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我只是,我只是需要一次機會。我需要一次機會爬出我出生的那個環境。每個我認識的人都是憤怒、疲憊,他們只是掙扎著活下去。但是我知道有一個世界,一個更好的世界…更好的生活,我希望在那裡生活。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寫在前面

在這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古話深紮在人腦的年代裡,從小被教育往好的大學看齊,讀書年代真的會很慌張,卻又是一邊玩一邊擔心的慌張。認為書讀不好的話就沒出路了,至少是一條好的出路沒了。

當我看到這個電影名字時心想的是,不就是風雨兼程的求學路嗎,誰不是呢。而哈佛這個詞只出現在初中班主任打印到我們手上的20條哈佛校訓上。

只是電影放大差距,寫個哈佛更能顯示努力罷了。可我沒想到這確是真實的故事——一個堅強的貧民窟女孩的哈佛之路。而無論是書籍電影還是在真實的世界裡,這個女孩都叫麗絲。

Ⅰ.風雨路:我知道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她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裡,一個遍地毒品、艾滋的黑暗格局下度過了童年。她吃垃圾桶的食物,睡地鐵裡,她說那只是她的生活的一部分。家裡的唯一的補助金總是被爸媽拿去買毒品,她和姐姐一起捱餓,她還要多一份忍受,忍受學校裡其他同學口中的臭,忍受老師說你這麼聰明,考滿分,為什麼不好好到校上學。(自己的家庭做不到像其他同學一樣普通,為了照顧精神分裂的媽媽不能經常去上學)

這樣的父母教會她什麼呢?她的母親很小就離家,當她看到女兒拿著100分試卷的時候,她說我沒有上過學,我不知道100分就是最好的意思,我只知道我很小就逃出來了,你可不能離家出走。媽媽,一直都在這裡守護你。她並不是一個壞媽媽,只是她沒有什麼可以給予的了。

而父親呢?電影一開頭就介紹了,當姐姐和媽媽爭補助金的時候,他只是在看他的書,一遍又一遍搶答電視裡的臺詞,沉溺自己的世界裡,同樣也吸毒。

一個陰暗、骯髒的家。最後母親死於艾滋,父親也得了艾滋,姐姐接近失明。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8歲的她就開始掃大街,母親被帶去戒毒所強行解毒,鄰里街坊清淨了兩個月後無濟於事。因為拖欠房租,爸爸也逃跑了住進收容所。媽媽就住進爺爺家,爺爺視麗絲為垃圾,就像她的爸媽一樣。

15歲難以忍受收容所四處問學,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我無家可歸我只能去學校。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她認識了混混克利斯,和她一起去超市偷東西,但是她還是想擺脫這樣的生活,而好友認為她和自己只能繼續這樣混下去,只是因為我們都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就像小時候很火的廣告,祖祖輩輩都放羊,所以我也放羊。這裡麗絲剛好和這樣思想的最好的朋友形成對比。

別人輕描淡寫的一句:“她死了,昨天早上。”麗絲站在地鐵上,鏡頭剎那間就黑了,在黑夜籠罩的天台裡抱頭痛哭,風吹來吹去都是悲傷都是眼淚。

一個不收費的墓區,沒有牧師禱告,沒有墓碑標識。一直說著都會好的母親走了,麗絲躺在媽媽的棺木上又一次回想那只有一次的美好回憶。媽媽走了,過了一個星期可能就找不到她葬在哪裡,那又怎麼樣,我們只活在我們心底,這又不是真實世界。麗絲就這樣安慰自己。

Ⅱ.哈佛路:一點點的愛卻是永恆的堅持

2年時間完成高中四年的知識,在餐廳當洗碗工也抬頭記背貼在牆上的知識點,每天早早地坐上地鐵擁有40分鐘路程也擁有40分鐘的知識。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高中後半段的知識很難消化,就坐在老師辦公室學到11點,一共10門課輪流,以至於因為她的真摯渴求爬出出生的地方,有一個更好的世界我要去夠到的說詞而提前錄取她的老師破口而出:你這是在自殺。

“麗絲,textbook上有什麼?”

“Word.”

“Word是什麼。”

“作者的話。”

“具體?”

“一種觀念,一方面的見解,供你參考。”

“perfect,麗絲,什麼是歷史?”

“歷史是我們全體,我們都算。”

然後老師丟給她糖果獎勵,也許她沒有受過完整的教育,她的經歷讓她思維更跳脫,但更不可否認的是她一直夜以繼日的加倍的努力。

以年級第一的成績獲得去波士頓旅行的機會還參觀了大學。150名學生裡以平均分95的第一名獲得紐約時報大學四年的補助金,後來也在紐約時報工作。

麗絲是個聰明的孩子,儘管不能經常到校學習而落了很多功課,兒時的她考100是因為她說我在家看書,但是如果你要問我別的書我可能答不上來,因為我沒有那麼多書。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母親去世後躺在一木之隔的棺木上認真地想了自己的以後,她就一個一個地去找學校,終於找到一個卻遲到了,她和門外的老師助理說:“我讀過…加強學生的參與以發展公平社區。”這次助理啞口無言,同意麗絲在門外等候。麗絲說她必須推自己一把。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寫在最後

電影大段是女主麗絲的旁白,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前三分之二都淡淡描繪她前十五年的風雨路,後三分之一的劇情就留給哈佛路。

鼓勵她“我搞砸了,你可以做到”的父親,寬慰她“慢慢會好的”的母親,借給她面試外套的姐姐,善良的“考了100分可要堅持下去呀”的鄰居和最後遇到亦師亦友的教育她“這是一種渴望,不是不可能”的伯樂老師,她的跳躍思想被賞識,她的努力勤懇被看見,她的不屈命運多舛的堅定。表達感謝吧,一次擁抱,一次鼓勵,她就可以記很久,一直成為她堅強下去的動力。從一個叫人難想象的地方出生、成長,麗絲和其他普通人比起來沒有什麼可以覺得不同的。

電影上映後3年父親也死於艾滋,那個父母都在的家隨時間走向死亡是不可逆轉的。她愛他們,他們也愛她,總是這樣,她不會忘記。哪怕只有一次愉快的記憶——小時候媽媽陪她滑草,卻在文中貫穿了很多次。沒有物質基礎也少有精神關心,卻依託這樣堅定的信念,此時的她從出生的地方爬出來了。

《風雨哈佛路》:有些人的渴求成功的信念比你更強烈

19歲進入哈佛,她的人生還有好多年。帶著她的過去的包袱,帶著她一直的勤懇篤定,抻扯著這股勁兒走下去。她的普通為什麼還要區別於別的普通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