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一片混亂,工作一團亂麻”:不妨試試邏輯思維管理

畢業後,我一直就職於一家世界五百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去年夏天,由於供應商現場生產出現問題,導致我們自己公司的產品交付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

於是我們立馬成立Task force team(緊急任務小組),去供應商現場解決問題。

說實話,我第一次見到這麼沒有邏輯的生產現場,各種物料信息都沒有得到有效傳遞。

經過兩天的努力,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但能勉強恢復生產。

後期我們多次去現場幫忙建立生產系統,最終才徹底解決問題。

那麼,一個具有邏輯的生產系統是什麼樣?對於我們個人的工作又有何啟示?

“生產管理一片混亂,工作一團亂麻”:不妨試試邏輯思維管理

01

為什麼需要生產流程?

生產製造是一個從轉換系統,將我們投入的東西例如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等經過生產轉換成對客戶有價值的產品。

而生產流程決定了:1. 企業生產的效率。2. 企業生產產品的質量。3. 企業生產的成本。

所以,建立一個完善的生產系統勢在必行。

那麼一個完善的生產系統又包含哪些因素?

在現代企業生產管理中,生產從無到有的因素大致可分為:流程,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控制計劃,操作標準等。

02

流程圖

無論我們生產任何東西,首先我們要理清楚生產這個產品需要多少步驟,每一個步驟的先後順序是什麼,這就需要一種表述方式。

這種表述方式,我們公司一般喜歡叫Flow chart,中文譯名叫流程圖。

流程圖就是將我們生產一個產品要做的所有工序按照先後順序列出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將我們生產要做的過程可視化。同時可以幫助我們整理邏輯順序以及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可以用一個PPT就可以簡單畫出棒料生產的流程圖。

“生產管理一片混亂,工作一團亂麻”:不妨試試邏輯思維管理

棒料加工流程

03

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

當我們對自己生產的每一個工位都定義好先後順序以後,即有了流程圖。就需要對每一步做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

FMEA的作用是對生產所有工位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估並預防。

因為這樣能夠容易、低成本地對過程進行修改,從而減輕事後危機的修改,同時還能找到避免或減少這些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

FMEA建立的邏輯順序是:

“生產管理一片混亂,工作一團亂麻”:不妨試試邏輯思維管理

FMEA建立步驟

步驟0:我們得召集相應的人員來討論和建立FMEA,這需要不同Team的人員。包括生產,研發,質量等。

步驟1:結構分析,這一步,流程圖其實已經告訴我們的了,例如上圖的棒料生產。

步驟2:功能分析,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每一工位,我們想要達到的功能是什麼,再往下細分就是每一個工位裡面的每一小步,我們想要達到的功能是什麼。

例如:棒料加工的工位5,功能就是確定尺寸合格,表面的粗糙度合格的棒料才能被髮給客戶。

步驟3:失效分析,對於上一步的功能分析,有哪些功能我們可能達不到的。

例如:棒料加工的工位5,對應的失效就是將尺寸不合格的零件流到了下一道工序。

步驟4:措施分析,對於每一步可能的失效,我們的採取的相應措施是什麼。

例如:棒料加工的工位5,我們可以採取機器檢測代替人工檢測來防止人為誤判等。

步驟5:優化改進,任何系統都不是完美的,我們必須定期的更新以及優化,才能做的更好。

04

控制計劃

主要是指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控制的各種特性,包括特殊特性SC,關鍵特性CC,其他普通特性。

它由以下幾列組成:控制對象,所屬工步,採用設備、工裝,控制方法,檢測頻率,備註等。

例如:我們在加工過程中:每一個產品的直徑不能超過5釐米。那麼我們可以採用機器加工(採用設備),每一步都有尺寸測量(檢測頻率)。

05

標準化操作指導書

無論我們上面的方法寫的多完美,可是生產執行終究是現場的員工去操作執行。那麼,一份標準化的操作指導書顯得分外重要。

操作指導書必須要具備以下幾個特性。

1. 通俗易懂,表述詳盡

因為操作指導書是寫給操作人員看的,如果我們寫了一大段專業術語,不僅毫無意義,還影響員工的使用積極性。而且,表述儘可能詳盡,只有我們表述詳盡了,員工才能一步步按照標準來操作。

2. 考慮實際情況,適合員工操作

有的操作指導書寫的天花亂墜,但是卻不符合現實情況,員工根本無法按照這個操作指導書來執行,那麼還不如不寫。

3. 定期更新優化

每一天的生產情況都有可能在發生變化,我們應當及時審視自己的標準,發現不合適的,要及時修訂更新。

整個生產控制的邏輯就是從主幹,細化,再到最終的執行層面,每一步都需要有依有據。

“生產管理一片混亂,工作一團亂麻”:不妨試試邏輯思維管理

06

這對我們自己的日常工作有什麼啟示?

職場中,面對雜亂無章的工作內容,面對長期的項目,我們很多時候都是一籌莫展。每天都是東做一點,西做一點。到了任務的節點,就加班加點,過完這個節點就開始空虛度日,反覆循環。

這個時候,不妨試試用生產管理的系統來管理自己的日常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1. 運用流程圖來分析自己一週的工作內容,列出每一天要做的大的任務,甚至可以列出一個月要做的工作內容。

“生產管理一片混亂,工作一團亂麻”:不妨試試邏輯思維管理

每日工作內容

對於一個項目,也可以用流程圖的方式來管理,列出項目的每一個項目節點。

“生產管理一片混亂,工作一團亂麻”:不妨試試邏輯思維管理

項目節點

2. 運用FMEA的邏輯來分析自己項目中每一個節點的重要性,如果到項目節點不能完成該怎麼辦?該如何預防等。

3. 運用CP的邏輯來控制項目中關鍵的因素。

4. 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用的工作方式,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其實都蘊含著邏輯之美,我們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幫助我們提升效率,梳理思維。

“生產管理一片混亂,工作一團亂麻”:不妨試試邏輯思維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