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

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青年之所想要變成Y或者其他什麼人,就是因為只一味關注著"被給予了什麼"。

上網課的日子,時間充沛到讓人抓狂,手機玩膩的某天終於撿起了書本,誰能想到這本看起來平平無奇、長得很像雞湯的心理學書居然深深打動了我?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這個寒假,伍佰的一首《Last Dance》單曲循環了很久,我仍然記得陳韻如假扮黃雨萱在鏡子面前學黃雨萱笑容的那個畫面。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陳韻如拿回自己的身體後,不僅模仿黃雨萱的髮型、走路樣子和說話的方式等等,還告訴李子維黃雨萱從來就沒有存在過,霸佔著李子維對黃雨萱的愛,還奪走了李子維的初吻。


其實陳韻如和黃雨萱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只是性格截然不同。


一個自信陽光,另一個內向自卑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陳韻如和黃雨萱不僅長得一模一樣,黃雨萱穿越到1998年的時空,面對的是和陳韻如一樣的社會環境,同一個家庭背景,在同一個學校學習,身邊是一群相同的同學……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有人會覺得陳韻如是值得同情的,渴望被愛假扮黃雨萱。但我的觀點是:陳韻如根本不值得同情!


選擇不幸的正是陳韻如自己呀,是她親手選擇的生活方式!


自認為出身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看到家中東西凌亂,就斷定是媽媽帶著弟弟出走,拋下了自己,一直覺得弟弟霸佔了父母的愛,覺得媽媽不愛自己,覺得同學對自己不好。


整個世界都欠她的。


但觀眾知道,媽媽對陳韻如和弟弟的愛等同,只因她更聽話,所以少操心;弟弟表現"叛逆"是為了反襯姐姐的"乖巧",是希望姐姐獲得父母更多的疼愛。還有,一直在默默喜歡她的那個莫俊傑,總是在看不到的角落關心著她、支持者終於明白她……


陳韻如可憐歸可憐,但是卻把整個世界的愛拒之門外,反而去利用李子維對黃雨萱的愛。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令人心疼的男二號莫俊傑自小有耳疾,他也有自卑的一面,但他發現陳韻如喜歡李子維的時候,雖然不願接受但選擇了給陳韻如表白李子維的機會。他一直都溫暖善良。


讀到這裡,你發現了嗎?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呢?

其實正是我們,親手選擇了"不幸"的生活方式!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青年和哲人對話,青年說自己想成為像Y那樣向日葵般的人,認為如果能夠變成他那樣就會很幸福。


哲人回答青年,你無法體會到幸福,因為你不會愛自己。

誠然,面對喜不喜歡自己這個問題,能夠坦然回答"喜歡"的人幾乎沒有。


阿德勒的心理學說認為,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青年之所想要變成Y或者其他什麼人,就是因為只一味關注著"被給予了什麼"。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避重就輕的說法,這個世界應該存在著天生的不幸!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阿德勒心理學堅決否定心理創傷。


假設你因感冒、發高燒去看醫生。如果醫生只能就引起感冒的原因告訴你說"你之所以會感冒是因為昨天出門的時候穿的太薄",你對這樣的話會滿意嗎?


不可能滿意對吧!感冒原因是穿的太薄也好,淋了雨也好,這都無所謂。問題是現在正受著高燒的折磨這個事實,關鍵在於症狀。


如果是醫生的話,就應該好好開藥或者打針,以一些專業性的處理來進行治療。


立足於弗洛伊德的原因論的人們,例如一般的生活顧問或者精神科醫生,僅僅會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過去的事情",繼而簡單地安慰"所以錯不在你"。所謂的心理創傷學說就是原因論的典型。


僅僅糾纏於陳韻如陰暗的性格完全由環境造成,對於解救一個此刻充滿灰暗心理的少女來說有什麼作用呢?!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阿德勒想告訴我們的是: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給予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那就可以由自己進行重新選擇。

當然,誰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出生在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時代,有什麼樣的父母,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選擇,而且這些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你也許會有不滿,也許會對別人的出身心生羨慕。


但是,事情不可以僅止於此。問題不在於過去而在於現在。現在你瞭解了生活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接下來的行為就是你自己的責任了。


無論是選擇與之前一樣的生活方式還是重新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那都在於你自己!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和感悟,歡迎不同看法的小夥伴給我評論。第一次發文章,點個讚唄。謝謝!


你覺得陳韻如值得同情嗎 單選

0

0%

值得

0

0%

不值得,是她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