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路边的毒蘑菇不要采

近期,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故易发、多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毒蘑菇含有多种毒素,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脏及神经系统,误食毒蘑菇可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所以请大家远离野生毒蘑菇,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在民间,存在多个识别毒蘑菇的误区。

误区1:颜色鲜艳的有毒 如白色的致命鹅膏、灰色的灰花纹鹅膏,吃一朵即可夺人性命。而黄红色的鸡油菌和绿色的青头菌却是美味食用菌。

误区2:生长在阴暗潮湿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 虽然蘑菇有粪生或腐生,但生长地和毒性并无戈联。如口蘑生长在草原的羊粪上。而剧毒的鹅膏菌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

误区3:有辛辣、酸涩、恶腥或其他恶昧的蘑菇有毒 许多毒蘑菇都没有明显的特殊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杏仁或水果味”的说法也无依据。当然,气味不好的蘑菇,人们一般是不愿采食的。

误区4:虫食或生蛆的无毒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常会生蛆或被虫食。如成熟的致命鹅膏常常被虫啃食。即便给大鼠或小鼠喂饲剧毒鹅膏菌,大小鼠也不会中毒的。

误区5:受伤变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美丽牛肝菌受伤断面会变蓝色,但它们都是美味的食用菌。而许多毒蘑菇受伤断面不会变色

或分泌汁液,却是有毒的。如剧毒肉褐磷环柄菇、有毒毒蝇鹅膏的断面都不会变色,也不会流汁液。

误区6:“银针验毒” 与银器、大葱、大蒜、大米同煮可使其变色的蘑菇有毒。“银针验毒”实际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蘑菇毒素不台硫或硫化物,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大蒜或葱或大米与毒蘑菇同煮也不会变色的。目的,尚未发现任何与毒蘑菇同熹会变色的物质。

误区7:白醋能使蘑菇汁变色或牛奶能在蘑菇上结块就是毒蘑菇 真相是白醋遇到碱性物质都可变色。牛奶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都会变性而结块,这与蘑菇是否有毒无天。

误区8:高温或油炸可去毒 许多毒素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高温或油炸都不能将其破坏。水焯能去掉部分毒素,但不能去除干净,仍会使人中毒。

误区9:有鳞片、黏液的有毒 如条盖盔孢伞和亚稀褶红菇都没鳞片的黏液,却有剧毒。而有毛和鳞片的香菇却可以食用。

目前,还没有能快速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可选购人工栽培蘑菇食用。若要食用野生蘑藉,可到正规的市场购买熟悉的品种食用,或到规范的餐厅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