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精细、独步一时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制作精细、独步一时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成化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胎釉、青料的加工提纯以及成型、烧造工艺都较以前有了进一步提高,艺术风格也出现了明显变化。“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此时的民窑也深受官窑严谨作风的影响,制作精细,并且大多数摹拟官窑品,其纹饰、色彩、画意等均如出一辙。”

明代中期民窑青花胎质的瓷化程度普遍较高,胎体洁白细腻,与前期相比薄而轻巧,器足挖修仔细,足壁较薄,圈足内壁基本垂直,有些精品的水平与官窑已经十分接近。民窑青花的釉色差异较大,有的细白如脂、有的白中泛青,还有少数呈晦暗的灰青色,釉层厚薄不一,但普遍比较肥润。

成化时期的高档民窑瓷器同官窑一样使用”平等青“料,色调沉静淡雅。一般日用瓷的色调则较复杂,有的近似于景泰、天顺时那种深沉的灰蓝色,有的发色浅淡也有的发色鲜艳明快。

制作精细、独步一时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与前期相比,绘画技法的变化最为明显,传统的“一笔点划”开始被“勾勒渲染”取而代之。勾勒渲染是明代中期典型的画法,先以较浓的青料勾出轮廓,然后再用较浅的青料在轮廓内渲染。为了使两条轮廓线保持平行,运笔时自然要比一笔点划的速度慢,线条力度减弱,显得柔和圆润。

明代中、晚期的缠枝花卉图案大多比较繁密。勾勒渲染虽然是明代中期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法,但它并未完全取代传统的一笔点划,此时很多中低档瓷器是采用一笔点划与勾勒渲染相结合的画法,只在有限的部位进行渲染。

受官窑纹饰的影响,成化民窑出现了诸如水藻莲花、秋色图等写实性较强的花卉图案,这在以前的民窑青花中是非常罕见的。这类花卉图案的叶片很有特点:“水藻似黄豆芽细长,牡丹叶呈锯齿状,外廓留一圈白边,叶脉清晰,叶子画成鸡爪形”。此外,图案化的团花纹也是受官窑影响出现的新纹饰。

制作精细、独步一时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人物故事题材的纹饰此时仍很流行,但画法上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区别:描绘人物的线条仍很流畅,但缺乏前期那种豪放的气势,显得纤细秀巧;人物的身躯也由前期的高大瘦长变得矮小;前期人物的衣纹全部用线条勾画,此时人物衣纹常用较浅的青料进行渲染;云纹的画法也明显不同,空白期那种浓密的“铁索云”已不再用,但有时云纹的轮廓仍与前期近似,不过云纹轮廓内不再勾画弹簧状的细螺旋线,画面显得开阔疏朗。

明代中期的人物图案中还有一种简单粗放颇具写意风格的画面,画面主要采用“一笔点划”的技法只在边角处略施渲染,生动的画面、流畅飘逸的线条颇有早期之遗风。

婴戏图是明代中、后期十分流行的纹饰,主要画于盘、碗以及小罐等小型器皿上。

制作精细、独步一时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总的风格相近,其中“成化与弘治两朝,绝大多数瓷器风貌极其相似,无款器尤易混淆,故有“成、弘不分”之说,但如将二者仔细对比,仍可发现细微的差别,并非不可区分。如果说成化瓷器造型和纹饰偏于纤细,画意柔和,那么弘治时期则更有过之"。

正德时期的民窑青花上承成、弘,下启嘉靖,处于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渡阶段,产品的面貌比较复杂。青花色调仍以浅淡的灰蓝色为主,此外还有少数类似明代早期那种深沉的黑蓝色调,青料凝聚处也常有褐黑色斑点。

正德民窑青花的造型与成化、弘治时期的风格基本一致,胎体有薄有厚。薄胎的盘、碗有时常出现底心下塌的现象,有些器物的足心还出现了类似明初那种突起的乳突。瓶罐类琢器的胎体趋于厚重,不少琢器带有连体或分体的器座。葫芦瓶以及六棱、八棱形罐开始流行,此外还出现了绣墩、插屏、出戟花觚等新的器型。

制作精细、独步一时的明代中期青花瓷器!

正德官窑瓷器的纹饰除了传统图案外,又出现了大量带有宗教色彩的纹饰。如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古兰经》经文,八仙、真武、八卦、云鹤,这些富有宗教色彩的纹饰对当时以及明代后期的民窑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