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著讓孩子認字,不如先教他識別情緒

小娟的孩子快滿月了,望子成龍的她迫不及待網購了品牌早教機和好幾套英漢雙語識字卡片。

“學知識,認字是基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娟說。

想必大多數年輕父母和小娟一樣,自寶寶降生之日起,便滿懷期待開始制定早教培養計劃。

“高知”等於高成功率、高幸福度?

不盡然。這點,臨床心理工作者最有感觸。太多才華橫溢卻鬱鬱寡歡甚至不惜自毀的案例,令人扼腕嘆息。

幾乎所有心理問題,不管什麼原因引起,各種突發事件也好,緊張的人際關係也罷,或者錯誤的認知觀念……最終都聚焦於情緒。壓抑、失控的情緒,成為壓垮一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急著讓孩子認字,不如先教他識別情緒

還有,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廣。一個人要成功,拼的已經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和逆商。這兩者,都與情緒息息相關。

所以,要想孩子健康成長,與其急著讓他認字,不如先教會他識別情緒,繼而學會表達和管理情緒。

瞭解情商和逆商

何謂情商?就是共情能力,能及時察覺別人的喜怒哀樂並給予恰當回應。

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20%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80%要依賴人際關係。”情商高的人,更容易贏得人們的尊重、信賴與合作,人際關係和諧穩定,成功的幾率也大。

急著讓孩子認字,不如先教他識別情緒

何謂逆商?就是應對逆境的能力。即便瀕臨絕境,也能處變不驚,從容應對,轉危為安。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能控制情緒衝動,保持頭腦清醒,做出理智分析、判斷和決策。想想看,本來就身處逆境,如果再被煩躁、焦慮、抑鬱、恐慌等負性情緒困擾亂了方寸,豈不是雪上加霜?

換種說法總結一下:情商,就是照顧他人情緒的能力;逆商,就是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是不是都與情緒密切相關?

如何教孩子識別情緒?

想培養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首先要學會識別情緒。

想想看,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心裡堵得慌,但除了“難受”,似乎也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述。

如果有個知道內情的人替你說:“是不是感覺有點氣憤?氣憤背後還有點害怕,害怕失去這段關係?”

你可能立刻會脫口而出:“是啊是啊,你說得太對了!就是又氣又怕,患得患失。”

這個過程,就是情緒識別過程。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處於怎樣的情緒狀態,感覺也會好很多。

急著讓孩子認字,不如先教他識別情緒

我們為什麼這麼不自知,要經由別人提醒才明瞭自己的情緒狀況?

因為我們並沒經受過專門的情緒識別訓練。在某些管教嚴格的家庭,別說教你識別情緒,就連流露太過喜悅或悲傷的情緒都不被允許。

曾經欠缺的功課,關鍵時刻,會讓你吃盡苦頭。

可見,情緒識別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怎麼培養?

記住兩個關鍵字:勤,準。

勤於表達,準確描述。

作為養育者,要善於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發現異動,語言和行為要及時同步回應。

急著讓孩子認字,不如先教他識別情緒

比如,孩子哭了,你根據經驗判斷他是因為飢餓而哭,就可以一邊抱起孩子餵奶,一邊替他表述:“寶貝餓了,遲遲不見媽媽餵奶,是不是等得有些著急,還有點生媽媽的氣?現在被媽媽抱著,吃到奶了,是不是感覺很安全,很滿意, 心裡也舒服多了?”

只要有機會有精力,類似的互動越多越好。一方面及時滿足了孩子生理(要吃)和心理(安全感)需要,有利於形成你與孩子的情感聯結;一方面又能讓你的用詞與孩子當下的情緒狀態相對應,在他的潛意識裡打下情緒識別的基礎。別看孩子不會說話,你的“情”和“意”,他都在心裡“記”著呢。

而你也藉由這個機會,為自己補上了情緒識別的功課。過段時間回頭看看,你用於描述情緒的詞彙是不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準?你還會發現,自己的情緒也越來越趨於平和。

為什麼經過一場心理諮詢,有些情緒激動的來訪者會平靜許多?因為有經驗的心理諮詢師,會先從情緒入手,幫助來訪者識別情緒,引導他表達情緒,給他一個渲洩情緒的出口,利用技術巧妙地化解掉負面情緒。情緒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好辦了。

情緒有好壞之分嗎?


急著讓孩子認字,不如先教他識別情緒

剛才提到,有些家庭,不允許孩子表露過多的情緒。這是對情緒存在錯誤認知。不接納積極情緒,怕喜形於色會顯得輕浮;也不接納消極情緒,認為悲傷會讓人感覺脆弱無助。

經由壓抑情緒的畸形訓練,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成熟理智穩重,實則很可能因為太過壓抑而失去了情感識別和表達的能力,活得像個木偶或機器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情緒狀態,與別人共情就更沒有可能。

但是被壓抑的情緒一直都在,如果不疏導,越積越多,一旦在特定時刻被特殊事件引爆,就會像火山噴發一樣不可收拾,不是傷人,就是毀己。

為防患於未然,作為孩子的養育者,我們首先要正確看待情緒。任何情緒,都是人對當下情境的正常反應,沒有好壞之分。

如果你有這樣的客觀認識,那麼當孩子考了高分歡呼雀躍,你就不會罵他“癲狂”;當孩子受了委屈痛哭,你也不會板著臉叫他“把眼淚憋回去”。你以開放的態度無條件接納他的各種小情緒,無形中也教會他管理情緒的兩個關鍵方法:接納和允許表達。

急著讓孩子認字,不如先教他識別情緒

任何情緒,只有在被接納的情況下才會釋放。也只有在釋放過程中,才好識別,進而判斷其來源。如果需要疏導,是不是也有了明確的針對性,不至於盲目?

如果您對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感興趣,請等待我的下一篇作品《情緒表達難不難?說說寫寫畫畫真簡單!》

#我要上頭條##我的育兒日記##情感事務所##情感##微頭條日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