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遺系列報道之六十三——楊埠打花棍



作者: 創建日期:2020-10-14 來源:天中晚報客戶端

摘要: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高琳琳

楊埠打花棍早在平輿縣楊埠鎮大朱、夏莊一代,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俗稱“花棍舞”,棍子因在舞蹈時使用而得名。

走近非遺系列報道之六十三——楊埠打花棍

“花棍”是有一根一米多長的竹竿製成,中間有幾根鐵軸連著, 每個穿上十幾根銅錢,舞蹈時用棍子拍打身體各個部位,發出唰唰的響聲,又稱“唰嘰子”。

楊埠打花棍最早源於道光年間乞丐討飯,邢老路在河北一帶經商,生意不景氣,跟隨民間藝人學習打花棍技術,由於他勤奮好學,又很聰明,所以,很快掌握了花棍舞的全套技藝,由於鬧災荒,討飯的貧民百姓越來越多,三五成群。

走近非遺系列報道之六十三——楊埠打花棍

討飯時,他們手拿棍子,據說是打狗用的。邊唱邊跳,有時還舞一下棍子,以討主人的憐眠之情,俗稱是“唱門兒”,隨著“唱門兒”的形式不斷豐富“花棍舞”產生了,起初用來打狗用的棍子經過改制,就變成了“花棍”,其開始只是一些簡單的節奏拍打,後來,經過民間藝人的精心改編,就形成了傳統的民間舞蹈,這些舞蹈經常用來在節慶、廟會上進行表演。

走近非遺系列報道之六十三——楊埠打花棍

楊埠花棍舞沒有獨立的伴奏音樂,樂器最早是以絲竹嗩吶為主,一般以一些民間小調為音樂進行伴舞,旋律優美,演奏者與打花棍表演者輔唱相合,委婉細膩,時而剛進奔放。舞蹈表現出廣大勞動人民自強不屈,拼搏向上的偉大奮爭精神。

走近非遺系列報道之六十三——楊埠打花棍

如今,楊埠打花棍在傳承人邢玉蘭的帶領下,打花棍愛好者已發展100多人,他們利用農閒時節和節假日進行公益演出,多次參與縣市舉辦的文化活動,表演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走近非遺系列報道之六十三——楊埠打花棍

天中晚報原創文圖(視頻)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