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不對,努力白費!

結合最近做天賦解讀的情況,我覺得有必要從【天賦】的角度為大家明晰幾個錯誤(顛倒)的認知。

認知不對,努力白費!

錯誤認知:天賦不是某種技能或才藝

正確認知: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天賦中,天賦就是自己的業力記憶所形成的性格特質


錯誤認知:有領導才能的人更容易做好團隊管理

正確認知:任何一個善用自己天賦的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錯誤認知: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正確認知:從自己的天賦出發,任何工作都適合,想做什麼都可以


錯誤認知:我不知道自己的天賦

正確認知:我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如何在發揮


錯誤認知:我得用自己的天賦去工作賺錢

正確認知:工作、賺錢、結婚,都是激活自己天賦正向發揮的渠道、途徑,是過程,不是目的


錯誤認知:職場人際關係很複雜

正確認知:複雜的是人心,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利益,與其明爭暗鬥,不如正向發揮自己的天賦特質,不爭而贏


錯誤認知:

銷售很賺錢,但做起來很難

正確認知:通過正向發揮自己的天賦使客戶自動成交,無時無刻不在銷售 ,銷售也無處不在。


錯誤認知:人力資源的基礎作用不僅需要匹配崗位與人員能力的匹配度,還需要想辦法節約人力成本

正確認知:讓每個員工正向發揮自己的天賦,不僅是人力資源的基礎作用,更是最重要的作用,這是解決人崗匹配和人力成本問題最本質的辦法


錯誤認知:我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

正確認知:要先激活內在的愛,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是熱愛


錯誤認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賺不到錢

正確認知: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會自動呈現出賺錢的方式


錯誤認知:我沒錢,所以我不能

正確認知:因為內在沒有愛,所以外在才會沒有錢,不是能不能,而是需要看到自己的愛為什麼會缺席


錯誤認知:孩子不聽話

正確認知:孩子用不聽話的外在形式呈現出我內心的矛盾與衝突,我們內在的矛盾與衝突沒有了,孩子自然就聽話了


錯誤認知:我的價值需要用金錢收入高低來體現

正確認知:我們存在就是價值。每個生命都是其存在的價值


錯誤認知:我每天都很忙

正確認知:我們90%的時間、精力其實都消耗在了無用的事情上,我們最需要忙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生命的意識維度


錯誤認知:我放不下

正確認知:我們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執著,而非事情本身


錯誤認知: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慾望

正確認知: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向內探索自己的潛意識,開始在生活中驗證是自己的心創造了外在的一切。


錯誤認知:我要專注在某個行業上、或某個工作上、或某個渠道上

正確認知:我們與人事物的往來互動,職業工作的選擇,都需要專注,但專注的本質是:一專注在自己生命的成長上;二專注在每個當下。因為只有專注在自己當下的生命成長時,我們與生俱來的智慧(天賦)就會被激活,被正向的展現。


錯誤認知:我不會講(或者是我沒有別人講的好),所以我不敢講

正確認知:我們不需要比其他人講的好,或者做的好,我們需要的,能如實如是的分享自己已知的和未知的就足夠了。


錯誤認知:我就是一個打工的

正確認知: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激活、驗證自己天賦的過程,活出自己的天賦就是我終身的事業


錯誤認知:我覺得自己進入了職業瓶頸

正確認知:職業瓶頸的出現,只是在提醒我們沒有通過工作向內成長自己


錯誤認知:不知道該不該講

正確認知:不知道該不該講的話,儘量不要講,如果一定要講或特別想講,先將自己講話的心態調整成自己【最佳溝通】天賦的溝通心態。一個人的【最佳溝通】天賦包含:溝通環境、溝通心態、溝通方式。望有效用之。


錯誤認知:我到底該站公司的哪個派系

正確認知:不要輕易站隊,最好別站隊,建立不論與哪一方互動,都只是助自己活出【生命目標】天賦的心態。


錯誤認知:我對誰都掏心掏肺,待人真誠,可為什麼受傷的卻總是我?

正確認知:別對誰都掏心掏肺,幫人要有原則。這個原則是:只救急。只做幫助本身,不用關注結果,因為本身對了,結果自然是好的。一定不要因為有所求而去幫對方,那樣的幫助是交換,不求回報的幫助他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幫助,所以幫助他人時,一定要看明白他人的確是很著急需要幫助。


錯誤認知:

我是冤枉的

正確認知:所謂的“六月雪”、“申冤無門”、“秋菊打官司”等等關於“冤屈”的事情,其實都是很深的“情執”。我的真相是什麼什麼樣的,你不能把“我的真相”說成其他的,否則我就是受了天大的冤屈。這裡面,對“我”的執著,對“事件”的執著,對“我是對的”的思想的執著,對“對方做出的評判”的執著等等等等~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受了冤屈,那麼,請一定要返觀自己的內心,看看是否是自己先有了【分別心】,然後因分別而起了【評判心】,因評判而生出【執著心】。當我們看到了這三個心時,就離放下所謂的冤屈不遠了!這世上沒有冤屈,只是認知不同,如是而已。


錯誤認知:我頸椎疼

正確認知:當我們的頸椎出現問題,或感覺不舒服時,是我們內在智慧在提醒自己,需要好好反思自己關於“靈活、柔軟”的課題,這與是男是女的性別無關,也與是老是少的年齡無關,只與是否活出“靈活、柔軟”的特質有關。


錯誤認知:我沒有人脈(我要多結識些人脈、人脈就是錢脈)

正確認知:關於人脈,人們常常會覺得結識比自己優秀的、有錢的、有地位的、有學識的、有智慧的人,就可以通過這些人獲取與TA們能力和社會階層所連帶的許多東西。這是典型的索取心態、抱大腿心態。那些什麼都比自己強的人,為什麼要和我們結識?唯一的理由就是,我們能提供對方想要的東西。因為自己是索取的,同頻共振的也一定是想要索取的人,所謂的人脈成了互相的交換與彼此的利用。所以,我們想要有很強的付出心的人脈,那自己就要先成為一個非常願意付出的人。我們想要有錢人的人脈,那自己就要先提升自己內在的富足感、豐裕感。這樣,才能同頻共振到我們想要的人脈。


認知不對,努力白費!

從【天賦應用】的角度去看很多的職場問題,人生問題,會發現曾經讓我們感覺很難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關鍵首要的是先樹立正確的認知,千萬不要在錯誤(顛倒)的認知裡努力。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方向正確,事半功倍!


我是張海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天賦解讀師,心靈禪實修者,以解讀天賦為名,行個人身心解脫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