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文明實踐延伸觸角到村屯--時政要聞--黑龍江--地方--首頁

“九月的鄉村,是農民彈奏的樂章;九月的鄉村,是一幅和諧的畫卷。秋風吹過來,腳步飛起來,幸福秀起來,歌聲唱出來;山美水美天地美中國美,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最美。下面,請欣賞歌曲《中國美》”;

“疫情無情人有情,志願兒女顯真情。滿懷豪情,唱不盡的是咱中華情;滿腔熱情,誇不完的是咱中國人。請欣賞舞蹈《中華情》”……

9月14日上午,一場主題為“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共享新時代文明成果”的文藝巡演在北安市城郊鄉建民村綜合文化站熱熱鬧鬧進行著,禮堂裡擠滿了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這支由50多個文藝志願者組成的流動演出隊自編串聯詞,自演歌曲、京劇、舞蹈、快板等。演出隊負責人邢起說,這是疫情後演出隊恢復正常演出的第五場。

同一時間,距此80公里外的通北鎮興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北安市《民法典》志願宣講團正在為村民進行《民法典》宣講。71歲的興東屯村民夏振東說:“之前在電視、手機上了解到《民法典》的一些信息,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地方不理解,這次有專門老師來講解,學習到了很多法律知識,像對土地確權、符合什麼身份加入合作社等有了一定了解。”

在北安廣大鄉村,像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陣地不斷湧現,遍佈全市各地。自2019年10月北安市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黑龍江省首批國家級試點以來,舉全市之力推進落實,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和先導性工程來抓,建立了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4個分中心、13個實踐所、87個實踐站和若干實踐點等架構,實現了社區、行政村、林場覆蓋率達100%。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過程中創新推行“56617”工作模式,即建立五級架構、搭建六大平臺、做好六個結合、形成一刻鐘文明實踐圈、呈現“北斗七星圖陣”。突出省委舊址陳列館、北安市博物館、黑龍江省軍政幹部學校原址、省政府舊址陳列館、北安老年活動中心、文化藝術基地、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7個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實踐場所輻射帶動功能,形成“北斗引領、群星環繞”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格局。

群眾在哪兒,文明實踐站就延伸到哪兒,把文明實踐站當圓心,把為百姓服務的觸角向社區、村屯輻射,確保群眾在一刻鐘內就能到達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盡享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在建強場所的同時,以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志願服務體系為抓手,通過設置一系列志願活動載體,將一刻鐘文明實踐圈點線成面全覆蓋。像建民村文藝巡演的志願者隊伍在北安就有6支專業志願服務支隊、28支志願服務大隊、235支志願服務中(小)隊,總人數達37696人、志願服務總時長157171小時,均位列黑河各縣市區首位。北安市委黨校高級講師展慶霞介紹,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好解決了黨的聲音和理論政策到基層的落地問題。宣講團今年的任務就是以一刻鐘文明實踐圈為基點,讓《民法典》走進千家萬戶,從5月開始已陸續走進全市20多個社區、村屯,計劃完成宣講60家。同樣藉助於一刻鐘文明實踐圈,各鄉鎮在家門口發展特色產業,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通北鎮興東村引進特色農業靈芝、扶貧豬場項目,帶動有勞動能力和弱勞動能力的85戶貧困戶發展庭院種殖和養殖。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魚繡帶出“繡娘”3000多人,一些貧困戶靠刺繡實現了脫貧。正如北安市委書記馮雲所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不是看建了多少活動場所,而是通過向前延伸觸角到村屯,讓黨的創新理論,尤其是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基層落地生根,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記者 金雙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