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之人,必有厚福

寬容之人,必有厚福


1


寬容的人,不會斤斤計較


寬容他人,善待他人,也是在成就自己。古語說: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步是福。

為人處事讓別人一步,是明智之舉;對待他人寬厚一點,是在為自己積福。

清代康熙年間,在朝為官的宰相張英,有一天收到來自家鄉親人的一封信。

信中說,鄰居吳氏建房子,要佔用張家老宅旁邊的隙地,張家人不讓其用,兩家人因此打官司鬧個不停。來信請張英出面主持公道,不要讓對方佔了便宜。

張英看完信後,馬上批覆:“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到回信後,慚愧不已,不但同意吳氏使用隙地,還在此基礎上又多讓了三尺給他們。

吳氏見他們那麼寬宏大量,在建房子時不僅沒有使用隙地,還往後挪,也讓出了三尺地作為公用通道。

六尺巷由此而成。張英因此更加獲得皇上的賞識,和老百姓的稱頌,他的兒子張廷玉耳濡目染,後來也成為一代名相。

不斤斤計較是教養,寬大為懷是修養。

寬容的人,都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們都不會去計較一絲一毫的得失,活得通透灑脫。

寬容別人,是在成全自己。


2


寬容的人,懂得換位思考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有一個家長畢業於名牌大學,要求他上六年級的兒子,每次考試都得考95分以上,否則非打即罵,弄得父子關係非常緊張。

有一次,老師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家長會,讓家長們當一回學生,用孩子們的試卷進行考試。

這位爸爸以為沒什麼能難住他的,可是做了幾道題之後,發現題目難度越來越大,有好幾題竟然不會做。

最終只考了70幾分。兒子卻沒有責怪他,還安慰他說,考卷很難,爸爸能考70幾分已經很厲害了。

他很慚愧,以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兒子,沒想到兒子學習也這麼難,自己還那麼嚴苛對待他!從此,他改變了對兒子的態度,親子關係越來越和諧。


寬容比批評更能改變人。

寬容的人,知道對方的不易,不隨意指責別人,能急人所急,懂得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能換位思考、理解包容別人的人,會給自己帶來福報。

美國著名企業家克林頓,工廠在一次經濟大蕭條中近乎倒閉。在這危急時刻,他寫信給合作伙伴和朋友們請求支援。


寫完信後,發現自己竟然連郵票都買不起。他想,如果自己都買不起郵票,那別人肯定也不捨得花錢買郵票回信給自己,那麼自己就得不到幫助。

於是他賣了自己家裡的東西,買了很多郵票,在向朋友寄信的時候,都在信裡附上兩美元,作為回信的郵票錢,後來他就收到了很多回信。

這樣能為別人著想,他的朋友和客戶都被感動了。有客戶馬上給他下訂單,有朋友來信說要給他投資。克林頓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


在這次經濟蕭條中,他是為數不多站住腳而且有所成就的企業家。

《馬太福音》中說:“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們先要怎樣待人。”

寬容別人,換位思考,是一種極好的處世方式。它能讓人在生活中,多一些感恩,少一些矛盾;它能讓鄰里關係和睦,社會關係和諧。寬容之人,必有厚福。


寬容之人,必有厚福


3


寬容的人,都有好人緣

荀子言:“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意思是君子賢能而能容納無能的人,聰明而能容納愚昧的人,知識淵博而能容納孤陋寡聞的人,道德純潔而能容納品行駁雜的人。

胡適就是這樣的人。他曾說:“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胡適一生,都對人寬容友愛。對待學術見解不同的人,他保留自己的看法,卻不與人針鋒相對;


對待不理解自己、甚至罵自己的學生,他能理解學生的激進,沒有去批評懲罰他;


堂堂北大校長,被誤以為是校工叫去幫忙提行李,他也微笑著幫人把行李拿到宿舍樓。

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伕雜役,他都謙和以待,很多人都以和他做朋友為榮,很樂意稱呼他為“我的朋友胡適之”。

寬容,讓胡適收穫極大的美譽和眾多的友誼。


羅蘭說:“寬恕可以交友。當你能以豁達光明的心地去寬容別人的錯誤時,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寬容的人,都有一顆悲憫之心。他們能包容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也能理解別人的不易和艱難;他們既能與人同患難,也能和人共喜悅。

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

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已的善待。

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

往後,做個寬容的人,和寬容的人交往,讓餘生過得豐盈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