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美國原油跌至負值,為歷史首次。截止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收於-37.63美元/桶,跌幅達305.97%。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也大幅下跌18.37%,收於20.43美元/桶。

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新冠爆發以來,除了國內在我黨領導下日漸轉安,海外是一片飄紅,全球經濟頗受影響。一夜之間,原油跌成負值的新聞刷屏,這一強烈的信號表明,超級大蕭條要來了,甚至可能遠超1929年那一次!各位建築設計院同行們,你們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從目前的困境開始準備吧~

當前建築設計企業面臨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無論經營者怎麼努力,當年的業務額度是多少,到年底計算實際的盈利時,都是不盈利或者的負利潤。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盈利魔咒”。

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作為一個經營建築設計院十多年的管理者,我想分析一下建築設計院形成“盈利魔咒”的原因,並找出解決的問題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現在還堅持在建築設計院經營崗位上的各位管理者,並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破解困局。

一、設計院形成“盈利魔咒”的3大原因

(1)建築設計企業的成本太高了。我們從建築設計院的主要的一些大的成本項目的合同額佔比進行分析。

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合計成本為88%!這個成本情況,就是現在建築設計院成本組成的基本情況了,看起來好像根本就不賺錢。很多人看了覺得不太相信,但是這就是真實的情況。而且現在行業人才流失嚴重,各設計企業之間人才競爭激烈,有能力的設計師工資水漲船高,想要控制成本更是難上加難。

(2)設計院收款太難,收款率太低。現階段政府和建設企業的資金情況都不是很樂觀,拖欠建築設計企業設計費用的情況頻繁發生,設計院設計完成的項目,基本上一年內收款比例不會超過80%,綜合收款比例基本在全年設計合同額的40-50%左右,其餘的設計費要在工程完工後2-5年才能基本收完,有的甲方甚至要10年才能付完。設計院的現金流情況非常糟糕,當年很難完成盈利,基本都是吃前幾年的老本,這樣就導致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3)設計費太低,低到基本沒什麼利潤可以賺了。隨著近幾年,建築行業產能下降、建築設計企業設計服務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等問題的日益明顯,建築設計企業間的競爭進入白熱化,尤其是在設計服務價格方面更是一降再降,設計院想要盈利的難度越來越大,成本控制不好的企業更是舉步維艱。比如普通高層住宅的價格,5年前都在30元/平方米左右,現在10元/平方米都搶著做。原來醫院和一些大型公共建築設計費都在80-150元/平方米,現在20-30元/平方米都算是高價了。就現在這個價格水平,想要實現盈利,我覺的自己都不好意思說了,簡直就是賣白菜的價格了!

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二、解決這三個方面的難題是破解企業“盈利魔咒”的關鍵

(1)成本控制方面,除了市場渠道費用、設計師和管理人員固定工資以外,其他的費用基本很難減少和控制,那麼要從控制成本上實現盈利,只有從下面兩方面想辦法了。

1、市場渠道費用。作為企業最大的成本,市場渠道費用的控制卻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一句話“想說控制,不容易啊”。市場費用不花或花的少,結果就是沒項目,或項目量大幅減少,企業直接“斷血”,大概率馬上死亡,所以這個錢不能少花。現在唯一的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新的低成本渠道,逐漸代替老的渠道。但是新的渠道在哪裡呢,我感覺只能依託互聯網平臺的渠道,但是現在有沒有那麼一個網站平臺可以提供渠道呢,找了半天好像沒有啊~怎麼辦?再等等吧,做好一切準備,一旦時機到來,要抓住互聯網的第一波紅利,迅速建立一個新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場渠道,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2、設計師和管理人員固定工資。最大限度減少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固定工資支出,減少人員數量,提高生產效率。建議一個小型設計院的基本固定配置為設計師10人和管理人員2人。設計師10人配置要求為全部是熟練的設計人員,工作經驗均為5年以上,建築專業要有高手,特別是方案。建築: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的人數配比為4:3:1:1:1,安排的好的話可以同時設計2-3個項目。管理人員2人的基本配置,院長1名,負責經營管理和財務,副院長1名負責組織生產和辦公室的一切管理事宜。四個總工全部招兼職總工,不要妄圖要完全依靠總工校對審核去控制質量,那是個“偽命題"。如果沒有特別複雜的財務工作,建議找一個有責任心的兼職會計完全夠了,出納由院長兼任。如果項目較多超出生產能力,可以依靠外包設計來進行解決,外包團隊最好提前進行考察,對於設計費用價格、技術能力、責任心、質量控制、生產能力、賬期等一些方面進行考察,選擇綜合素質較好的團隊或者個人,對企業生產能力進行補充。這種方式可以用的時候付費用,不用的時候不用任何支出,還可以有一定的賬期,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固定工資支出、減少經營風險和壓力,提高生產效率。這樣下來設計師和管理人員固定工資費用就可以縮減到最小,又可以保證一定的生產力和設計圖紙質量。

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人員固定工資成本這塊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成本控制的成功與否,全部要看人員固定成本的控制效果。按照前述的人員配置,企業全部人員為12人,一年幹800-1000萬的項目,人員固定工資開銷及市場渠道等其他成本可以控制在350萬-450萬,這樣就可以使利潤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記住做小而精的企業,看重企業的現金流、利潤率等關鍵指標,千萬不要妄想做大而強的企業,大而強的企業對於管理水平一般的民營設計企業來說就是個“偽命題”,做大容易,做強太難了啊~

(2)應收賬款工作。設計費的應收賬款工作,感覺即使加強工作力度,效果也不會太好,唯一一個方法就是從源頭上杜絕風險比較大的設計項目,在建設款項不到位或者付款不好的企業的項目上謹慎參與,節約相關費用的支出,集中精力幹一些項目款到位和付款較好的一些項目,保證設計費的收款率和利潤率。

(3)設計費收費標準方面。建築設計行業的競爭如此空前,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收取一個較高的設計費價格,難度很大,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做精品設計服務,做小眾的設計類型的專業設計,避開大的行業競爭“紅海”,做到專而精,避免服務同質化,才能迎來市場競爭的“藍海”。

一年內,建築設計院從虧損300萬到盈利500萬

我相信只要做好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工作,應該就可以很好的破解建築設計企業的“盈利魔咒”。現在做建築設計企業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果不能進行模式和理念的創新和突破,迎接設計企業的只有死亡。設計企業完美的模式應該是“小、專、精”,要效益,要利潤,千萬不要想做大做強,“做大容易,做強難啊”。

以上僅為我個人思考,若各位其他同行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或觀點,歡迎加入樂圖易築跟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