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至,未來可期!——甘肅省部分學校“復學第一課”見聞

4月20日,是蘭州市安排的第三批學生開學的日子。根據安排,該市小學高年級和初一、初二的學生重返校園。同時在全省各地,陸續有中小學生根據安排有序復課。

根據教育部安排,全省中小學在新學期開始時,都開展了以疫情防控安全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等為主題的“復學第一課”,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增進愛國情感。

第一課,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講起

4月20日早8時,記者在蘭州市西北新村小學看到,學校門口已經用黃色警戒線隔出了入校通道,學生們正在通過通道有序進入校園。

原本安靜的校園裡傳來琅琅讀書聲,新學期的第一個早讀開始了。

在這所學校,將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定為生命安全教育。在新學期第一次升國旗後,校長馬豔萍通過“國旗下講話”開始了開學第一課。

“孩子們,今天你們終於見到了老師和同學,你們要知道,今天的相聚來之不易,很多醫護人員的無畏付出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相見……”

這個寒假,新冠肺炎疫情是繞不開的話題。馬豔萍在她的開學第一課中,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說起,和孩子們聊白衣戰士的無私付出,講尊重自然規律的重要,談生命的可貴。

馬豔萍說,用開學第一課來給孩子們講這次疫情中的點點滴滴,其實是一堂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可以引導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和感恩的重要。

在蘭州市東郊學校,每個班都通過網絡直播收看學校組織的“開學第一課”。東郊學校請來了在我省抗疫一線奮戰的省人民醫院醫生李怡,她從醫生的視角給孩子們現場講述了抗疫故事。該校政教處主任趙莉說,這場疫情給學生生活帶來了很大變化,學校想抓住這樣一個契機,對孩子們進行生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一起感受強大的祖國給大家帶來的幸福感。

第一課,聽眾不只是學生

有序復課,安全第一。各中小學將安全教育融入開學第一課的內容中。

在西北新村小學,為了保證學生入校後安全無疏漏,將安全教育細化到了每個人。學校分別對老師、家長、學生進行了安全培訓。學生入校流程老師已經提前走過一遍;為入校的孩子準備些什麼,家長也收到了詳細的清單;進校後自己應該怎麼做,班主任老師已經為每一位孩子做過叮囑。

在蘭州市張掖路小學,開學前各班老師就已組織了線上家長會。安全第一課,家長也是聽眾。

該校為家長髮出了詳細的春季開學家長告知書,班主任還對家長進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培訓。

在這封家長告知書裡,從學生每日家中體溫測量、到通過何種出行方式入學、再到學生入校的防疫物資準備情況等,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家長是學生的監護者,也是疫情防控中的守護人。該校與家長攜手,每日對學生上學、放學進行了詳細的規劃,確保安全無疏漏。

在全省各地學校,開學第一課也都將安全教育作為重要的內容,引導學生在疫情防控中,做好防護,保障自身的安全。

西北新村小學六年級學生王裔涵為當天的開學做足了準備,書包裡帶著備用口罩、消毒溼巾、免洗消毒洗手液。他早早地來到校園,雖然隔著口罩,也擋不住同學相見的喜悅。

王裔涵說:“老師反覆強調了入校以後的自我防護,我們在學校戴好口罩、勤洗手、不扎堆,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

復學第一課,已成常規課

4月9日,蘭大附中的高三年級和全省各高中學校的高三一起復課。學生一進校,安全教育、思政教育是重中之重。

學校老師分場景模擬演練學生從入校到離校全流程的防護工作,為的是讓每一名學生安全入校。

政治學科教研組用上好思政戰疫課的方式,讓思政教學更好地服務於疫情防控大局。思政課教師以疫情為教材,把災難變能量,拓寬思政課的深度和厚度,讓思政課堂變成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增進愛國感情的平臺。

從高三複課開始,兩週來,蘭大附中開學第一課的內容已成為學校的每日常規。

進入校門、教室、宿舍、餐廳都需要測溫,入校錯峰、課間操錯峰、體育課錯峰、就餐錯峰。剛開始覺得繁雜的流程,每天堅持,也就變成了習慣。

課堂上、下課時,對時事熱點的關注、對疫情防控的探討,已成為學生中經常交流的話題。

第一課,是為了後續課程更好地進行。面對高考這張“終極答卷”,蘭大附中也拿出了最強“法寶”。

據該校教務主任滿國棟介紹,復課後學校通過問卷調研,精準預判線上教學優缺,通過知識串講、重難點突破、學材再建構、隨堂練測、學科盯人等方式,補齊短板,及時快速鞏固線上教學成果。

他說:“針對高考延期,我們重新修訂了複習計劃,在學生、教師、家長三個層面達成共識,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備戰高考,讓教師用最合理的計劃引導最後的課程開展。”

嚴寒已過,春風漸暖。越來越多的學生迴歸校園,琅琅的讀書聲再次響起。

加油吧,少年!春天已至,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