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润心田 乡村振兴谱新篇

秀丽乡村。

近年来,沾益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良好乡风民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之力。如今,一幅幅乡风文明、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珠源大地徐徐展开。

强农富民兴产业

打造美丽乡村聚宝盆

阳春三月,走进白水镇大德彝族村,村口的牌坊处让人眼前一亮:“乡村振兴感党恩,民族团结向前进;不忘初心记恩情,各族人民大团结”,醒目的对联充分诠释了党建引领该村繁荣发展的真谛。在路旁,大德村致富带头人张春指导村民正忙着挑拣采摘好的小荚豌豆装框售卖,忙碌的村民们脸上露出了质朴而幸福的笑脸,一派美丽乡村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

近年来,沾益区坚持“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蔬菜、万寿菊、蚕桑、水果、畜牧、中药材等六大产业,引导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发展农业“小巨人”3个,培育家庭农场10个、市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0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个,建设农业产业化集中示范点7个。创建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打造最美休闲乡村6个,优化提升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珠江源片区、龙兴片区2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村一韵焕新颜

铸造生态乡村新风貌

沾益区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精准施策,聚焦“宜居、宜业、宜游”建设标准,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群众主体”原则,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领导包保的网格化管理制度,以“三改三提升一示范”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近日,走进炎方乡磨脚村,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民风淳朴、村容整洁,群山环绕,呈现一派美丽新农村的生态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磨脚村完善美丽乡村规划和农民建房规划,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党建+”模式,开展“主题党日+创文+人居环境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坚持整治、监督、巩固与发展同频共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美。村民生活习惯得以改变,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磨脚村是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全区134个村(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一边做清“四堆”、拆“两房”、改“旱厕”、清“河湖”等“清零”的减法,一边做“增绿”的加法,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区已硬化农村公路102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08件,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27项,夯实了农村基础设施。清理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483处,清洁村内道路3947公里,清理“四堆”3600余吨,共清理生活垃圾8000余吨,完成危房改造3066户,改建农村户厕2632座。健全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成垃圾焚烧厂4座、垃圾中转站5座、垃圾填埋场2座,建有垃圾收集池500余座,增设各类垃圾收储设施400余个,乡镇配备垃圾压缩车6辆,保洁车辆40余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为81.5%。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发动专(兼)职巡河力量,开展了联合执法和专项清理行动,清理河(沟、渠)609公里、清理淤泥1200余吨,建成乡村污水管网177.78公里。

西平街道彩云社区浑水塘村入选云南省2019年度州市级美丽村庄,龙华街道新龙社区、花山街道松林社区松林村、德泽乡热水村、大坡乡耕德村入选云南省2019年度县级美丽村庄,德泽乡老官营村、炎方乡磨脚村、白水镇大塘村、盘江镇吴家庄村等4个村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

村规民约塑乡风

提升乡村振兴精气神

走进德泽乡老官营村,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乡间田野铺展开来。

“诫黄赌毒,伤风又败俗;诫盗抢骗,害人害己路;诫邻里斗,两败俱伤途;诫操办风,攀比难重负……”这便是老官营村全体村民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凝聚着村民的共同价值观,规范千家万户的道德准则,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顺应农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新变化新期盼,反映着“民愿”,推动老官营村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老官营村自从制定完善了这个村规民约后,不管是婚丧嫁娶风俗还是人居环境,都比以前好多了,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和顺、干群和谐,生态环境美、人居生活美、乡风文明美的‘三和三美’新农村。”老官营村党总支书记梅永坤介绍说。

盘江镇大兴村依法依规修订完善了符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一纸“硬办法”,破解农村工作难题,推进基层自治更加科学化,以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振兴。吴家庄村巧用村规民约,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奉献公益”文明新风尚。大坡乡耕德村把人居环境整治、老旧房拆除、严禁滥办酒席等,纳入“诚信红黑榜”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德泽乡热水村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后,践约成为全体村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近年来,沾益区134个村(社)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提倡什么,摒弃什么,清晰明了,聚拢人气,规范乡村管理“接地气”,让农民精神生活实起来,形成新风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塑形铸魂强文化

催生乡村文明新动能

漫步在全国文明村——白水镇大德彝族村,醒目的村规民约标牌,雅致的休闲廊亭,整洁的文体广场,到处洋溢着一股清鲜的文明之风。目前,该村活跃着广场舞队、舞龙队、演唱队、地方曲艺表演队等多支文艺队伍。

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补齐农村文化短板,沾益区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保护和传承乡土特色文化,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各村(社)抓好阵地建设,建好农家书屋,打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等,对村民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明道德素养。目前,全区建成农家书屋122个,图书30万余册,农村文化活动场所130余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全覆盖。134个村(社)按照“六个一”标准规范建设了道德讲堂,定期开展活动,为乡村文明催生新动能。

近年来,沾益区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四下乡”“常下乡”文化下乡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把舞蹈、器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培训和文化巡演送到百姓身边。大坡、菱角、德泽、炎方、白水、盘江等乡镇,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妇女开展了刺绣、剪纸等地方民族特色工艺文化培训50余期,助其居家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农村5000余人次家门口增收致富和素质提升,实现了非物质文化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如今,沾益区乡村劲吹文明之风,浸润着每个市民心田,引领着乡村振兴,每个乡村都在阔步向前,越来越美,越走越文明。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施会鹏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