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精細、獨步一時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製作精細、獨步一時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成化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又恢復了昔日的繁榮,胎釉、青料的加工提純以及成型、燒造工藝都較以前有了進一步提高,藝術風格也出現了明顯變化。“瓷器造型玲瓏秀奇,胎體細潤晶瑩,彩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此時的民窯也深受官窯嚴謹作風的影響,製作精細,並且大多數摹擬官窯品,其紋飾、色彩、畫意等均如出一轍。”

明代中期民窯青花胎質的瓷化程度普遍較高,胎體潔白細膩,與前期相比薄而輕巧,器足挖修仔細,足壁較薄,圈足內壁基本垂直,有些精品的水平與官窯已經十分接近。民窯青花的釉色差異較大,有的細白如脂、有的白中泛青,還有少數呈晦暗的灰青色,釉層厚薄不一,但普遍比較肥潤。

成化時期的高檔民窯瓷器同官窯一樣使用”平等青“料,色調沉靜淡雅。一般日用瓷的色調則較複雜,有的近似於景泰、天順時那種深沉的灰藍色,有的髮色淺淡也有的髮色鮮豔明快。

製作精細、獨步一時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與前期相比,繪畫技法的變化最為明顯,傳統的“一筆點劃”開始被“勾勒渲染”取而代之。勾勒渲染是明代中期典型的畫法,先以較濃的青料勾出輪廓,然後再用較淺的青料在輪廓內渲染。為了使兩條輪廓線保持平行,運筆時自然要比一筆點劃的速度慢,線條力度減弱,顯得柔和圓潤。

明代中、晚期的纏枝花卉圖案大多比較繁密。勾勒渲染雖然是明代中期最為常用的一種技法,但它並未完全取代傳統的一筆點劃,此時很多中低檔瓷器是採用一筆點劃與勾勒渲染相結合的畫法,只在有限的部位進行渲染。

受官窯紋飾的影響,成化民窯出現了諸如水藻蓮花、秋色圖等寫實性較強的花卉圖案,這在以前的民窯青花中是非常罕見的。這類花卉圖案的葉片很有特點:“水藻似黃豆芽細長,牡丹葉呈鋸齒狀,外廓留一圈白邊,葉脈清晰,葉子畫成雞爪形”。此外,圖案化的團花紋也是受官窯影響出現的新紋飾。

製作精細、獨步一時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人物故事題材的紋飾此時仍很流行,但畫法上與前期相比有較大區別:描繪人物的線條仍很流暢,但缺乏前期那種豪放的氣勢,顯得纖細秀巧;人物的身軀也由前期的高大瘦長變得矮小;前期人物的衣紋全部用線條勾畫,此時人物衣紋常用較淺的青料進行渲染;雲紋的畫法也明顯不同,空白期那種濃密的“鐵索雲”已不再用,但有時雲紋的輪廓仍與前期近似,不過雲紋輪廓內不再勾畫彈簧狀的細螺旋線,畫面顯得開闊疏朗。

明代中期的人物圖案中還有一種簡單粗放頗具寫意風格的畫面,畫面主要採用“一筆點劃”的技法只在邊角處略施渲染,生動的畫面、流暢飄逸的線條頗有早期之遺風。

嬰戲圖是明代中、後期十分流行的紋飾,主要畫於盤、碗以及小罐等小型器皿上。

製作精細、獨步一時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總的風格相近,其中“成化與弘治兩朝,絕大多數瓷器風貌極其相似,無款器尤易混淆,故有“成、弘不分”之說,但如將二者仔細對比,仍可發現細微的差別,並非不可區分。如果說成化瓷器造型和紋飾偏於纖細,畫意柔和,那麼弘治時期則更有過之"。

正德時期的民窯青花上承成、弘,下啟嘉靖,處於由中期向後期轉變的過渡階段,產品的面貌比較複雜。青花色調仍以淺淡的灰藍色為主,此外還有少數類似明代早期那種深沉的黑藍色調,青料凝聚處也常有褐黑色斑點。

正德民窯青花的造型與成化、弘治時期的風格基本一致,胎體有薄有厚。薄胎的盤、碗有時常出現底心下塌的現象,有些器物的足心還出現了類似明初那種突起的乳突。瓶罐類琢器的胎體趨於厚重,不少琢器帶有連體或分體的器座。葫蘆瓶以及六稜、八稜形罐開始流行,此外還出現了繡墩、插屏、出戟花觚等新的器型。

製作精細、獨步一時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正德官窯瓷器的紋飾除了傳統圖案外,又出現了大量帶有宗教色彩的紋飾。如用阿拉伯文書寫的《古蘭經》經文,八仙、真武、八卦、雲鶴,這些富有宗教色彩的紋飾對當時以及明代後期的民窯均產生了很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