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大家好,我是Z,是一名建築從業者。

一直以來就有一個想法,將國外建築師本人的自述及訪談用中文集結在文章裡,最近查閱了不少資料,終於開始做這件事情。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因為很多建築師幾乎沒有怎麼出過書,或者說公眾瞭解他們最多的渠道是教材和別人寫的文章,但這些文章到底準不準確呢?我們並不是特別清楚,所以我們需要很多不同的對比,而來自建築師本人的東西正是最好的對比素材。

當我們面對著他們的作品,除了根據客觀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以外,很多時候只能做一些猜測,例如約翰·伍重(Jørn Utzon)的很多設計。

悉尼歌劇院,如果沒有約翰·伍重自己在論文中所說的內容,我們就不會知道它和中國建築的關係所在,儘管仍可以從他的經歷和相關草圖等等發掘出一些東西。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約翰·伍重與悉尼歌劇院的工地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悉尼歌劇院,約翰·伍重設計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悉尼歌劇院原始概念草圖,約翰·伍重

但是,任何東西都沒有建築師本人的訴說來得實在,這裡牽扯到第一方與第三方的某種關係。我們必須明確認知的是,建築師本人在當時所說的,只代表他當時的觀點。

人的思想是不斷地隨著認知的擴張而發生著變化的,這種變化使得我們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也能夠擁有新的創造源動力。

也必須明確地認知,建築師不一定會在訪談或者本人的口述中暴露出最本質的東西,但是大多數建築師本身都是誠實的,作為一種技術工種,就算是最擅長利用社交與關係的建築師,在談到建築的時候,也很難用什麼虛假的東西來對它們進行修飾。

我要明確的是,我所做的這件事情,於中文學界還沒有人進行過這樣集中的輯錄,是有一些書籍出版物包含著建築師的相關訪談,但專門的中文出版物只包含對於國外建築師的訪談及口述輯錄是沒有的。

此外,我也不會在翻譯中摻雜任何自己的觀點,以此來達到某種目的。我想要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即是最原汁原味的、建築師本人的訴說,希望這種輯錄能夠讓一些讀者獲益,這就是我最高興的事情。

但是,因為蒐集工作的漫長與不可預測性,我無法保證自己一次能夠輯錄下一名建築師在所有渠道中出現的任何自述或訪談,因此,隨著文章的進行,也許之前輯錄過的建築師又會出現,發出新的聲音。

最後,根據建築師所敘說的內容,我會對內容進行一些插圖,除了關於人物的照片以外,有關於建築的圖片只會包含照片和建築師本人的草圖。

我會於每一段口述或者對話標識上時期、人物、簡單背景,以便於更好地對於口述或者對話進行理解。

既然我們首先提到了約翰·伍重,那麼,就從約翰·伍重開始好了。

【輯錄一】

【約翰·伍重】

【時間:一九六二年七月】

【地點:丹麥】

【人物:約翰·伍重】

【形式:論文自述】

臺與高地:一個丹麥建築師的想法(Platforms and plateaus: Ideas of a Danish architect)

作為一種建築元素來說,臺是擁有迷人特性的。在一九四九年於墨西哥的遊學之旅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我在那兒發現了許多變化著尺寸和概念的臺。很多臺都是孤立地坐落於那裡,除了圍繞著它的自然環境外,別的什麼也沒有。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1949年1月攝於墨西哥阿爾萬山

譯者Z注:尺寸、概念變化的臺,孤立的臺

所有位於墨西哥的臺,其選址定位和形式構成都基於對於其周圍環境的高度敏感,並且總是有著深刻的基本原理。他們發散著巨大的力量。當你親身經歷(它們)時的體驗,就像是你站在一塊巨石上所感知到的那種堅實。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1949年攝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

譯者Z注:散發巨大力量的臺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1949年1月攝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繪製的速寫,此文選登

讓我給你舉兩個例子來說說其基本原理之後的高明之處吧。在尤卡坦,於烏斯馬爾和奇琴伊察(均為瑪雅古蹟)中,基於同樣的圍繞的自然環境,遵循著同樣的原則。尤卡坦是被一片不可向邇的叢林所覆蓋的,這些樹木生長到一個統一的、輪廓分明的高度。在這些叢林裡,瑪雅人生活在他們的村莊裡,開墾出用於耕作的小塊土地。而在他們周圍,背景如同屋頂遮蔽一般,是炎熱、潮溼、綠色的叢林。缺少開闊的視野,沒有上與下的活動。

通過引入和叢林頂端同樣高度的臺,這些瑪雅人突然獲得了生命的新維度,完全配得上他們對於神的忠誠。站在這些高臺上——它們大部分都綿延百米——他們建造了自己的神廟。他們從這裡捕捉到天空、雲與微風,突然間叢林所構成的屋頂已經轉變為一片巨大、開闊的平原。通過這種建築學技巧,他們完全改變了景觀,並且直觀地提供了與其信奉的神祇同樣偉大的壯麗景象。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1949年1月攝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

譯者Z注:延綿百米的臺

今時今日,由叢林的封閉去到臺頂部的那種開敞與遼闊中,你仍能體驗到這種絕妙的轉變。這種如釋重負之感,就好像你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歷經數週的陰霾與愁雲苦雨,突然間你已安然度過這一切,重新被陽光所沐浴。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1949年1月攝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

在印度和東方,也不要忘了雅典衛城和中東,許多各式各樣驚奇絕妙的臺都是建築構成中的支座,他們都構築在一種偉大的觀念上。

一些例子:

位於舊德里的大清真寺是一個傑作。它被街市與市場建築所包圍,處於混亂的交通、動物、嘈雜又緊張繁忙的建築們的包圍中。在這兒,一座被拱廊環繞外圍之巨大的由紅色砂岩構成的臺升起約三到五米。臺的三邊有牆把拱廊封閉起來,因此你只能從第四條邊向裡看,(只有)在這兒,從(臺)之上,能夠與混亂的城市與生活產生接觸。在這廣場或者說臺之上,你能強烈地感覺到遠離塵世與徹底的寧靜。這種效果,沒有客戶或者建築師會奢望它能夠有實現的可能,卻已經被以如此少的手段實現了。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賈瑪清真寺,印度舊德里,總平面鳥瞰視角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賈瑪清真寺,印度舊德里,高點鳥瞰視角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賈瑪清真寺,印度舊德里,低點鳥瞰視角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賈瑪清真寺,印度舊德里,近點透視視角

事實上,中國的房屋與廟宇之所以有那麼強烈的堅實與安全之感,是因為它們都站立在與屋頂輪廓相同的臺上,有時(臺的尺寸)甚至會更大些,這取決於建築的重要程度。這是一種處理屋頂和臺之間關係的戲法。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關於“中國房屋與廟宇”的屋頂草圖,約翰·伍重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關於“中國房屋與廟宇”的更大的屋頂草圖,約翰·伍重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約翰·伍重於1957-66拍攝於雲岡石窟

傳統日本房屋中的地板是一種精緻的橋式臺。這種日式的臺就像是一個桌面,而你不會在桌面上行走。這就帶有一點傢俱的特性。這種地板就像歐洲房屋的牆壁一樣,會在這兒吸引著你。你會想要在歐洲房屋的牆邊坐下,而在日本這裡,你想要在地板上坐下而不是在上面走動。日本房屋中的所有生活都表現在坐、躺和爬的動作中。與墨西哥的臺那樣岩石般的感覺相反,在這兒有一種類似站在一座小木橋上的感受,這尺度除了你的體重之外不能容納下任何其它的東西。滑動門和屏風是一種精緻的附加部分,提供了日本房屋的臺在水平上的重點表達。地毯邊緣的黑色圖案突出了表面。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約翰·伍重於1957-66拍攝於日本奈良東大寺

對於這種恬靜的、線性的、自然色彩的建築學來說,由日本女人悄無聲息的四處走動創造出了一種非常極端但鮮明又美妙的對比,就像是印在她們色彩鮮豔的絲綢和服上的異國蝴蝶似的。第二個例子來自於墨西哥的阿爾萬山,一個為了祭祀神祇而做的絕妙選址。人類對於基地的調控與適應使得某些東西甚至超越了自然,擁有了其精神內涵。

這座小山,阿爾萬山,幾乎就是一座金字塔,高高地統御著位於南墨西哥瓦哈卡州鎮外的三個山谷。這座金字塔的頂端被削去了,留下了大約五百到三百米的巨大平地。通過引入樓梯的佈置和臺邊緣的階梯狀建築,並且將中心部分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面上,山頂已經完全變成了漂浮在空中的獨立物體,脫離了地球,事實上,在那兒上面你只能夠看到天空與飄過的雲——一個新的星球。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1949年攝於墨西哥阿爾萬山,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1949年攝於墨西哥阿爾萬山,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臺,伍重於墨西哥阿爾萬山繪製的速寫,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伍重為飄動的雲所作的草圖,此文選登

近年來我的一些項目都是建立在這樣的建築元素之上的,也就是臺。除了它在建築上的力量,對於今時今日的交通問題來說,臺也給出了一個好答案。一種簡單的途徑就是讓汽車能夠從保留人行交通的表面下通過,這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開發。

我們大多數美麗的歐洲廣場都受著汽車之苦,無論是在軸線系統或是平衡的構成中,那種橫跨廣場的”互相交流“之建築,都已經因為交通擁擠而不再往來了。汽車的高度,它們的速度以及出奇的喧擾不寧使得我們想要遠離廣場,而它曾經是被用來散步的怡人場所。

正如一些方案所展示的,在臺下有各式各樣的交通層——用於有頂蓋下的行人往來,用於汽車交通以及用於停車。建築物矗立在臺的頂部,以一種互不干擾的結構相互支撐。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約翰伍重有關於臺與屋頂的草圖,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約翰伍重有關於臺與屋頂的草圖,此文選登

在悉尼歌劇院的方案中,這種已經讓臺像一把刀將主要功能與次要功能完全切分。在臺的頂部,觀眾可以欣賞完整的藝術作品,而在臺之下,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就位。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悉尼歌劇院模型,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悉尼歌劇院模型,此文選登

當你開始建築臺的頂部,表達它並且避免破壞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平屋頂不能夠表達出臺的平直。

就像展示在這兒的悉尼歌劇院以及這所中學的方案一樣,你能夠看見彎曲的屋頂或高或低地懸掛在高地上。這種形式的對比和這兩種元素之間不斷改變的高度使得擁有巨大建築力量的空間成為可能,這是由混凝土構造的現代結構實現的,它能使建築師的手中擁有很多美妙的工具。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艾爾維利亞小鎮項目競賽方案,西班牙,1960,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艾爾維利亞小鎮項目方案,西班牙,1960,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艾爾維利亞小鎮項目競賽方案,西班牙,1960,此文選登

艾爾維利亞

這座小鎮競賽的選址區域坐落在地中海區域的一個絕佳之處。所以在這個地區的小鎮的規劃主題中,海景必須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所以無論離海灘有多遠,每一棟計劃的建築都不能切斷與大海的聯繫。對於地形特質的研究揭示出在這個宏大的村落中有某幾個特別的地點具有鮮明的特色,從整個區域中脫穎而出,這吸引著(我們)去專注於這些地點。

第一個場地位於山脈在延伸到海灘之前與平原的交匯處。這個地點被選擇用來(規劃)做我們的商業中心與旅館,餐館等等。另一個位於深山之中,一些輪廓分明的高臺像手指一樣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張開延伸。這個偏遠的地點已經被選擇用來(規劃)做我們寧靜的人文中心。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艾爾維利亞小鎮項目競賽方案,人文中心剖立面草圖,1960,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為世博會所作的競賽方案,哥本哈根,1959

譯者Z注:上為剖面圖,下為平面規劃圖。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為世博會所作的競賽方案,哥本哈根,1959

譯者Z注:上為剖面圖,下為屋頂規劃圖。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貿易聯盟中學方案,一等獎,丹麥Højstrup,此文選登

譯者Z注:第一層平面圖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貿易聯盟中學方案,一等獎,丹麥Højstrup ,此文選登

譯者Z注:屋頂層平面圖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貿易聯盟中學方案,一等獎,丹麥Højstrup ,此文選登

譯者Z注:四個剖面圖,此文選登右下角剖面圖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貿易聯盟中學方案,一等獎,丹麥Højstrup ,此文選登

譯者Z注:剖面圖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貿易聯盟中學方案模型,一等獎,丹麥Højstrup

屋頂可以懸浮在你的頂上,它能夠以一個大跨度橫跨過你,或是以很多小跨度從你的頭頂越過。問題在於,要在一個量產的(屋頂)單元內控制好防水、結構需求與隔熱保溫,結合它們自身的特點能夠帶來多樣的屋頂構造,這是一個待解決的棘手問題。

這些臺、庭院(下圖)——通過這樣一種元素(指臺、庭院)構成,使得房屋展示了生動的屋頂集群。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為伍重之屋所作的初稿,悉尼灣區,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為伍重之屋所作的初稿,悉尼灣區,此文選登

臺的創意擁有無限可能。另一個例子是由一個小型購物中心展現的,人們在類似低窪火山截面中中央的火山口下購物,而貨運則在地面之外互不干擾地進行。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購物中心方案,悉尼,此文選登

譯者Z注:上為剖面圖,下為一層平面圖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購物中心方案,悉尼,此文選登

譯者Z注:上為剖面圖,下為屋頂層平面圖

在有高地的項目中,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克服。其中之一,就是雨水排放問題,這也是最嚴峻的一個問題,在與結構工程師奧維·阿魯普於悉尼歌劇院方案的合作中,這個問題已經用簡單方式解決掉了。斜板的錐形形式以及在端部的凹陷給花崗岩臺的表面創造了一種理想的排水系統。2米*1米*3英寸的花崗岩板在互相連接處有一個小間隙讓雨水通過並且在斜板的邊緣水平地彙集,從而使得整個臺變成了一個濾網。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折板截面,此文選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悉尼歌劇院施工現場及方案,此文選登

譯者Z注:由上到下

1.悉尼歌劇院施工現場,一九六一年十月

2.最初的結構構想

3.車輛入口上的折板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悉尼歌劇院施工現場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悉尼歌劇院施工現場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折板模型

譯者Z注:由於原文提供圖片已不太清晰,故在此補充三張圖片以說明折板如何使得臺變成了一個濾網

這種巨大的現代手指型機場(下圖)在許多方面都是荒唐的。飛機和汽車都能夠以一種絕對精確的方式駛向某一個地點。通過讓他們在彼此上方的同一點相會以及在它們之間引入必要數量的供行李搬運、海關以及入境檢查處與休息室使用的樓層,乘客和他們的行李能夠用電梯以可能的最短距離從汽車轉運到飛機上去。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關於機場的初步構思

這座在中學方案中的臺處在微微起伏的景觀中,被它的方正和筆直與景觀的柔和起伏所強調。

約翰·伍重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貿易聯盟中學方案,一等獎,丹麥Højstrup ,此文選登

譯者Z注:上為剖面圖,下為總平面圖

【輯錄二】【約翰·伍重】

【時間:一九六二年】

【地點:澳大利亞,悉尼】

【人物:約翰·伍重、亨利·英厄姆·阿什沃斯(Henry Ingham Ashworth,通常簡稱為Harry Ashworth,即哈里·阿什沃斯 )、傑克·祖茲(Jack Zunz)】

【形式:電視節目訪談】

【背景】

約翰·伍重在中標後花了整整四年時間去思考如何使得悉尼歌劇院的屋頂能夠被建造出來,他從橘子的形式上找到了突破口,將每一個屋頂的曲線都從同一個球體中提取出來,這樣就能夠使得屋頂的曲線可以被計算並且進行現場的定位和建造。

伍重帶著製作好的屋頂模型,來到悉尼,和結構師傑克·祖茲一起,與悉尼歌劇院技術小組的主席以及競賽的主席哈里·阿什沃斯一起在電視節目上向公眾介紹關於屋頂的新進展。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橘子與屋頂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伍重關於實現屋頂的繪圖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悉尼歌劇院屋頂模型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參與人

【哈里·阿什沃斯】:

好的,你知道我已經試過很多次在電視和演講上闡述這個構思了,這個構思屬實很棒。現在我們迎來了你這個建築師和我們卓越的工程師,你們現在要自己來講了。所以或許你們可以試著給觀眾們闡述你的思考,根據這個薄殼屋頂的特性,我們的重點在哪裡,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約翰·伍重】:

好的,然後,根據我們習慣的方式來講這個可能會有點兒難懂,但我會盡力試試。接著,最開始我把草圖,現在我們叫他競賽方案,拿給工程師看的時候,他們告訴我,現在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幾何結構去控制這些殼的走向,我們必須讓它能夠成為體系的一員。此後我們非常努力地為此搞了兩年,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構思,之後通過這項工作我們制定了我們的標準,通過這個標準得到了這個先決條件。

【傑克·祖茲】:

每當你帶著新的標準或新的問題從哥本哈根回到倫敦,他總是不得不給上幾瓶香檳來息事寧人。

【哈里·阿什沃斯】:

那他得給成千上萬的人帶了。

【傑克·祖茲】:

是的(笑)

【哈里·阿什沃斯】:

那麼,最先你是怎麼開始簡單類推的呢?

【約翰·伍重】:

首先,得到協調的曲面意味著用漂亮的線和曲線切出優美的形式,把它們一起切出來。另一件事是要有結構意識。(望向傑克·祖茲)這些人有一個一生之敵,那就是重力。然後去尋求可能達到的理性方法,以理性的手段建造出來。然後通過理性的方法我們發現如果能把這個巨大的殼分解成一群完美的小部件,在邊上組裝,來代替那些要在炎熱天氣下本應為了模板工程需要吊上高於海平面八十英尺的高空中的鋼結構與混凝土的工作。

【哈里·阿什沃斯】:

(擺擺手)請你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說明,從更簡單的方面而不是這種讓人聽不明白的。

【約翰·伍重】:

好的,我這麼說吧,如果你想用部件組成一個東西,這種部件是你完全能夠簡單搞懂的。你可以用小正方形的元素們組成一個平面。實際上他們已經在悉尼的所有辦公樓中做到了, 這些辦公樓都有用帶玻璃的小框架組成的幕牆。

【哈里·阿什沃斯】:

(補充專業術語)預製的(prefabricated)。

【約翰·伍重】:它們通過這種美妙的方式被放在絕佳的位置,組成了建築的外立面。當你之後像我們在這兒一樣處理曲線的形式,為了讓它更方便被理解,在這兒我能夠把這張同樣的紙弄成拱狀。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約翰·伍重拿出紙展示平面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拱形

在這個拱上你可以清楚明白地看見,你能夠通過垂直地切割它,把這些切割得到的小拱排列在一起來讓它由部件們組成。這就好像一條(Loaf)。

【哈里·阿什沃斯】:

(插嘴)小麵包(little bread)。

【約翰·伍重】:是的是的。

【哈里·阿什沃斯】:

(插嘴)切,把它們都好好地切下來。

【約翰·伍重】:

所以所有的部件都被兩個XY軸平面所切割,所以為了得到這些藝術(約翰·伍重是丹麥人,所以一時口誤把Vualt說成了Art),拱上的好部件。你只需要垂直地切割這個圓柱來得到它。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垂直地切

【哈里·阿什沃斯】:

你切出這些一模一樣的獨立部件,然後把它們組裝在一起。這就是你針對這種更加複雜之表面的辦法。

【約翰·伍重】:

在這個圓柱中,它只在一個方向捲曲了,我不能讓它在兩個方向上捲曲。為了展示一個單獨的在兩個方向捲曲的曲面,我可以用一個球體。我們嘗試了所有的方向,然後我們確實有了結果,我們真的有了(望向傑克·祖茲)。

【傑克·祖茲】:

我們使用了橢圓拋物線,然後所有複雜的形式都得到了控制。

【約翰·伍重】:

最終我們有了一個球體。你有了一個球,你遇到了問題,我們在這兒遇到了問題。你知道你能夠通過從以相似的切片從南切向北來切割它們。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把外殼裝在這個球體上,你確實能夠得到這些單元,它們確實實現了。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切出的單元

現在我把整個球都合起來了,拿出大的那塊兒外殼放在外面,然後是中等大小的外殼,以及是另外兩塊蓋在觀眾席上的外殼。之後你可以看到這一組外殼,都只是整體的一半,蘊含著幾何對稱的力量。我用技巧把這組單元從球體上切了下來,這意味著我能用相似的小切片把它組合出來。然後,傑克先生你能來解釋解釋嗎?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所有外殼單元

【傑克·祖茲】:

好的,這個結構,你看到約翰展示了它們如何從同一個球體中產生出來的,現在這兒是最大的一個(拿起最大的一個)。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拿起最大的一個

然後你能看到其它的塊兒都完全能像這個一樣從一個球體裡面切出來。接著我們僅僅只是把這個尺度放大。但是,如果你能想象,如果你能記得或是(指了一下哈里·阿什沃斯)你是懂的,但觀眾不一定。在地球上,代表經線的長線,我們這個就和代表經線的長線一樣。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比劃經線的軌跡

所以每一個從球體上分出的部件都被分解了,就像從整體中分出來的一個單元。所以它們能夠預先製作成為預製件,然後組裝在一起。每一個部件都在整體中都能得到定位。

【哈里·阿什沃斯】:

重新變回一個橘子。

【傑克·祖茲】:

變回一個橘子,就像你切出每一個橘子片一樣。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展示如何用小切片組裝成一個部件

【約翰·伍重】:

實際上你能夠組合出一個完整的球體,這只是它的一部分。

【傑克·祖茲】:

是的,這只是它(指完整的球體)的任一部分。接著,不同的是,如果我們看看這兒的這個,或是那兒的那個(手指向其它的部件),它們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部件,除了這一個(指手上的這個)比其它的長以外。好了,現在我們能看到一個部件是如何從整體上被取下來的。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展示如何從整體取出一個部件

我們將,我們將會用預製混凝土來製作這些部件。它們將會是中空的,它們將會在地面上,很可能是在基地裡,被用更小的部件預先製作。然後,這些部件,讓我們直接用實例說明它們吧。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展示更小的部件

這裡就是這些部件,這些部件,它們有些超出了尺寸。每個將會有十噸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和製造商一起保持非常緊密的合作與試驗,它們將作為設計隊伍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完整展示拆分出的部件

【哈里·阿什沃斯】:

這跟平常的情況是很不一樣。

【傑克·祖茲】:

是的,是的。

【哈里·阿什沃斯】:

是反著來的。

【傑克·祖茲】:

在這個項目,在目前還沒有簽訂合同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夠決定它能怎麼樣被組裝到一起。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初步提案,它們被展示在一幅非常粗糙的透視草稿上。在草稿上你能看到一輛大塔吊,但你能看到的這種升起的大塔吊目前在澳洲是找不到的,它是一種新型設備,就和商用塔式起重機一樣大。目前在整個世界上只有法國有幾輛,另外的在瑞士。這種塔吊能吊起半徑一百公尺,重十噸的東西。我們建議像草圖中展現的那樣舉起部件,一件疊一件,組合到一起,我們稱這種組合過程為施加預應力。這就好像人類胳膊上的骨頭,他們將要散架了,但他們通過肌腱保持組合在一起。我們將用來保持預製部件的東西就類似於這些肌腱。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草稿,塔吊吊起部件

【哈里·阿什沃斯】:

這是對抗應力的設計。

【傑克·祖茲】:

是的,你說得沒錯。在此作為我們這些專業人士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一種簡單解釋。

【哈里·阿什沃斯】:

然後,你注意到下面的這些了嗎?

【約翰·伍重】:

是的是的。

【哈里·阿什沃斯】:

從房子裡面。

【約翰·伍重】:

你進入到裡面,內部將會清晰地,清晰地表達這些結構,你將會對這些形狀有非常強烈的感受,它們上升並且將自身轉變為三角管狀。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展示殼的內部

但外部將會全部用亮閃閃的瓷磚,目的是給予這個由部件組成的系統正確的顏色。但是這兒,將會,單元和單元之間將會因為接縫而有凹陷,這些接縫將會被邊緣非常小的瓷磚顯現出來細線,整個部件都會有這種細線。所以在沒有太陽的陰天時,將會有燈光如同微風拂面一樣顯示出這種形式,接著你在港口裡看見了它。

【哈里·阿什沃斯】:

(插嘴)就像正在癒合的接口。

【約翰·伍重】:

邊緣有三種顏色,就像一面等待的旗幟。在通常狀況下是沒有顏色的,但是你能通過這些線清晰地看清楚形式。

【傑克·祖茲】:

實際上之前我們說到這個結構是如何......

【畫外音】:

今天這些幫手被委託以歌劇院的理想形式,一種指向悉尼與未來模樣的理想形式,這座城市大多數的業餘人士都表達了為世界文化創造新焦點的願望。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結束

感謝觀賞,讓我們下篇繼續。

「Z的建築史」大師的自我認知—國外建築師自述及訪談集錄(一)

約翰·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