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的预言吕雉窜汉,刘鼻50年后领头赵反了吗?

爱车山族


刘邦这么聪明的人,多少有一点感觉的。

刘邦在灭陈稀的时候受了箭伤,这个时候吕雉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与萧何合谋用麻袋和竹简杀害了韩信。

可以说当时刘邦是不知道的。看怎么理解,这个时候刘邦应该是有感觉的

刘邦死后,吕雉被封为皇太后,汉惠帝刘盈很懦弱,一切朝政都是由吕后掌管。

考古学家在未央宫发现了多个密道,直通后宫,这就是吕雉和吕氏家族密谋篡权的最好证据。

  公元前188年,惠帝驾崩,刘盈嫡长子少帝登基,而后8年,吕后临朝称制。少帝的生母是吕后所杀,所以他有怨言。吕后知道后,就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

  吕后前前后后掌权16年,她也是中国历史三大女性统治者的第一个。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但是她仍旧没有忘记巩固天下,为她的吕氏族人铺平道路,病危时还下令任命侄子为上将军;让梁王吕产统领南军,并且任命他为相国,还将吕禄的女儿许配给刘弘做皇后,做了种种的一切。还告诉他们:“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肯定愤愤不平,大臣可能会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掌控好军队,不要来为我送葬。”

  不久,吕太后病死于未央宫,终年62岁。


林奇110


刘邦作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以刘邦的政治嗅觉和远见卓识,预见到了吕后很可能会篡权,吴王刘濞会造反。刘邦晚年拖着久病的身子,进了最大的努力,做了重要预防措施,但该来的,还是来了。

刘邦戎马倥偬一生,常年在外征战。特别是刘邦称帝后,扫除异姓诸王。不在京都,都由萧何辅佐太子监国。因为太子刘盈年纪小,性格懦弱,刘邦为了防范萧何擅权乱政,实际让吕雉监国。吕雉在不上奏刘邦的情况下,诛杀韩信,处置彭越。使一般老臣习惯了听命与吕雉。那么刘邦一旦驾崩,刘盈仁弱,吕雉篡汉的趋势非常明显。为此,刘邦打算易储,母以子为贵,刘盈被废,吕雉篡汉的危险也会随之解除。但遭到几乎所有老臣的反对,这些老臣都随刘邦,吕雉夫妇一起多年打江山,吕雉性格坚毅,为人平易而又多恩惠,很多老臣与她有患难之交,特别是太子师张良对刘盈的支持,商山四皓事件,更让刘邦感到刘盈羽翼已成,不能易储了。

刘邦为了预防吕雉篡汉,更为了确保刘氏江山的传承,另一个重要举措是:白马之盟。白马之盟的核心是: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这就从法理上杜绝吕雉篡权,分封诸吕为王。但刘邦死后,吕雉篡权,还是分封侄子为王。

那么刘邦为了预防吕雉篡权,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她?刘邦不杀吕雉,绝非刘邦儿女情长,夫妻之情,难于下手,实际是继承人刘盈无能,只能依靠母后才能对抗功臣集团,稳固皇位,所以为了刘氏江山的延续,才是刘邦不杀吕雉的最主要原因。

刘邦封刘濞为吴王,深知刘濞易反。但不得已而为之,刘邦称帝时私下与吕后讲:今天下汹汹,胜负不可知也。刘邦的皇位毫不稳固,如何长治久安?使刘邦不断深刻反思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刘邦认为秦的宗室太弱,不能藩辅皇权,所以刘邦分封诸子为王,但吴地民风彪悍,不是成年藩王不能镇抚,自己的儿子中,庶长子刘肥壮年,已经分封到更重要的齐地为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其余诸子都幼小,只能封侄子刘濞为吴王。但也慎重告诫刘濞天下同姓为一家,慎无反!


跑者无疆123


刘邦心中分量最重的女人应该是吕雉。吕雉家里有钱,自己又有几分姿色,为何看重当初只是个亭长的刘季,一是性格使然,吕氏性格刚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具有少见的叛逆精神,极力反对家族安排的婚姻;二是眼光独到,作为当地富裕家庭中人,吕氏能结识的杰出青年肯定不少,然而那些都不是她想要的人生,她一眼相中刘邦,自然是看出他超出常人的智慧与果决,事实证明吕氏是对的。刘邦娶吕氏之时43岁,吕氏28岁。刘邦处事圆滑老道,识人的本事也是有一套的。

封汉中王后,吕雉和戚姬有过不少回合的较量,刘邦一时被戚姬蒙蔽了双眼,让吕雉离宫,这是家室,他的几个兄弟虽然站在吕雉这一边却也不能说什么。刘邦心里知道吕雉委屈是真,记仇也是真,怕她俩不和却也无可奈何,心想着还能怎么着,自己分封一地之王也不是万事无忧,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的汉中都要被项羽夺取,家事并不能占据他所有的精力,厉兵秣马才是当下重中之重。

刘邦常年在外征战,她和萧何留守后方,为刘邦取得天下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刘邦得天下后,吕后展现出心狠手辣的一面,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吕后是毫不犹豫。史书记载,刘邦死后,吕雉派人去砍掉戚姬的手脚,挖掉戚姬的眼睛,弄聋戚姬的耳朵,灌药酒让戚姬不能说话,然后把戚姬放在厕所里,著名的“人彘”由此而来。

刘邦心知吕氏不甘人下,做事果断狠辣,但要说刘邦预言自己死后吕雉篡位夺朝中大权,恐怕是没想到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作为一个从小小亭长到成就帝业的一国之君,他当知大江山难,治江山更难,万万想不到,自己造就的局势竟会被一个女人夺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