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内心荒凉,野蛮生长,什么样的爱才能人舒展?

幸好我不忧伤/我把忧伤给了风/让它带去/黑色的大地/幸好我不冷漠/我把冷漠给了雨/让它带去/深色大海里……

——《阳光普照》片尾曲:林生祥《远行》


《阳光普照》:内心荒凉,野蛮生长,什么样的爱才能人舒展?

平凡的一家人

《阳光普照》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平凡夫妻老陈和琴姐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阿和叛逆、不断惹祸,与好友菜头砍断了一个名叫黑轮的少年的手臂,因此进了少年辅育院,在这个时候,少女小玉却怀着阿和的孩子来到家里,琴姐不顾老陈的反对,将小玉留下来照顾。此时,黑轮父亲也来找老陈求取赔偿;资优生大儿子阿豪是全家人的希望,但被寄予厚望的阿豪却毫无征兆的跳楼自杀了。

这部影片斩获2019年金马奖包括最佳剧情、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在内的多个奖项,拿下豆瓣8.4的高分,这部影片颇为成功。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由平凡的人组成的普通的家庭,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共鸣。

拍好平凡人的生活其实很难,因为观众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每一个人对此都有大量的丰富的经验,拍普通人的生活,很容易因为太不接地气而变得不伦不类,也可能因过于琐碎平淡而无法吸引人。

这部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人物是父亲老陈和母亲琴姐,尤其是戏份最多的老陈,看完影片,让我不禁深思: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人生?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让彼此都能舒展生长的亲子关系。而作为子女,又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并不完美的父母。

一、 恨铁不成钢和望子成龙的父亲

《阳光普照》:内心荒凉,野蛮生长,什么样的爱才能人舒展?

老陈和琴姐


恨铁不成钢和望子成龙的心理基础是一样的,都源自于老陈对出人头地的渴望,对自己的不满意,他想要在孩子身上得到满足。

阿和“烂泥扶不上墙”,所以他对阿和是恨铁不成钢,而阿豪是最有可能实现他的梦想的那个人,因此对阿豪是望子成龙。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两个儿子不同的人生。

1、 恨铁不成钢的父亲,造就了迷失的儿子。


《阳光普照》:内心荒凉,野蛮生长,什么样的爱才能人舒展?

阿和


小儿子阿和与朋友菜头砍断别人手臂,审判前法官让父亲老陈讲两句,本意是让他为儿子求情争取轻判,但老陈却希望法官赶紧把儿子关进去,而且最好关到老关到死。

老陈从不掩饰自己对阿和的厌恶,阿和自然能强烈的感受到父亲视自己如人生污点,希望自己消失。

老陈对阿和真的毫无感情吗?

老陈一脚踩下油门,将菜头撞倒在地,接着天上正好下起了大雨,他把菜头拖进草丛,雨水也正好把血迹冲刷的一干二净,接着他搬起了一块石头,结束了菜头的生命,

我被这个反转的剧情震撼到,这一幕发生在阿和出狱找到了工作,生活似乎将要步入正轨,老陈却发现阿和被菜头威胁一起卖毒品,老陈因而杀死了菜头。平时不声不响的老陈背地里却可以为了儿子不惜去杀人。

但我的心里当时有一个下意识的疑问:如果阿豪没有死,老陈还会这样豁出去吗?他到底是爱阿和,还是怕陈家无后?

因为事后有一天,老陈对琴姐说:在驾校的时候,有些碎嘴的女人,他们常常问我陈教练你结婚了吗?有几个小孩呀,每次我都只回答一个。因为我的心里从来不承认有阿和这个儿子,我的心里只认阿豪。后来阿豪死了,那些碎嘴的女人又问,陈教练,你有几个小孩啊?我还是只回答一个,因为我真的只有一个儿子了。

这段话真的特别扎心,老陈和琴姐的心都碎成渣渣,但如果我是阿和,在感动之余,是否也有不甘心:我就这么不值得被爱吗?

我相信老陈应该是爱过阿和的,像每一个平凡的父亲那样,爱着自己的骨肉。只是那是在阿和还足够年幼,还不必背负父亲希望他“成龙”希望的时候。

但肯定有哪一次,老陈开始发现阿和承载不了自己的希望,于是一个普通父亲的爱变成了恨。

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孩子一开始是从父母那里得到对自己的定义。老陈的恨铁不成钢,让阿和慢慢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砍人、让小女友怀孕……

阿和的胡作非为不过是内心渴望的呐喊:看到我啊!我是存在的!我在这里啊!如果他始终被看不到,那他潜意识里就用更激烈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

可是这样做只不过会把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推得更远,直到把自己推到了世界的边沿。

2、望子成龙——是灭掉太阳还是灭掉自己

《阳光普照》:内心荒凉,野蛮生长,什么样的爱才能人舒展?

阿豪


“我这辈子是没什么指望了,我们以后就靠你了!”

“你妈小时候就想当个XX家,要不是因为你,唉,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妈妈全指望你了!”

“你好好学啊,我们就算省吃俭用砸锅卖铁也要给你好的教育。你一定要替我们争口气!”

相信很多人对这些话都不会陌生。这些话所代表的全部意义也全都压在了阿豪的身上,阿和的“不争气”,让他更加明白自己背负的是全家人的希望。

老陈也很喜欢这个几乎完美的大儿子,他对阿豪的殷切希望主要通过送纪念册来表现。他的工作是在驾校当教练,驾校每年都会给员工发一本纪念册封面上印:掌握时间,把握方向。

这句话也是老陈对阿豪的全部叮嘱,他是让阿豪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出人头地这一个方向上,至于阿豪内心的其他东西,人生的其他方向,都不被允许,甚至可能老陈压根就没有意识到阿豪还有其他感受和需求。

所有真实的想法放在心底,对任何人都不轻易敞开心扉,包括一个少年正常的顽皮和好奇,没有一刻可以松懈,甚至在跳楼前,都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得整整齐齐。家庭的“希望”就这样把阿豪训练成了一个完美的孩子。所谓完美,是因为阿豪头顶烈日,24小时,从不熄灭。

借助郭晓珍的叙述,才让我们看到这个完美少年的裂缝,透过裂缝看到了他内心的荒凉。


《阳光普照》:内心荒凉,野蛮生长,什么样的爱才能人舒展?

阿豪和晓珍


阿豪给一个叫郭晓珍的女孩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砸破水缸后并没有救出小孩,而是在水缸里发现了坐在阴影中的自己。

阿豪发给晓珍的短信让我泪下,他说: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阿豪对郭晓珍吐露心声,到底是尝试和这个世界建立一点真实的联结,还是他终于无法忍受头顶一直存在的明晃晃的阳光,在去另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之前,与这个世界的话别?

阿豪始终被烈日烧灼,有的人会选择灭掉头顶的太阳,而阿豪选择灭掉了自己。

3、爱,为何在日常亲子关系中失语。

老陈这样的父辈真的很常见。

如果把犯罪和死亡抽离出这个故事,老陈和两个儿子的关系,相信会让很多人倍感熟悉。

老陈和阿和之间的日常是什么样子?主要的沟通方式是吵架,更准确地说,是父亲训斥,儿子沉默,更多的时候,是双方的视而不见,见面时的沉默以对。

而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阿和刑满释放回到家以后,老陈不知道如何与阿和相处,干脆搬到了驾校去住,选择了彻底的回避,而在无意中碰到了在便利店上夜班的阿和,父子俩也是相对无言。

对阿豪,老陈是沉默而沉甸甸的凝视,坚持将“掌握时间,把握方向”的纪念册递到阿豪手上,这无声的托付,对阿豪意味着什么?阿豪已经用行动来回答了。

这父子三人,不但“爱”失语,根本就是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什么真正的沟通。这就是很多亲子关系的真实写照。

所以这两个孩子如何能感知到父亲所谓的爱?

每个不确定父母是否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心中都会有巨大的不确定:他们真的爱我吗?我值得被爱吗?

这种不确定性很可能一生都无法得到答案,因为毕竟大部分父母不会遇到老陈那种情况,杀死菜头,然后以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平安,阿豪已经不奢求得到答案了。而非得用死去证明的爱实在太过于惨痛。

从本质上说老陈都没有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成看独立的个体,从同一种心理基础演化出的两种态度,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但毫无疑问,这两个结果都有着浓浓的悲剧意味。

当然其实我并不是要对老陈进行谴责,因为也许对于老陈而言,出人头地,传宗接代是构成他人格的全部,里面甚至没有他自己的位置。而这样人格构成的人,是不存在尊重个体的概念的。唯有懂得这一点,作为子女的才有可能成为独立的人,独立的人,就是不把自我肯定放在别人身上,这个别人就包括自己的父母。

二、 疲惫而温暖的母亲

《阳光普照》:内心荒凉,野蛮生长,什么样的爱才能人舒展?

琴姐

努力周旋在分崩离析的家人关系中,试图将大家粘合在一起,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给闯了祸的孩子收拾烂摊子,在老陈反对,自己也身心疲惫的情况下,接纳从天而降的怀了孕的儿媳妇。

在影片接近尾声处,琴姐和阿和收拾阿豪的房间,发现阿豪从未使用过老陈给的纪念册。沉默半晌,琴姐说:别让你爸知道。

善良、温暖、努力,但她拼尽全力最终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这就是琴姐给我的感觉。观影过程中好想拥抱一下这个疲惫又善良的母亲,她让我看到了自己母亲,也看到了自己。

我想,正是这份温暖和善良,才给这个破碎的家庭种下了继续行进的种子。

阿和载着母亲载着骑着自行车缓缓向前,道路两旁参天大树林立,午后的阳光透过缝隙洒落下来,光影在母亲脸上跳跃,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时阳光灿烂,有时阴云密布。小的时候,阿和喜欢坐在母亲自行车的后座,而如今岁月让母子俩调换了位置。车子再小再单薄,也会缓缓向前。

《阳光普照》,内心荒凉,这是我观影后的心情,好在最后在废墟中看到了生长,看到一丝丝的希望。

这个电影的故事原型来自于导演钟孟宏同学的真实故事,钟孟宏有次巧遇一个同学,同学说自己年轻时伤了人,多年后当时一起伤人的友人跑回来跟自己要钱,从此也成为自己和家人的恶梦。这段故事让钟导着迷也成为该片的创作起源。

扮演小儿子阿和的演员巫建和为了和角色融合在一起,开拍前六七个月就进入到抚育院,和那里的少年,一起洗澡、吃饭、睡觉、上课,在那里聚集了很多现实中的阿和。所以这部电影才有着现实的颗粒感,才让人去深思现实中的阿和与阿豪处境如何。

三、 今天的我们如何为人父母、如何为人子女?

我们为阿豪的逝去痛心不已,为阿和的艰难人生感慨万分,如果我们为人父母,如何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呢?

我想应该从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质开始。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如此,生孩子是一件让父母变得更好、让父母对生命的认知变得更有层次的事情。

育儿即育己,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这样,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而无论是恨铁不成钢还是望子成龙,都不过是把孩子当作自己压力、焦虑、未尽梦想的转移对象,于是,期望——失望——伤害—放弃——再期望,这样的恶性循环随着父母的“恨意”,一代代传递下去。

说到底,“恨铁不成钢”和望子成龙的本质,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把孩子当成了装着父母的失意或梦想的容器。

四、我爱你,首先因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我才能能给予专属于你的爱。

自己有梦,自己去追求,而不是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生未完成”的实现者,一个独立的人,才懂得如何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才能成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那么,“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这么不争气” ,就会变成“孩子需要我的帮助吗?我可以怎么帮助他?”如此,阿豪就不会感到被炙烤的痛苦,阿和也不会绝望的孤独而四处冲撞。

拥有独立人格,给予专属于孩子的爱,才会跳脱出受害者角色的怪圈,内心才会有力量,懂得阳光与阴影相互交替才是真实的人生,能够坦然面对所有的风雨,甚至能够欣赏光影斑驳处的美丽。

至此,我们的人生才能脱离泥淖,拨云见日,驶向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