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關鍵詞道出了,愛發脾氣媽媽的心酸與無奈

這4個關鍵詞道出了,愛發脾氣媽媽的心酸與無奈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數落媽媽的壞脾氣。

看後我心裡一驚。


現在當媽媽真是不容易啊,不能生氣不能打,一言不合還會被冠上“毀孩子”的罪名。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心想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小心翼翼,害怕耽誤孩子的一生。

可又有誰關心過那些愛發脾氣的媽媽,背後的心酸呢?


下面這4個關鍵詞戳中無數愛發脾氣媽媽的淚點。


01

無助——因為有永遠做不完的家務


鄰里之間都說我媽通情達理、性情溫和。但我知道,媽媽也嘮叨,急了還會發脾氣。


上次放假回家,剛好見她正朝我爸發脾氣。


事情是媽媽打掃衛生忙了半天,爸爸一直就靠在沙發上看電視。後來媽媽實在看不下去,說了句:整天就知道窩在家裡,什麼事情也不做。


我爸一聽這話,立刻起身打算出門,這下子媽媽更加生氣了。

“你打算去哪裡,都快午飯時間了不知道嗎?”

“你不是嫌我整天待在家裡嗎,我現在出門你又還不滿意?”

……

就這樣,兩人吵了起來。


事小嗎?確實是生活中的雞毛蒜皮。

事大嗎?細節足以見一個人在婚姻中的態度。


多少婚後的女人,不僅要工作,還有一堆家務,更要照顧孩子。她們和男人一樣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卻還要做飯,料理家務,最後一個休息卻最早起床。


而男人,往往都是像我爸一樣只聽到那句“整天就知道待在家裡”於是不耐煩妻子的‘嫌棄’。他們總會忽略了後半句“什麼事情也不做”,是妻子在求助。


困在家務堆裡的女人,是最無助的。她們恨不得三頭六臂,卻往往有心無力。她們怕照顧不好家裡人——飯沒及時煮、衣服沒及時收、家裡太髒太亂……才會緊張焦慮,才會惱你,才會有脾氣。


一個合格的丈夫,不會讓妻子單槍匹馬淪陷在家務中

。試著體諒妻子,幫她分擔家務,婚姻中會少掉很多“河東獅吼”。


02

孤獨——因為沒了社交時間

這4個關鍵詞道出了,愛發脾氣媽媽的心酸與無奈

前兩天,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是和朋友出去吃吃喝喝的照片。

表嫂在下面點了贊,逗趣說要屏蔽我,這樣才能安心默默過帶娃的人生。


已經有好多次表嫂說羨慕我,她懷念還沒生孩子的年紀,滿滿一顆少女心,可以約上三五朋友吃飯旅行。


我說,把小侄子交給他爸爸帶幾天,你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嘛。

表嫂無奈地說:

“說到你表哥就心煩,他哪裡幫忙帶過孩子,我哪裡放心得下。出去玩會想著,小孩有沒有按時吃飯睡覺,是不是不聽話很調皮。”


何況,現在很多朋友也都要帶娃,一般走不開。很難約了。


確實,婚後的女人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家庭上,有小孩走不開,要做飯走不開……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纏身,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而曾經談天說地的朋友,當各自有了家庭之後,也都變得很少走動。


生活,工作,時光,歲月積累下的那些消極情緒,不知道可以找誰說。如果還遇到身邊的丈夫不貼心,無疑是給這種“鬱悶”火上澆油,久積成鬱。


為什麼得不到傾訴的女人要發脾氣?


聚會交流是人類的原始本能,缺乏社交生活的人都是孤獨的。


學習心理學的人都知道,行為背後都有它的正面動機。發脾氣的女人,其實心裡很孤獨,她們渴望愛和陪伴


當她的家人明白這一點,多給她點陪伴,或者解放她的時間。“有假期”的女人,會少些怨氣,每天生活得元氣滿滿。


03

焦慮——因為一心希望孩子成長


每一對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尤其是媽媽,會更加心疼孩子,總是希望給孩子更好的引導,讓他們少走些彎路。


去年熱播劇《小別離》,一度引起了好多家長的感觸。尤其是劇中兩個媽媽,朵朵媽董文潔(海清飾),琴琴媽吳佳妮(朱媛媛飾),都是拼盡全力想把女兒送出國“深造”,不惜和丈夫鬥智鬥勇,甚至鬧離婚。


鬧離婚,至於嗎?

至於,在女人的世界裡,為了孩子將來過得好,她們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小別離》裡面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當媽媽的只要想到小孩有個好前景,哪怕只有一條門縫寬的機會,都會不顧一切向裡擠,哪顧得想後面的事。”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可是當媽媽們看到現實生活中,那些“升學的壓力”、“同學的攀比”、“才藝的碾壓”……

她們就會替孩子著急,怕自己耽誤孩子,陷入一種焦慮。


女人處於焦慮狀態,卻得不到家裡人的支持理解,心裡就會覺得委屈,從而陷入一種憤怒的情緒。

都是為了這個家好,面對這樣的情況,儘管她不可理喻也不要指責她不可理喻。


心理學中常說,“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高情商的人,都知道應該先“共情”,然後再提建議。這樣的善於溝通的婚姻,就沒有所謂“壞脾氣”的開始。


04

渴望——“愛和理解”,因為媽媽不是超人


這4個關鍵詞道出了,愛發脾氣媽媽的心酸與無奈

哪個女人,

不想做一個優雅溫和的媽媽?

不想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妻子?

誰想整天板著臉,讓自己面態醜惡?


有人做了中國第一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為什麼中國媽媽活得這麼累?


UC大數據報告顯示,她們的焦慮的原因來自於:教導孩子、處理家務,還要承受收入減少而帶來的經濟壓力……


情緒得不到釋放、沒有安全感、培養孩子的責任……一道道難題壓得她們喘不過氣。她們把所有的情緒都隱忍在心裡,一旦孩子不乖,老公不幫忙,就容易越想越氣,來一場大爆發。


但媽媽們,都不是超人!


她們需要愛和理解。在指責她們的“壞脾氣”毀掉孩子毀掉家庭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想一想,不如給媽媽們更多的包容,接納她們的情緒發洩,用愛和守護化解她們的壞脾氣。


如果家有女人愛生氣,請給她一個擁抱,好好愛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