的傷害對童童雖然是比較大的,但遠遠比不過沒有父親參與的童年這個傷害大。

後來童童媽和童童爸恢復了聯繫,童童和爸爸每週能見一次,充分的享受到父親帶來的溫暖和愛,童童慢慢開始成為一個陽光般的孩子。

這段家庭的心理輔導,一直在跟蹤和進行著,我們看到親子關係逐漸修復,孩子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

“離異後孩子怎麼了?” 離異後該怎麼養育孩子?


最後:

我們常常以為是孩子的錯,是他們不夠聽話,所以他才變成了壞孩子。但是我們往往忽視我們身為父母時,應該做到的一切。一個純淨如水般清撤的孩子,他是沒有能力天生就是一個壞孩子的。只有錯誤的撫養方式,才會塑造出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大人忽視了給孩子的及時滿足;或者大人們經歷的傷痛無法自拔,卻強加於孩子身上;大人做錯事不去承擔,責怪於孩子;大人們雙方的問題,卻拿孩子做為擋箭牌,甚至讓孩子離開他們的重要客體(父親、母親),孩子們只能默默承受,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大人的世界。於是,一部份的孩子將攻擊向外釋放,不是我不好,是你們全部對我不好(成年期後潛在反社會人格傾向組、偏執型人格特徵組);一部份的孩子將攻擊朝向自己,是我不好,我活著就是讓家人們討厭(成年期抑鬱症組、兒童期抑鬱症組、各類神經症組);還有一部份兒童一會對外攻擊,一會又對內攻擊,都是你們不好,這是我的不好(成年期精神分裂、邊緣性人格障礙、青春期精神分裂組)。

而這一切,其實在早期都是可以預防或者早早發現,及時修復的。

離異後的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知道:

1. 大人的世界也和你們一樣,會吵鬧,會有不想在一起生活的感受,但是不代表我們再也不能是朋友,也不代表我們不愛你,你擁有的愛還是和以前一樣。

2. 不要去在孩子面前責備對方,不論對方的錯有多大,他的錯誤與孩子無關,讓孩子跟隨你一樣恨他的父親或者母親,只能給孩子造成更多的被拋棄感,不被需要感,這樣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3. 不要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去說“你就和你媽(你爸)一樣的貨色……”等諸如此類的話,孩子不應該成為你洩憤的工具,你的言語會把他變成你眼裡的對方那些糟糕的樣子來做實你的“期待”。

4. 熟悉的環境有助於減輕孩子因父母離異導致的心理創傷,可以有效減少他的不安全感,儘量不要去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或者讓孩子離開自己跟隨他人生活,這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恐懼和被拋棄感。

5. 讓自己活得精彩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父母的情緒穩定,是幫助孩子從父母離異的焦慮不安中走出來的最快方式。要讓孩子知道,你是能給他提供穩定的生活的。所以,離婚後一定要儘快調整心態,理清思路,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要時刻記得父母是孩子最強有力的依靠,也是行為模式的榜樣。只有您自立自強、熱愛生活,孩子才會在你的撫育下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離異後孩子怎麼了?” 離異後該怎麼養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