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道廉散文:独坐黄昏

秦道廉散文:独坐黄昏

独坐黄昏

文/秦道廉


黄昏,我独坐于西山静寂的林木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安静、清雅、美丽的绿色世界。

这时的小鸟没了先前那志得意满的啼鸣,连翠绿的林木也显得静寂、肃穆;此刻的西山迎来了黄昏时节独有的一种清澈、安然。夕阳已没于西边那灰色的云带,暮色宛如一件浅灰色的布幔把曾经鲜亮的林木缓缓遮盖。此刻的我,与西山的暮色一道沉入大自然的宁静之中,让身心真真切切的去感受一番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在暮色中回归一颗本真之心,在冥思中完成对生命的又一次感念;默默地祈愿那凝重的时光之轻拂去尘世中自己经历过的所有悲与哀!

这是我游历西山习惯伫立的一处山岩,身后便是有名的大学者杨雄曾栖居的子云亭,而前方不远处则是一条架空而过的高铁线。飞檐流角的子云亭蕴积着深厚的学养,曾引来有唐代“诗豪”之称的文学家刘禹锡在其著名短文《陋室铭》中一番赞叹;而此刻,眼前那飞驰而过的一列乳白色动车嘶鸣着,正以200多公里的高速度驶向它的未来。历史与现实、过去和未来,在西山交汇、碰撞,飞溅出的文明之花确属当代中国大地上一幅最美的画卷!列车倏然远去,西山沉入一片静谧,不料一首昨晚读过的小诗窜入脑际:

“……

一个人在雪中弹琴

另一个人在雪中知音

我独坐须弥山巅

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

秦道廉散文:独坐黄昏

这是那位诞生于十七世纪西藏的著名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下的一首诗。不知怎的,每次读他的诗,我内心总会漾起一股无法言说的悲凉之意。作为六世达赖喇嘛,可说是当年布达拉宫里最大的王,可他内心的悲苦、孤寂却无人知晓。我们常说“高处不胜寒”,其实一个人内心深处那无人知晓的孤绝、凄寂非一句话所能概括的。否则,作为六世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绝不会抛却如此显赫的身名,孤身去天涯浪迹。能“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这是需要相当的睿智和灵性的,说他是一位天赋异禀的世间天才这是点不为过的赞誉。

而我此时独坐黄昏的西山,仅仅想把自身经历的世事想个清楚、明白,却不料往事云遮雾障似的弥漫眼前,想要看穿不料如此之难!天才与素人,这二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既无法复制、也不是靠一点学习可轻易得来!不过,他“独坐须弥山巅”的孤独意味和倾其一生追寻世间至真、至善的艰辛历程,却令尔等心有灵犀、眼界大开。精神求索之旅虽一路会有悲苦,但源自灵魂的启迪却让人茅塞顿开!看来,生命的每一次彻悟,既有生之教训、也有对先贤品格的不断追寻和溯源。惟其如此,方能获取到些许生存的智慧与灵感。记得那位来自剑桥的60后著名作家阿兰.德波顿说过一句话:“众多美的事物正是在跟痛苦的对话中获得它们的价值。”也许,这正是一个人获取进步所需要悟识到的点滴真谛。

秦道廉散文:独坐黄昏

暮色渐沉,天地寂然,惟那些读过的书、思考过的字句,一时间竟统统横陈于眼前。记得年前读《蕙风词话》,对况老先生的一段话甚有感念:“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词心,是先生在词话里时常提及的句子,也是先生视为的“万不得已者”。吾思词心,既是诗人独有的一种意境,亦属诗人体现于词中那种超拔俊逸的精神之念。而先生的“风雨”“江山”,细想也绝非单纯的时空自然,它与个人的命运遭际、身处的环境紧紧相连。一个人也只有历经沧桑、过尽千帆,才能从心灵深处省识到世事的坎坷与艰辛,也才能捕捉到那“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置身于当下,无论内心持有入世、抑或出世之念,当力求做人的心性与底线;即对世间万物持有的一种悲悯之心和人道关怀。而此刻的词心,也成为了中国文人面对天地万物所能坚守的、独特的生命意识和独有的道德情感!走进西山,倘我们内心没有一颗“万不得已”之词心,不持有与古今先贤同频共振的济世情怀,还有此必要行走于此刻的西山吗?!

况周颐先生的《蕙风词话》,是一部专注于词学研究的严谨之作。他强调写词“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同时主张“词须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有研究者将它与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并列,并提出“前者(人间词话)是一种自由的放射性的研究思想;后者(蕙风词话)是一种严谨的专注性的研究思想。前者思路开阔;后者目光专注。两部词话相辅相成,为中国词学理论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整理和总结。”自上世纪一九八一年购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静安先生《人间词话》后,曾数次捧读于灯下,对先生在书中提出的做人、做学问“三境界”之说印象忒深,故常默念于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分别撷取北宋词人晏殊和柳永的词作《蝶恋花》、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青玉案》中的句子组成此“三种境界”之说,甚为形象、生动。按学者言之: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基本条件后,我想才有获取第二、第三境界之可能。话是这样说,可又有多少人能终身执着于人生信念,顽强地跨越第一、第二境,成功的进入第三境哩?世间行事之难,难的是否有其恒心,难的是否有至死不渝、坚韧顽强之雄心;否则,第三境终是眩惑世人的蜃楼海市、空中楼阁而已。静安先生在词话中阐述的为学之理竟能与世间生存之道不谋而合,真个是又一位“将万里浮云一眼看穿”的至圣先贤啊!

秦道廉散文:独坐黄昏

几天前手机上偶见这样的句子:“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祈愿啊!只可惜,这种想法只属乌托邦似的幻想。当今之世,丛林法则风行而情感缺少,资本为王而人与人关系冷漠、空疏,一切皆已物化的生存环境要付出半生之力去拼搏、奋争,去漂泊、浪迹,真的还能以少年般的情怀归来?我始终存疑。记得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她的小说《简爱》里有句话:“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这位两百多年前的英国人仅仅用十一个字,就深度浓缩了人生所要直面的生存困境。处在当下的每一个人,倘若出走半生后“归来仍是少年”,也许唯童心未泯或有大智慧者能够做到。

生命承受之轻似乎觉得人生没了意义,可生命承受之重却让人生看不到希望与光明;这便是人生面对的一种悖论!如此看来,行世间之路真让人有“难于上青天”之感叹!

此刻,暮色已至,空气薄凉,归家的时候到了。行走间忽听得荷塘那边的凉亭里传来一阵歌声:

“……

人随风过、

自在花开花又落,

不管世间沧桑如何

……。”

秦道廉散文:独坐黄昏

这不是那首由香港歌手罗文在电视剧《八月桂花香》中演唱的歌曲《尘缘》吗?我一向喜欢这首歌曲。罗文那略带磁性的嗓音,深情地表现出了一种历经世事、怅然若失的复杂感情;而旋律中透出的沧桑感、以及面对人生变异的无奈感听来让人感慨!扭头一看,歌声是从一位老者的随声听播放出来的。先生于夜色时分放出这首歌曲,还有点新意!看来先生早悟透世事,故有如此洒脱、淡定之心态。

这时,园子里的路灯亮了,弯曲的小径泛着幽幽的光影,暮色中的西山更显得迷蒙、!多次行走于西山,心早已明白,人生世事皆属物外,持有一颗淡然、平和之心,不争、不气、不怀有执念,过这样的日子岂不更好一点。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道廉散文:独坐黄昏

【作者简介】秦道廉,闲暇时喜好码点文字。分别在《华西都市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遂宁日报》《剑南文学》《川中文学》等发过散文、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