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华南:在战“疫”中彰显智能力量

  “智”斗疫情系列报道⑦

  面对疫情, 面对距离最长、站点最多、工艺运行操作最苛刻的6282公里成品油管道, 中国石化销售华南依靠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手段,充分发挥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的独特优势, 切实抓好疫情时期的安全生产, 保障了6282公里成品油管道平稳运行。

  “唐文胶和她的‘瓦力’ 、刘芳磊的第三只眼和周世骏爱上‘最强大脑’ 这三个小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技术创新特别是智能技术的作用, 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智能力量。”日前,销售华南分公司总经理田中山在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中说出这样的体会。

  唐文胶和她的瓦力

  “你瞧,那个又眩又酷的家伙又跑出来啦。”2月28日,在中国石化销售华南深圳管理处黄埔站, 顺着技术员唐文胶手指的方向,只见一台巡检机器人从充电屋里走出来, 沿着那条设定的轨道行走着, 一会儿停下来拍拍照, 一会儿又对设备进行仔细查看, 一丝不苟地查看站场设备运行状态。

  它就是销售华南第五代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因外形酷似电影《机器人瓦力》中的主角,大家就习惯地称之为瓦力。2019年12月10日,瓦力在黄埔站正式投用,并独立自主地完成预定的巡检任务。

  面对汹汹而来的疫情,瓦力每天依旧在站场转来转去, 用自己独特的“鼻子”“眼睛”和“耳朵”,识别现场压力表和温度表数值,全方位地对站场生产设备进行移动式巡检检测,保障了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2月18日,瓦力沿着既定轨道,像往常一样巡查着,突然,它发现了3#主输泵入口压力值较低,马上通过报警系统,告知了站场人员进行处理,及时消除了存在隐患。“瓦力又立功啦。有它在巡检,心里踏实多了。”说起这件事,唐文胶忍不住给它点赞。

  无论疫情肆虐还是刮风下雨,每隔4小时,瓦力都会乖乖地从充电屋里跑出来,按部就班地对现场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检查一圈大约需要70分钟,巡检运行中可以识别47个目标,满足了黄埔站的巡检需求。

  经过2个多月的相处,唐文胶对它的脾气更加熟悉和了解。在唐文胶眼里,瓦力就是一个非常给力的好帮手,设备故障分析功能给她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很多平时工作人员无法发现的小问题在它面前都无所遁形。瓦力的巡检手段比人工巡检更加专业,比传统的巡检检测手段更加完善。正是它的到来,有效避免了疫情时期站场人员频繁进出,最大程度降低工作人员受到感染的风险。

  “ 瓦力 帮了大忙啊。非常时期,非常感谢它。”唐文胶发自内心地说。目前,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在销售华南的南沙站、黄埔站、柳州泵站、妈湾站、斗门站等五个输油站进行试用,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站场侦察兵”。

  刘芳磊的第三只眼

  “准备就绪,可以起飞。”2月29日,云南省文山州剥隘镇甲村村委会上空响起一阵轰鸣,一架小型无人机在中国石化销售华南蒙自管理处富宁东站管道工刘芳磊的操作下,“嗡”的一声腾空而起,平稳地在空中盘旋,鸟瞰着前方3公里因疫情设卡禁止外来人员巡查的输油管道。

  “30米,50米,100米,一切正常……”刘芳磊双手握着操纵杆,两眼紧盯监控屏幕,确保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路线,对线路上的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航拍。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管道沿线许多村镇实施封路甚至封村的举措,给管道巡线增加了难度。关键时刻,无人机派上了大用场。不仅避免交叉感染,还将监控的范围延伸得更广,大大缩短隐患排查时间,及时帮助发现线路问题。“无人机等于在管道上空安装了一个移动监控视频,使疫情时期的管道保护更加精细完善。”在刘芳磊看来,无人机就是他的“ 第三只眼睛”。 这只“眼睛” 很厉害,拥有1200万的高清像素、2倍光学变焦功能,其拍摄的画面更精准,显示更清晰, 真可谓“火眼金睛”。

  正是有了这只“眼睛”,一些特殊地段就可以“高视距、无死角、全方位”进行高效巡查。作为富宁东站的第一任“机长”,让刘芳磊印象深刻的是,以前由于地势险峻,有些地方人工巡线根本就看不到。现在好了,有了无人机,管道沿线一览无余,便于站场人员更直观的判断管道风险,把风险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

  蒙自管理处副处长敬天全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无人机发挥了大作用。现在,蒙自管理处每天都会出动无人机在线路上方巡查,除了受疫情影响人工巡线无法正常开展的线路外,对44处易打孔盗油点、72处高后果区、166处荒地段等高风险地段也加密巡查,确保疫情期间风险管控全覆盖。“有了无人机这只眼睛,管道就多了一份安全,疫情时期更加如此。”敬天全作出这样的评价。

  周世骏爱上“最强大脑”

  销售华南中控室,设备技术处处助理工程师周世骏端坐在电脑显示屏前,娴熟地敲了几下鼠标,千里之外的一段段管道在屏幕上显现出来,每一道焊缝每一根钢管都看得清清楚楚。随着鼠标的移动,周世骏点击到1680公里开外的云南大理站。很快,大理站某处的管线本体、附属设施和站场设备设施等信息也随即调出,管道附近的河流、鱼塘、道路、房屋甚至居民活动都可以清晰地看到。

  “这套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是公司的‘最强大脑’。”周世骏说,“自从有了它, 全长6282公里成品油管道的本体状况,就变得一目了然。”

  据介绍,“最强大脑”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五大特征, 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能够实时、准确、全面地为远程安全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销售华南按照全线每2公里1个点的开挖验证标准,采集了960万笔数据,拍摄了246处高后果区的720°全景影像,实现了10380张竣工图纸与管道中心线的准确匹配。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华南管网带来了严峻挑战。“好在有一台‘最强大脑’ ,让我们得以从容应对这场疫情。”尽管周世骏戴着口罩和眼镜 ,却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一份自信。

  “你看,黄埔站的第五代智能机器人又出来巡检啦。”周世骏一边看着眼前的显示屏,一边进行介绍。从“最强大脑” 的视频系统上, 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监控着每一个输油站场,及时检查每一位员工防疫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一旦发现有员工聚集、不带口罩等行为,会第一时间通知管理人员到现场处置,做到及时介入,及时管控,更高效地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好风险管控,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最强大脑’ 简直太牛了!”周世骏坦言,经历了这场疫情,真正感受到了智能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