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家記憶—大國儀仗》如何開拓軍事題材紀錄片的創新邊界?



晨曦中,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嘹亮想起時,中國儀仗隊完成列隊拔出指揮刀,閃亮的禮賓槍上肩,正步抬起,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歡呼與感動,甚至熱淚盈眶。因為那凜然不可犯的威嚴之姿,便是我們心中祖國最強大的模樣。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製作的10集聚焦國家儀仗隊的紀錄片,因其選擇了大眾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儀仗隊作為內容主體,更具獨特性和稀缺性,且通過以小見大的創作手法,潤物細無聲般地展示出中國軍人之姿和國家形象。通過這部優秀紀錄片,讓大眾全面瞭解和認知這群特殊而普通的中國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他們是一支以執行儀仗司禮任務為主的禮儀部隊。



以板塊故事娓娓道來,

縱橫雙向線展示中國儀仗隊風采


中國儀仗隊不僅是對外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和軍隊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彰顯大國國威的“形象名片”,如果溯源他們更是一支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英雄部隊,可以說有威可畏,有儀可象,他們是為了中華雄風而生。


《國家記憶—大國儀仗》總共10集內容,包含10個主題,採取板塊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縱橫雙向線展示中國儀仗隊的發展歷史、工種分類、訓練日常以及大事件親歷等等,真實立體還原了這支英雄部隊克服重重困難而取得的榮譽成就。


除了宏觀歷史方面的記錄和展示,該片更為突出的真實紀實性和場景感,能夠讓觀眾可以真正走近中國儀仗隊的生活與日常,感嘆他們是經歷瞭如此艱苦卓絕的刻苦訓練,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儀仗隊員,而這對於當下年輕人來說,也會形成認真專注,愛崗敬業的正向榜樣力量。


例如,軍姿是軍人最基本的姿態,也是形象基礎。中國儀仗兵之國旗護衛隊,他們的軍姿標準更高,要求更嚴,不僅要威武、挺拔,還要能在炎炎烈日和凜冽寒風中,紋絲不動地站立。國旗護衛隊每天不僅要執行國旗升降任務,同時還擔負著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哨,需要確保兩小時一班的國旗哨萬無一失,所以這需要哨兵至少需要6個小時以上的標準軍姿站立。


另外,中國儀仗大隊之禮炮部隊,他們更多的日常是“跪”軍姿狀態,這也無形中增加了訓練的難度,特別是“五步跪炮”的重要環節,每一位禮炮部隊隊員都要經過嚴苛且高強的訓練,膝蓋跪到受傷腫爛成為常態,無疑是對意志力和責任感的重要考驗,這也讓觀眾看得感動熱血,甚至直接以他們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以小見大,歷史與未來

家國往事引發動人集體記憶


從過去到現在,《國家記憶——大國儀仗》結合史實資料和實際調研,真實地展示出中國儀仗隊發展與變遷的軌跡,而這背後所真正反映的其實是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的客觀事實。


中國儀仗隊,他們是一群既普通又不凡的人,他們不凡是因為直接肩負著國家使命,代表著民族尊嚴;說他們普通,是因為他們和其他軍人有著同樣的待遇,有著單一純粹的生活和精神秩序。在這部紀錄片中,作為“主角”的他們目標清晰且明確,為了呈現出威武雄壯、排山倒海的氣勢,日復一日地訓練和自我突破,持續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為了祖國的榮譽尊嚴,為了人民軍隊的莊嚴形象,為了不負人民群眾的期許。


一滴滴具體可見的汗水,陪伴著每一名中國儀仗隊隊員走完他(或她)的軍旅生涯,從訓練場走向檢閱場,從中國到走出國門,背後的汗水化成堅固的“支撐”,成為他們和中國獲得國際認可最強有力的褒獎。201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參加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紅場閱兵的中國儀仗兵,展現出大國風采,收穫了俄羅斯人民巨大的掌聲和發自心底的讚許。


片中,中國儀仗隊唯一的女兵中隊,她們參加了在俄羅斯紅場舉行的第八屆“斯帕斯卡亞塔樓”國際軍樂節時,是她們第一次走出國門,作為軍樂節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的槍操也是首次亮相於世,過硬的業務能力和應變實力,得到了國外友人的普遍認可和最高致敬。


實際上,該片將原本宏大抽象的歷史敘事清晰可見於紀錄影像的細節之中,從而帶給觀眾豐富的視覺體驗,實現了歷史記憶與強軍思想之間的奇妙勾連。主創團隊通過對豐富視覺材料的選擇、使用、優化、組合,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重塑了對中國軍人鋼鐵意志、保家衛國的集體歷史記憶,進而完成對“家國”的情感認同。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紀錄片背後,還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使命,宣揚新時期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貫徹“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切實保證人民解放軍有效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的強軍思想。


軍人之姿彰顯民族自豪感,

使“中國儀仗”具有了大國情懷



一舉一動代表國家尊嚴,一言一行展示中國軍人形象。由此來說,中國儀仗隊呈現的,不僅是威武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還是大國的風範和氣質。該片通過鮮活資料、樸實鏡頭語言、新技術元素的巧妙組合,實現了內容創作上的真實性與操作性的同頻、歷史真實性與趣味觀賞性的共存,更為重要的是,其擔負著文化傳承傳播功能,傳遞歷史觀念、集體記憶、民族情感與國家意志。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儀仗隊擁有著無數令人羨慕的頭銜,那是他們用超愛國、高專注、強使命等優秀品質堅守而換來的,他們是軍委命名的“軍旅標兵”,也是外國元首眼中的“釘子士兵”,更是所有中國人民眼中的中國驕傲與名片。


該片真實記錄和呈現了1997年中國儀仗隊是如何出色完成香港政權交接的重要任務,並維護了祖國尊嚴和國家形象的高光時刻。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中方執行隊長李本濤,按國際禮節首先向英國皇家衛隊執行隊長伸手致意,然而對方竟然不僅沒有握手,並轉過身炫耀般地做了一套軍刀禮,李本濤則用一套標準的中式軍刀禮作為回應,使得英國執行隊長伸出手與李本濤握手致意,在這場無聲的刀鋒對決中,李本濤用一手“不看刀入鞘”的絕活兒震驚了在場所有人,這也是中國軍人引以為傲的獨有動作。


縱觀國內紀錄片生態,聚焦垂直切口題材,已成為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擊中了大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特別是軍事題材紀錄片,由於其代表國家形象和軍人群體的關注落點,更能夠吸引大眾的注意力,但由於主題選擇和敘事節奏往往以宏觀視角展開,使得該類作品給觀眾留下了某些固定印象,但縱觀《國家記憶——大國儀仗》更顯獨特,自然而然地將擔當、自強、奉獻等精神融入之中,豐富了中國儀仗的真正內涵,使之具有了大國情懷,同時體現出當下軍事題材紀錄片語境中應有的政治品格和格局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