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碧桂园想象力有多大?

“跨界”的碧桂园想象力有多大?

公司从小发展壮大,基本上都是先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搞单一业务,然后到一定规模了,开始多元化经营,这是企业发展的常规模式。

因此,公司多元化经营,是一家公司最终都要面对的课题。从单个公司来看,多元化经营也分几种。

一种是被动多元化,公司主营业务没有核心竞争力,干不下去了,就想“跨界”搞搞其他业务。

另一种是,公司搞多元化经营,主要是为了配合资本市场运作,至于新业务能否长远发展不是重点,只要这个领域符合资本市场炒作逻辑就行。

最后一种就是主动多元化,公司提前系统谋划,长远布局,多位一体,强强联合,凭借实力一步“跨界”。

所以,多元化业务发展最完美的途径就是最后一种类型: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为龙头老大,拥有庞大的资源,各种财务指标都很强劲,同时新进入领域尚未出现具有统治力的竞争对手。

一、碧桂园有何底气?

凡是有公司经营经验,以及了解公司战略的人,都有一个模糊的直觉: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搞多元化经营的,搞多元化经营首先得有底气。

这个底气来自公司主营业务的良好状况。

上市公司有众多的并购、“跨界”操作,如何判断他们的多元化战略是否靠谱呢?看看碧桂园的例子。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2669.5亿,继续位居行业前列。在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统计的1-6月全口径销售额排行榜中,碧桂园以3723.1亿元的销售金额稳居行业第一。

前6个月实现总收入1849.6亿元;毛利约为448.9亿元,净利润约为219.3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146.1亿元,多项指标继续保持行业前列。

大家最看重房企的另外两项财务指标,杠杆率和销售回款率,碧桂园也拥有绝对优势。

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园有息负债总额下降至3420.4亿元,相较2019年末又下降了7.5%;净借贷比率仅为58%,远低于行业90%的均值,已连续多年保持了净借贷比率低于70%。

这在国内地产企业中确实并不多见,因为高负债杠杆可以让房企更容易实现高收益、高回报。但极度依赖贷款维持资金链,只要融资规模出了问题,没有实现借债规模不断增加,整个资金链就有直接断裂的可能性。泰禾集团就是百强房企中因此倒下的一个巨无霸。

这就解释了作为房企巨头,碧桂园为何多年将净借贷比率控制在70%以下。同时,这也说明碧桂园有非常强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再看碧桂园的销售回款率。销售回款率越高,代表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企业财务资金管控能力越强,而快速销售回款才能保障充足的现金流,进而大大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实现权益合同销售回款额约人民币2509.3亿元,权益回款率高达94%,连续五年高于90%。这个数据,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杠杆率低、销售回款率高,一收一放的结果就是,碧桂园账上趴着大量的现金储备。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高达2055.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0.5%。

在衡量房企资金状况的时候,一定要把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考虑进去。

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开了房企座谈会,确定“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甚至有媒体曝出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

这也意味着,房企自身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其融资能力,进而影响房企的主业和新业务。

很明显,对于碧桂园这种各种财务指标都非常强的龙头企业来说,这个新制度是个利好。

从财务指标看,无论是当下的财务健康程度,还是未来的融资能力,碧桂园都非常优秀,这就是它持续发展多元化业务的底气。

二、拥抱新行业 获得超额收益 实现跨越发展

一个人要想获得比同龄人更高的薪资,需要进入发展势头好的新兴行业。一个公司要想获得超额收益,实现跨越式发展,要么提前布局新兴产业,要么对传统行业全面升级。

从总体来看,中国公司多元化经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刚开始,众多企业大规模引入外国技术,原先低垂的果实被摘的差不多了,这些企业就另辟蹊径,拓展到其他的新领域,去抢摘那个领域低垂的果实。

第二个阶段就是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几乎领域的低垂果实都被摘完了,很多行业甚至已经非常成熟,甚至离天花板不远了,因此企业不得不拓展新的边界,跨界搞多元化。

在过去,房地产确实属于新兴产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传统行业。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很难再获得超额收益。

因此碧桂园的多元化发展其实是未雨绸缪,围绕地产主业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

接下来一个关键问题是,多元化战略如何实施,成功的概率才能更大一点儿呢?

先看碧桂园的“跨界”方向,包括机器人、农业等。为什么选这些方向呢?

首先,机器人等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是未来中国的新兴产业之一,而且这个领域尚未出现具有统治力的公司,因此碧桂园新业务未来有可能发展为一家超级巨无霸。

碧桂园搞现代农业,不仅仅是情怀,还是一种战略思维。农业是最原始的行业,也意味着升级的空间巨大。

乍一看,碧桂园的“跨界”跟房地产行业离的太远,主营业务和新业务似乎也没啥关系。

但是,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碧桂园的新业务,都是以地产行业为核心,打通地产全产业链,并向“外围”一步步拓展。

这些新业务看似主业无关,其实全部都是围绕地产这个主业在展开,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商业逻辑。

比如,碧桂园已经覆盖了地产全产业链,包括规划设计、材料供应、房屋建造等等,这些都很好理解。在这个基础上,碧桂园又往下做了延伸,涉及到园林、装修、物业,以及学校等等各个环节,这些也都没能脱离地产这个大主业。

另外,碧桂园还做了机器人业务,包括建筑机器人和餐饮机器人,以及新零售等业务。碧桂园这个跨界怎么理解呢?

建筑机器人比较容易理解,跟地产业务关系很密切,这个新业务发展也相对较快。截至今年8月14日,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累计递交专利申请2314项,获授权56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测试,填补行业空白,其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操作大大提升。

今年以来,地面整平、楼层清洁、通用物流、室内喷涂、钢筋自动加工机器人已分别在顺德和阳江等地的项目上使用,参与建设。

比较难理解的是,餐饮机器人,以及新零售业务,这跟地产有什么关系呢?

以前碧桂园确实可以严格定义为开发商,但是现在它已经在搞物业、学校、园林等等业务,而且搞的很大了。

如果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它这些新业务就是成千上万个社区,都是庞大的用户沉淀。拥有这些庞大的用户群体,搞餐饮机器人,搞新零售等等业务,逻辑就非常清晰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些新业务能给碧桂园带来什么呢?

一方面,碧桂园打通各个价值链条,省去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丰富的产业资源、全产业链的优势,意味着碧桂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调配、执行、整合资源,服务业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无论是在应对疫情危机的特殊时刻,还是在人们生活的日常,都大大提升了社区价值。

另一方面,多元化业务让碧桂园的未来不局限于房地产开发,打开了未来发展空间以及想象力。在覆盖房地产开发所有环节的基础上,持续围绕地产主业挖掘新市场新动能,形成房地产产业链、生态产业链、社区产业链的全覆盖,内循环经济的格局初显,成为持续长远发展的新动力。

事实上,勇于“跨界”并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对于传统行业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互联网这种更新速度以月计的世界里,不敢“跨界”就会失去竞争力。

例如金融业被支付宝正面挑战,却不能做出当下的“跨界”,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渐渐追上来,就是因为包袱太重,轻易不敢动。

碧桂园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巨头,提前布局全产业链内循环,进入万亿级市场,且并不是一种没有规划的盲目行动,可以清晰的看出有完整的逻辑和路径。地产业务势头强劲,新业务协同发展,这或许才是最完美的配合。

财报排雷,价值挖掘,深度、硬核、专业,让资本市场没有时差。欢迎关注资本时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