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的载体,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到底应该用繁体字好,还是用简体字好,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现在的汉字简化字是1956年开始政府在全国全面推行的,短短几十年时间,简化字在国内早已经普及,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使用简体字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有很多人国人提议:恢复使用繁体字。

对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的汉字到底应该使用简体字好还是繁体字好?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繁体字深厚的内涵和寓意。

甲骨文是中国最初的汉字,上接上古时期原始的记事符号,下启青铜铭文,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中国人的祖先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就让汉字同时具备了字音、字形、字义三种要素,一个简单的汉字,用字的形体就能表达字的字义、字形和字音。


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甲骨文的出现,在古代不只是一种记事符号了,更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和文明的载体,即使两个古代氏族部落的人语言不通,仅凭着古代的甲骨文,就能知道对方想表达的意思,现在的简体字能做到吗?

我们看武术的“武”和舞蹈的“舞”,这两个字的字义不一样,但字音一样,原因是什么?在当初舞蹈和武术是不是有一定的联系呢?舞蹈最初的时候是不是从武术中演化来的呢?或者武术最初是不是从舞蹈中演化来的呢?

也许古人在最初创造这两个字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两个字在当时历史场景下的表现形态和内在联系已经考虑进去,从而创造出两个字音相同,但字形、字义不同的文字,所以,后人从这两个字的字音上至少可以判断,两者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也许,古代最初的舞蹈真的就是从武术中演化来的。

而汉字中和武、舞字音相同的誤、霧、無、務、誤、嗚、烏、惡等其他字音相同、字义不同的汉字,相互之间可能又有其他的关联,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赋予了繁体字深刻的寓意和内涵。


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再看英文版的“武”和“舞”,不论从英文单词的字义、字音还是字形上,还能看到繁体字这种神奇的联系吗?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要这么较真呢?知道简化字的意思不就行了吗?

现在简化字的历史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我们还隐约记得简体和繁体之间的某种关联,那几百年后呢?也许,那时候繁体字只剩下一段传说和历史了。

如果说汉字有生命,那么从汉字的结构、属性来说,今天的简化字就是被人为的扔掉了汉字中的灵魂,剩下的只是一个空壳。

二.使用简体字后,汉字本身的含义有没有发生变化?


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如果汉字字义本身发生了变化,问题就很严重。

例举一部分繁体字:

雲——云,没有了雨。

開——开,没有了门。

産——产,没有了生。

運——运,没有了车。

麵——面,没有了麦。

厰——厂,厂子里面是空的,产品从哪里来?

愛——爱,爱没有了心,那不成了逢场作戏吗?

鄉——乡,乡里没有了郎,那村里不就空了吗?

飛——飞,只剩下一个翅膀,即使有梦想能实现吗?

導——导,领路人没有了道,后面的同学岂不是没了方向?

筆——笔,用弯曲的笔来书写历史,是非曲直会不会更随意?

網——网,没有了丝,那不到处都是漏网之鱼?网还起作用吗?


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有人说,你这样理解太牵强。

绝不是牵强,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以形辨字”本身就是汉字的基本属性,我们完全有理由这么理解简体字。

对比这些繁体字,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我们看到以上繁体字简化后,被简化掉的恰恰是一个汉字最关键的部分,这些简化字只保留了汉字的字音,已经完全失去了繁体字的字义和字形,失去了最初古人赋予汉字的含义,充其量算一种符号了,仔细端详,这些简化字表现出来的字义不正是今天的社会现状吗?汉字真是玄奥。

三.简体字真的比繁体字容易学吗?


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当年普及简化字的时候最大的理由就是繁体字难学,不容易普及,真是这样吗?不见得。

中国的古人繁体字使用了几千年,没见过哪一部古书上说历史上有人曾经抱怨过繁体字难学。

现在的西方人是说汉字难学、汉语难学,可是我们的身边从来没有听到哪一个中国人说汉字、汉语难学,相比之下,都在说外语难学,最近一段时间讨论很热门的话题——要不要废除英语的科举考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关键是有没有一个使用繁体字的大环境。

中国的大陆地区使用了汉字简化字几十年,可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却一直使用的是繁体字,新加坡和许多海外华人社区一直使用的也是繁体字,没听到哪一位同胞说繁体字难学,更没看到这些地区的经济比中国更落后。


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十分深远,日本、韩国、越南这些国家都很重视中国的汉字,这些国家有60%的词汇是从古汉语中派生出的汉字构成的,而且韩国还曾经申请汉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也正在为繁体字申遗,这让我们作为泱泱汉文字古国情何以堪?

四.放弃繁体字就是人为的切断华夏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繁体字自创立起,中国人已经使用了几千年,古人学习、使用都是繁体字,华夏民族的所有传统文化典籍都是以繁体字为载体,如果长期使用简体字就会使国人渐渐忘记繁体字本来的涵义,从而不能准确理解古籍的原意。

从个人感受来说,现在学习古文的时候,要准确理解古文的原意就非常难,时间越长,当代人对繁体字和古籍的理解偏差就越大,人们只能借助翻译的文本来理解原著。


汉字要不要恢复繁体字?四点理由告诉你


可是,不同时代的译本对原著的理解是不同的,每一位译文的作者对古文理解的水平也不一样,作者就会按照自己对原著的理解来翻译这本原著,于是,就会出现一本原著有若干不同版本的译本这样尴尬局面,不知道古文的原创作者看到这些译文是什么心情?

就说《道德经》、《黄帝内经》,现在看看有多少种翻译的版本?

当然,因为时隔年代久远,后人对于古籍的理解多少会有偏差,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一直学习和使用繁体字,是不是会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理解上的偏差?

结束语

华夏传统文化传承中一个重要部分——汉字繁体字的传承,人为的出现这样一个断层,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断层和我们的教育对文化传承的态度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对于现在的英文,学生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学习且必须参加高考科举,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文化中繁体字却遗弃不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状。

东亚文化圈中这些曾经在历史上文化贫瘠的民族,都知道文化的缺失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硬伤,懂得借助华夏文明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而作为古老的华夏传统文化发源地,如果因为忽视文化的传承而出现文化断层,这不是我们的损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