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质量 抓住“双循环”——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级高工孔安

建筑材料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十三五”时期建材工业稳中有进,为国防、航天航空,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已经到了“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如何实现建材工业在“十四五”时期的稳步发展?新时期有哪些特点值得行业重点关注?日前《中国建材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孔安。

立足高质量 抓住“双循环”——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级高工孔安

记者:“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期。在《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指导下,建材工业在结构调整、去产能补短板、经营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一带一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请您为大家介绍下建材工业在“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成就。

孔安:在《规划》指导下,建材工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显著的成效。《规划》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得到了全面实施。主要体现在:

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重要进展。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的新增产能得到有效控制;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玻璃深加工产品等加工制品业规模快速增长;组织机构进一步优化,中建材和中材、金隅和冀东等大型企业重组成为行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标志化事件,水泥和玻璃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提前3年实现了规划要求目标;各种专业化、特色化的建材园区或集群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成都青白江区新材料、泉州水头石材为代表的一批特色突出、规模较大、集群化发展的建材产业园区或集群。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及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的建筑部品及制品得到迅速发展,以高端特种玻璃、特种陶瓷、人工晶体、碳纤维为代表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材产业与建筑、交通、能源、电子、环保、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建材服务业的发展开始得到全行业重视,对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

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约50%以上建材行业研发项目的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15%左右,2016年至2018年,建材工业共有1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初步形成。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先进适用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代人”和智能工厂的试点示范开始推广,一批企业建成“数字工厂”。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产业在产生产线于2019年年底基本实现全面排放达标,脱硝改造技术装备在水泥、玻璃行业全面应用,成为“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突出亮点。同时,水泥窑协同处置各类废弃物工作在2018年后加快推进,海螺集团的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线建成,工业废渣、副产物和矿山尾矿在水泥及制品、墙体材料等产业的年利用量稳定在15亿吨左右。绿色建材推广和认证工作逐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

参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成绩斐然。以建材行业主要领军企业为主体,在工程服务、对外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水泥、玻璃、陶瓷、玻璃纤维等产业的部分骨干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已经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记者:“十三五”规划时期是中国建材工业发展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既是矛盾、困难、问题最突出的一个五年规划期,又是转机、机会与突破点露头最多的一个时期。能否请您为大家详细谈谈“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与之前各个阶段相比有什么不同?

孔安:“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建材行业也要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和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全面推动建材产业发展水平、质量和效益提升。

建材产品需求进入平台期。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主要产品产量增速大幅度放缓,部分产品呈现下降趋势。水泥熟料产量经过2015年至2016年的调整期后逐渐恢复增长,2019年达到历史新高15.2亿吨。玻璃产量呈逐步缓慢增长态势,建筑卫生陶瓷、建筑装饰石材、墙体材料等产品下滑趋势明显。

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政府管理层面全面提升和强化实施监管、采用多种严格的节能环保和生态治理等措施。“两山”理论贯穿于行业发展始终,也成为大部分企业的自觉行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绩斐然,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的矛盾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建材新兴产业的保障支撑能力仍然不强。

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为“十四五”规划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行业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华新集团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带动下,行业发展仍然呈现积极向好的趋势。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水泥产量同比回落仅1.1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记者:按照《规划》的统筹设计安排,“十三五”规划时期建材工业重点推进实施了一批工程,在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亮点频现,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下这些重点工程的有关情况。

孔安:“十三五”规划时期建材工业的重点工程主要包括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工程、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矿物功能材料发展工程、协同处置推广工程、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等,具体来说:

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工程。通过落实《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等绿色建材试点示范的带动为牵引,有力带动了绿色建材的应用。宿迁绿色建材产业园、泰安新兴绿色建材产业园一批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建成。

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在石墨烯、汽车轻量化材料制品、先进陶瓷等基础材料及制品方面,打破了国外垄断,解决了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的“卡脖子”问题。工信部发布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并推出首批次应用的保险补偿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政策支持体系。

矿物功能材料发展工程。在石墨等重点矿物研发和应用,如动力电池用石墨电极材料、电子工业用超高纯石英粉体等升级产品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支持的一批精准扶贫试点项目全面实施。

协同处置推广工程。协同处置生产线的推广工作稳步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建筑垃圾等城市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的成套技术装备取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协同处置生产线约160条。

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并整合现有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行业工程中心等行业工程技术平台的资源,延伸拓展技术及标准服务,成立了一批全国、地区、行业层面的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抓住了“十三五”规划建材工业发展的突破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仍将继续深入推进。

记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十四五”规划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规划时期地发展十分重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地变化,您觉得“十四五”规划时期建材工业发展将呈现哪些特点?我们又要从哪些方面着力推进有关工作呢?

孔安:“十四五”规划期间建材工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建材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将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行业发展主题,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掘新需求、新市场。

正如中国建材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所言,建材产业始终肩负“大国基石”的重要职责。“十四五”规划期间,建材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国基石”作用将进一步落实。建材工业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相适应,全面构建现代化建材工业体系,建材新兴产业将有突破性发展。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全面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解决一些行业发展难点和“卡脖子”问题,在一些行业关键性和共性技术和产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产业的安全发展将成为建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重要因素。提高供应链安全水平和产业安全支撑能力,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将成为产业发展宏观指导要点。在关注产业安全的同时,保障行业职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有必要成为政策制定、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的重点。

全面落实《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大幅度提升行业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智能化矿山和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实现全面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建材行业将全面落实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高端建材产品的需求增长的新格局。在传统建材市场总量呈现下滑趋势条件下,建材行业将抓住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对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及绿色建材产品的新要求,抓住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为代表的建材新兴产业将提供进一步增长的市场空间的机遇,努力提升建材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促进建材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加快形成,占领制高点,增强关键产品保供能力,掌握建材产业在国内外产业主导权。

绿色建材的发展定义达到明确清晰,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将对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进行明确的指导。消费升级对产品的绿色化、多功能化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指导产业发展的绿色化、生态化。

乡村振兴和城市化同步推进,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建材产品、装配式房屋、被动房屋和智能化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将有新的需求空间。

更加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后疫情时期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热情将会进一步提高,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记者:“十四五”规划关乎建材工业发展,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编制工作如何做到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如何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能否请您为大家介绍下建材工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孔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参与研究制定了全国建材工业“七五”到“十三五”规划和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了国家一系列政策研究。目前我院与中国建材联合会共同承担了工信部《建材工业“十四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并参与了工信部组织的建材工业“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相关研究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指明了方向,新的目标、新的理念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我院在“十四五”规划重大问题课题研究过程中,在中国建材联合会领导的统一布置和指导下,已经开展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由院主要领导带队,结合部分省市的建材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走访和调研了约15个省市区的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和接近200家企业,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及时凝聚行业共识,发现行业问题、提出行业发展对策。

行业规划中非常重要的是规划目标的确定,规划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与国家总体规划、工业规划、原材料工业规划等发展规划相吻合,行业内各个机构的规划目标和内容设置也应尽量协调一致,确保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等的一致性,确保有效指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目标的提出也一定要有可核实的系统数据支撑。

记者:在总结《规划》执行经验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关工作,如何保障“十四五”规划稳步落地,您有哪些建议?

孔安:为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执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强化政策导向和引领作用。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的要求,把握“十四五”规划建材工业发展的核心和要点,制定一批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在产业方向、指导目录、标准、核查、奖励、处罚等方面能够有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加大技术创新的机构和制度保障。尤其是关键性、共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应有重大专项的资金和技术保障。

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和纽带作用,对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协调组织研究,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及时向政府提出相关建议。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等。

中国建材报记者:杨洸

责编:褚赞赞 姜辰雨

校对:和新龙

监审:王怡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