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局中獲利:隱形冠軍企業的8大特質

它們在震盪的經濟變局中,仍能持續成長獲利;它們不必急速擴張,也能不斷提升市佔率;它們顛覆大企業的選擇邏輯,從縫隙打開全球市場。它們,是深藏在價值鏈中的“隱形冠軍”。


30年來,西蒙研究全球各行各業超過2700箇中堅企業案例,發現它們不論在國際化、營收成長,甚至研發能量,都超過許多大型企業及全球品牌,而它們不同於大企業的獨特模式:專注不求大、求穩不追快、重長期不取巧,值得各種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學習。


經濟變局中獲利:隱形冠軍企業的8大特質


許多最成功、最長久、最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它們的運作方式對外界都有所保留,即便專業人士也不得而知。它們的策略或領導方法,都不曾完整公開在商管著作或報章媒體上,因此感興趣者皆無法得其門而入。


我們通過“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的著作,精選出一些隱形冠軍的案例,通過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到大量獨特、寶貴的最佳實務,且和大公司的管理方法十分不同,以下為8個重要管理特質:


01

領導者及目標


遠大的目標是成功的基礎,千萬別以為成功出於偶然或幸運。很少人能夠真正追求一個目標、一項任務,但隱形冠軍的創辦人及管理階層,都是屬於少數人群,他們不僅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而且還有頑強的意志、充沛的精力,甚至對事物的痴迷,正是這些特質讓他們得以實現目標。


但要成功創辦一家公司(姑且別論將它發展成全球化企業),光有意志力和目標是不夠的。藝術家或許可以憑藉這些就能成功,但要成為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領航者,就必須擁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同盟。


企業家要做的是,把那股燃燒在心中渴望成功的火焰,傳遞到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身上,這就是領導的藝術,意志力和領導力可以使所有人發揮出潛力,做到更好和最好。


02

高效員工


如果一個團隊有著強勁的動力,並且和企業融為一體,那麼就能達到高效率。所以在一開始就要挑選合適的員工,每個隱形冠軍無疑都會進行員工篩選。他們主要是透過團隊主動來做這件事,較少是上對下的領導控制。


對一個追求高效率的企業來說,當然無法容忍績效不佳或逃避工作。比較有利的做法是,讓工作“略”多於人數,這樣不但不會導致員工不滿;相反地,還可以避免他們沉溺於沒有實際產能的活動。


隱形冠軍創造的條件,使人員流動非常小,企業也因此獲益。能夠長期留住專業人才,讓投資員工訓練變得非常值得。隱形冠軍的低員工流動率,表示他們高度認同企業文化與價值,並以工作承諾與高效率來回報。


03

深度


隱形冠軍和一般企業最大的差別,在於價值鏈的深度與高度垂直整合能力。最強大的公司在這兩個面向上都有卓越的能力,在研發上的能力更強。它們對外包及策略聯盟都有所保留,尤其是與核心競爭相關的項目。

隱形冠軍深知,獨特性與競爭優勢無法在市場上買到,只能由企業內部創造。


04

分權


與大企業相比,隱形冠軍有著更強烈的分權意識,在執行任務時,賦予員工更多自由。


由於細分市場,又擁有相當高的市佔率,導致隱形冠軍的成長遭受限制。因此它們近年來有的選擇“溫和”多角化策略,但也意識到這樣做可能會危害傳統優勢,所以便積極採取分權管理的方式,通常甚至會發展到法律上完全獨立的公司。就這樣,在一個集團內部誕生了新的小型隱形冠軍。


分權對於調動企業活力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當然它也必須與當責密切有關。

對隱形冠軍來說,分權讓它們即使在組織結構變大、變複雜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傳統優勢。


05

專注


世界上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同時在多個領域獲得卓越成就。因此,對於想要取得成就的人或企業,我們建議把精力集中運用在某個專業領域。


正如醫藥包裝系統的全球領導者烏爾曼公司(Uhlmann)說的:“我們只做一件事,但是做得很棒!”


隱形冠軍團隊一般都不是天才,但他們比其他人更能把精力集中在有限的資源上,直到拔得頭籌、取得領先。除了要懂得專注外,還要知道你不要什麼,這樣就可以避免低效率。


隱形冠軍也告訴我們,“場地”的定義有重要關係,單單一個合適的市場定義,就能是取得領先地位的先決條件。但這個定義必須對外部商機與內部競爭條件深度考量後再做選擇,至少在一開始,我們建議應儘量避開激烈競爭與正面廝殺。


只有當人們把精力集中在現有資源上,才能實現遠大的志向。而定義場地的本身,就是開始專注的第一步。


06

全球化


全球化可能是改變我們這幾代人生活的最大力量,能夠善用全球化的企業,無疑會得到無數的發展機會。全球市場要比單一國家的市場大幾倍之多,雖然是專業利基市場,在全球範圍內也會獲得足夠的訂單額度,足以實現充分的規模經濟。


網絡和現代交通工具的使用,讓各規模的企業都容易進入世界市場。全球生產和銷售系統的佈局,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並且需要堅韌的毅力。首先,銷售要國際化,之後就是人事,最後是管理,而多數隱形冠軍停留在這個發展過程的中段。但將來肯定也有一些品牌或企業,最終只在本國活躍發展。


要留在本國或往海外發展,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國際化能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即便對小型企業也如此。為了好好把握這些機會,必須克服國家與文化的疆界,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至於國際化的最大挑戰,則在於人員的國際化。


07

創新


隱形冠軍的相對市佔率因為創新有顯著提升,

它們已經進入高度創新的階段。隱形冠軍巧妙結合市場需求與科技,讓兩者同時成為發展動力。


就隱形冠軍的創新成果而言,人員的素質比預算高低更為重要。與大型企業相比,隱形冠軍獲得一項專利只需要五分之一的時間、資源與費用,而且平均每個員工持有的專利數量,是大企業的五倍之多。持續不斷的小改善,比劃時代的突破更容易實踐,而客戶與這些創新活動緊密連結在一起。


最後,創新是長期有效的競爭手段,它主要是創意和人員素質問題,而不是費用的問題。


08

接近客戶


隱形冠軍的成功告訴我們,以客戶為導向比以競爭為導向更重要。它們認為與客戶的長期穩固關係,是最大的競爭優勢,甚至比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有價值。組織結構小,更能有效貼近客戶。貼近客戶比行銷專業性更為重要,雖然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後者也是企業的發展重心。


全心全意為客戶著想,自然會產生競爭優勢。而要求特別嚴苛的頂尖客戶,跟卓越的競爭對手一樣,都能激勵企業有更好的專業表現。隱形冠軍多元且複雜的內部競爭優勢,讓它們與客戶的關係更加緊密,連帶提高市場進入障礙。


經濟變局中獲利:隱形冠軍企業的8大特質

▲隱形冠軍的成功模式


綜合前述這八項隱形冠軍的發展特點,中心說明需要有強大的領導力,並且要有雄心壯志的目標和企業願景,藉此激勵員工團結合作。


第二圈則是隱形冠軍的內部競爭力,“深度”意味著獨特性與競爭優勢只能在企業內部創造;“分權”則代表賦予實際執行者高度自主權;而這一切都由能力卓越的高效率員工來實行。


至於最外圍的第三圈,則是這些競爭優勢表現出來的實際作為。隱形冠軍一般都專注深耕一個利基市場,就算是採取“溫和”多角化經營的企業,也會把它們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某種業務上。此外,不斷創新保證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能夠保持長久優勢,而貼近客戶則保證技術和市場需求不會背道而馳。最後,隱形冠軍採取全球化戰略,因此即使在獨特的利基市場,也能獲得極大的成長空間,致使規模不斷擴大。


【 給策略規劃者的建議 】


戰略家與策略規劃者,一直都在尋找企業成功的基本原則與模式,但所有的經營管理原則都有其執行條件,必須視實際情況而定。在企業的發展策略上,沒有一體適用的成功方程式;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總結一些經隱形冠軍證實有效的訣竅。


▇01

永續經營的能力


差不多有40%的隱形冠軍超過百年曆史,例如德國一家歷史悠久的企業——阿申巴赫公司(Achenbach Buschhütten),成立於1452年。相較之下,一般企業存在的時間就比較短,它們絕不是“永續經營”的專家。


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半數以上的股份公司破產或被變賣,而這樣的事不只發生在德國,在美國也同樣如此。光是在1990年代,德國最大的上市公司有37%都消失或被接管。如果生存是企業的最主要目標,那麼企業顯然會面臨許多嚴苛挑戰。在這種意義上,贏利已經不再是公司經營的主要目標,而是繼續生存下去的保障手段。


那麼,隱形冠軍是如何做到在市場中長久生存的呢?在此只提出簡單幾項關鍵要素,能夠體現其良好的根本生存技能:

•以長遠的眼光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像一般策略規劃那樣,只看未來三、五、十年的時間。


•企業領導層必須有高度的連續性。


•在公司的財務方面(如融資來源等),採取謹慎保守的態度,以便企業在困難時期也不會有風險。但這表示可能需要拒絕一些快速成長的機會與短期大量獲利。


•不追求時下流行的管理風潮,而以永續發展的經營方法為原則。


•要有度過艱難時局的毅力,至少必須安度市場興衰期。


•高員工忠誠度,同時企業家或領導階層也需具備高度責任感。


•聚焦策略或多角化策略何者對企業生存最有利,目前沒有明確答案,可能也無法完全釐清。對家族企業來說,多角化有個好處,可能導致許多獨立的子公司,可以平均交給後繼者接管。


一間公司能否在今後百年內繼續生存,是否與人們今天的計劃與行動有關?假如是的話,要找出確保企業在百年後繼續生存的方法著實有困難。無論如何,這類問題值得好好深思,而隱形冠軍的實際案例可以當做良好的參考來源。


▇02

避免失誤的能力


最後,赫爾穆特•科曼認為,這群中堅企業與一般企業相比,並不具備更優秀或更聰明的戰略洞察能力,可能只是懂得避開高風險的活動,或是能在犯錯時快速彌補。他說:“如果要成功,其實不需要太聰明,只要不愚蠢就可以。”那麼,哪些高風險的活動是隱形冠軍極力避免的呢?下列是其中幾項:

•刪減研發預算等來創造贏利最大化;

•策略方向搖擺不定;

•脫離核心事業的多角化經營;

•冒險的投資行為與過度槓桿操作;

•過於匆忙或過度的收購;

•未經深思熟慮的外包行為;

•過分依賴外部管理力量

•過多對企業無益的失焦活動。


除了這些,當然還有其他項目。隱形冠軍能夠避免這些錯誤,就反映了它們的典型優勢。當然,犯錯在所難免,但我們猜測隱形冠軍即使犯錯,改正的速度與態度,也比一般企業要快而且堅決得多。


對企業來說,目前最關鍵的就是活下來。一個共同的願景,一個明確的方向、一套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體系、一支能打勝仗的隊伍,就能活下來,並贏得一片市場!


來源:《隱形冠軍―21世紀最被低估的競爭優勢》

作者:赫爾曼·西蒙


經濟變局中獲利:隱形冠軍企業的8大特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