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縣棉花社企聯盟的實踐與探索

沙灣縣是新疆北疆植棉大縣之一,近年來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11.33 萬hm2,是國家優質棉生產基地,2016 年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國家重要農產品棉花生產保護區劃定試點縣,並且在全疆承擔了首個自治區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工作。至2018 年, 在自治區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工作的推動下,全縣植棉面積12.04 萬hm2,再創歷史新高,平均667 m2 皮棉產量143.5 kg,高效節水灌溉和棉花機採模式基本實現全覆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8.5%。

棉花作為沙灣縣主導優勢產業之一,在當地農民經濟收入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隨著棉花種植水平的提高,也給當地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然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棉花產業各種問題和矛盾逐漸顯現和突出,諸如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區域結構分佈不均衡、要素投入結構不合理等,這些問題交織疊加,嚴重製約我國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以及國內外市場的影響下,沙灣縣棉花產業發展面臨同樣挑戰,如何走出困境,實現節本提質增效,生產中國好棉花,趕超美澳棉,是沙灣縣棉花產業發展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課題。

沙灣縣棉花社企聯盟的實踐與探索

1 背景介紹

2015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棉花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原棉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對下游紡織品的品質具有重要影響。在經濟新常態以及國內外市場的影響下,我國棉花生產成本高於國際市場,且品質較低,棉農增收的空間受到限制。沙灣縣棉花產業發展面臨同樣困境,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全縣種植棉花品種良莠不齊,千差萬別,造成軋花企業混收混軋,品質下降,加工的產品無法滿足紗廠轉型升級的需求,因而軋花企業和棉農的效益嚴重下滑,其實質是棉農生產的產品與市場需求方面發生了脫節,棉農甚至出現增產不增收現象。雖然沙灣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基礎較好,但由於市場經濟、自身條件等多方面原因仍然無法直接與紡紗企業對接,與棉農直接面對的軋花企業則是聯結合作社與紡紗企業的重要橋樑,通過軋花企業帶動,建立以紡織企業為需求導向的產加銷一體化棉花全產業鏈是解決棉花供給側短板的根本途徑。

2016 年, 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重點任務和指導意見,為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明確了發展方向。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的推動和支持下,沙灣縣成為全疆首個棉花供給側性改革試點縣。在縣委、縣政府以及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天鷹棉業和沙灣棉業兩家龍頭加工企業牽頭,聯合紡織企業、制種企業、農資企業、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及合作社等若干農業社會化服務生產經營組織共同組建優質機採棉社企聯盟,並作為自治區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實施單位,“社企聯盟”較“聯合社”賦予更深的內涵和意義。

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若干農業社會化服務生產經營組織” 構建社企聯盟組織運行方式,促使合作社與企業抱團發展,且充分發揮聯盟內種植合作社以及涉農企業在土地、裝備、技術、資金、加工、銷售、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整合各類資源,鞏固利益聯結,從生產端農產品種植標準入手,按照市場所需標準(即紡織企業用棉標準)進行原料生產,實施規模化種植、社會化專業化服務、 品牌化經營,打通一二三全產業鏈,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營造棉花產業鏈生態圈,最終實現棉花產業節本提質增效,推動沙灣縣棉花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沙灣縣棉花社企聯盟的實踐與探索


2 基本情況

2016 年2 月,由天鷹棉業牽頭,聯合北京聯創思源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四道河子鎮聚力機採棉專業合作社、新疆合信種業公司、四道河子鎮康旺農機專業合作社、沙灣縣農商銀行、拓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2 家成員單位簽署了社企聯盟合作意向書, 沙灣縣第一家優質機採棉社企聯盟正式成立。至2017 年4 月,入社合作土地增加到0.67 萬hm2, 涉及農戶入股的23 家共營制土地合作社,共有農戶732 戶。

2016 年4 月, 由沙灣縣棉花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牽頭,聯合新疆裕鑫源紡織有限公司、沙灣縣康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聯創思源測控技術公司3 家企業以及沙灣縣榮祥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沙灣縣興祥泰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12 家土地合作社聯合組建成立沙灣縣第二家優質機採社企聯盟。至2017 年5 月,入社合作土地面積增加到1.33 萬hm2,涉及合作社60 餘家,共有農戶1708 戶。

沙灣縣棉花社企聯盟的實踐與探索

3 運行模式

為保證社企聯盟規範管理和高效運作,社企聯盟成員單位之間簽訂合同,明確責、權、利關係,並建立獎懲機制。採取“用棉企業提出用棉標準和提供訂單,專家團隊會同種子企業篩選用棉品種,合作社按照單品、單種、單收高水平規範標準組織生產,棉花加工企業按照單儲、單軋高標準技術規範加工皮棉,用棉企業按質量標準高於市場價格訂購”的運行模式,以此構建產加銷一體化利益聯結機制,打通種植、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形成完整產業鏈。社企聯盟運行模式使產業鏈條各環節企業或合作社成為命運共同體,解決了各環節各自為政、惡性競爭的發展問題。以社企聯盟構建產業鏈為主線,將與鏈條相關的如植保、農資、農機、物流、信息、金融(含網絡金融)、智慧農業、期貨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都融合進來,形成健康的、具有活力的,協調的、開放的、共享的發展鏈條和產業生態,延長棉花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創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

沙灣縣棉花社企聯盟的實踐與探索

4 主要做法

堅持產業鏈各環節高標準、嚴要求,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建立棉花供給側改革新機制。

4.1 篩選適宜的優良品種

圍繞加工企業和紡織企業的需求,由社企聯盟內的種子企業專家團隊負責,篩選出適宜本區域種植的、具備棉花纖維長度和斷裂比強度“雙30”以上指標且馬克隆值適宜的優良機採棉品種。

4.2 嚴格執行“六統一”種植管理模式

按照“六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田管、統一機採、統一交售)的種植模式組織生產經營。大力實施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推進精準農業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升棉花品質。

4.3 嚴格實施不落地機械化採摘

由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招投標方式統一機械化採收作業。在機採棉採收過程中,嚴格按照機採棉標準化採收作業技術規程,統一按規定噴施脫葉劑,全程使用第六代打包式採棉機CP690,避免棉花二次汙染,杜絕“三絲”(化學纖維、動物和人類毛髮及有色纖維),提高棉花采收質量。

4.4 嚴格遵循“單品、單收、單儲、單軋”的收購原則

由社企聯盟內加工企業統一收購合作社種植的棉花,嚴格實行單品、單收、單儲、單軋,保證加工皮棉馬克隆值、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等品質的一致性。通過對比,同期收穫的皮棉各項指標好於往年。2016 年,天鷹棉業單品種植、單收單軋的皮棉馬克隆值達到A 級(3.7~4.2)的佔比80%,纖維長度基本都在30 mm 以上, 斷裂比強度31~34 cN·tex-1,長度整齊度指數85%,伸長率6.6%,反射率78%,黃色深度7.4,紡紗均勻性指數177,纖維品質綜合評定為優級。同時,在籽棉收購過程中單品、單種、單收的合作社的籽棉價格要比普通種植戶種植的棉花每公斤高0.2 元左右。

4.5 不斷改進加工工藝,提高加工水平

為保證紡織企業的用棉標準,加工企業加大機採棉加工生產線加溼返潮設備改造力度,推廣籽棉回潮加溼器等技術,提升機採棉軋花工藝水平,嚴格加工環節管理,提升皮棉品質。

4.6 實現優質優價訂單收購

根據紡織企業與加工企業簽訂的優質優價皮棉訂單合同,對社企聯盟種植的棉花實現優質優價收購。2016 年每噸單品單軋“雙30”皮棉的價格高出混軋皮棉1 000 元,由於總體產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紡織企業的需求。

沙灣縣棉花社企聯盟的實踐與探索


4.7 探索性開展棉花期貨價格保險

為有效規避市場風險,社企聯盟天鷹棉業積極探索皮棉期貨交易模式,2016 年該聯合社80%皮棉都是通過期貨市場交易成功,平均每噸皮棉單價較現貨市場高出800 餘元,增收效果顯著。

4.8 創建信息平臺,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

聚力社企聯盟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了聚農易寶信息平臺。通過“聚農易寶”開展農資銷售、農業技術服務、科技推廣應用、農產品特色開發、大型機械採收、棉花收購、加工銷售等線上線下服務,不斷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沙灣縣棉花社企聯盟的實踐與探索

5 取得成效

5.1 篩選出了區域性優質高產機採棉品種

按照紡織企業需求,由社企聯盟內製種企業評選確定出纖維長度在30 mm 以上、 斷裂比強度值在30 cN·tex-1 以上、馬克隆值在3.7~4.2 之間、適宜本縣氣候、產量較高的機採棉花品種,從源頭上解決棉花品質不一致的問題,為生產優質皮棉打下了堅實基礎。2017 年,經區域性試驗篩選出的4 個優良品種,推廣種植面積達6 700 多hm2;通過2018 年進一步比對篩選,2019 年按照“一主兩輔”“一區一品”“單品單收”訂單經營模式,推廣優良品種種植面積達0.13 萬hm2。優良品種的大面積推廣以及社企聯盟經營模式的運行極大地調動了制種企業研發優良品種的積極性,打破了種子企業以價格為中心的惡性競爭的局面, 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5.2 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規程

通過社企聯盟經營模式,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棉花供給側改革技術規程,包括《機採棉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配套技術規範》《優質機採棉種植模式和田間管理技術規程》《機採棉皮棉加工標準化作業技術規程》。初步篩選出一些符合棉紡加工企業需要且適應性較強的棉花新品種,建立了全程機械化配套技術種植模式和田間管理技術規程, 完成皮棉加工工藝加溼器改造工藝,探索和形成棉花加工標準化作業技術規程,這些技術規程成為全疆棉花產業關鍵性技術突破的重要範本,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5.3 探索出了多元融合的棉花全產業鏈運行模式

以新疆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為契機,以社企聯盟為經營主體, 構建棉花全產業鏈運行模式,將鏈條相關的如植保、農資、農機、物流、信息、金融(含網絡金融)、智慧農業、期貨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都融合進來,充分發揮優質機採棉社企聯盟的主導作用,努力探索建立棉花供給側改革新機制,取得了棉花品質、產量、效益全面提升,全產業鏈各環節“多贏”的成果,試點工作成效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的高度認可,為新疆其他植棉區棉花產業發展提供可複製推廣模式,同時探索向糧食、辣椒、畜牧等其他特色優勢產業推廣寶貴的經驗。

5.4 提升了棉花機採質量

按照棉花加工企業要求, 制定機採棉化控、採收等各環節農機作業標準,強化農機作業培訓,強化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監管,社企聯盟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確定有實力、有技術、有信譽的農機合作社來完成機採工作,嚴格按照合同要求開展作業。通過全程使用CP690 第六代採棉機, 實現棉花機採後不落地,避免二次汙染,杜絕了“三絲”和雜質異物,機採籽棉質量明顯提升。

5.5 提高了軋花加工工藝水平

按照紡織企業用棉要求,鼓勵引導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對軋花廠設備進行系統技改,軋花生產增加烘乾、清花、加溼等環節設備,並嚴格按照單收、單儲、單加工、單運輸、單銷售進行生產,加工皮棉的馬克隆值、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和紡織均勻性指數5 項棉花可紡性指標明顯提高。與2017 年比較,2018 年試點區域棉花馬克隆值A級(3.7~4.2)皮棉佔比由20%提高到80%;纖維長度由極少數能達到30 mm 提高到80%達到30 mm及以上;斷裂比強度由不足31 cN·tex-1 提高到31~34 cN·tex-1;長度整齊度指數由70%提高到85%;紡紗均勻性指數由150 提高到177,纖維品質綜合評定由一般躍升至優級。單一品種棉花得到市場高度認可,“雙30” 皮棉每噸價格高出其它棉花1 000 元,“雙29”皮棉每噸高出其它棉花300 元。

5.6 推動棉花產業向高產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

以社企聯盟為經營主體, 依託生產基礎好、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社,通過專業技術培訓、觀摩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廣增施有機肥、智能配施肥、節水滴灌、變量施藥、不落地採收作業等農業新技術。2019 年,推廣智能配水肥一體化技術3.33 萬hm2, 變量植保技術0.13萬hm2,推廣NPV 核型多角體病毒、Bt 乳劑等生物農藥防治技術0.27 萬hm2, 激健農藥助劑2.67 萬hm2,不落地採收作業0.67 萬hm2。通過農業新技術應用,化肥、農藥平均使用量減少4%,水肥利用率平均提高5%,促進良種良法配套、綠色農機農藝技術融合,引領帶動本縣棉花產業向高產高效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沙灣縣棉花社企聯盟的實踐與探索

6 思考與建議

社企聯盟不僅是沙灣縣在推進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過程中新型經營主體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產生的必然產物,而且是縣委、縣政府以及農業部門培育和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的創新舉措,在改革試點中社企聯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於沙灣縣社企聯盟是最近幾年才建立來的,因而其組織管理以及示範引領作用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諸如規模化程度不高,各環節利益聯結還不完善,尤其是科技支撐力量不足等。

筆者建議提高社企聯盟規模化組織管理程度以及示範引領作用, 一是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為社企聯盟發展壯大不斷注入活力;二是不斷探索完善社企聯盟各環節利益聯結機制,鼓勵社企聯盟向農業產業化集團方向發展;三是鼓勵在擴大棉花等主導產業社企聯盟生產規模的同時,積極向番茄、經濟林果、畜產品等特色優勢產業擴展;四是鼓勵社企聯盟積極引入科研單位,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品牌創建能力,為實現“節本提質增效、生產中國好棉花、趕超美澳棉”的目標做出新貢獻。

作者:陳莉、唐新濤、高永健、班軍雲、翁琴,來源:中國棉花2020年第6期《社企聯盟開創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