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被銀保監通報,新華保險陷入哪些禁區?

再次被銀保監通報,新華保險陷入哪些禁區?|金融


再次被銀保監通報,新華保險陷入哪些禁區?|金融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市場份額不足5%的新華保險不可謂不急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淇子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有19家險企因存在人身險產品違規而被通報,並要求對照問題認真整改。

被通報企業主要問題包括產品材料不規範,產品設計長險短做,產品條款與法律法規不符等問題。其中,新華保險因銷售誤導問題嚴重而被銀保監會單列出來,並表示將依法嚴肅追責。

再次被銀保監通報,新華保險陷入哪些禁區?|金融


公開信息顯示,新華保險是一家成立於1996年的大型壽險公司。銀保監在該通報中特別強調新華保險分紅年金保險銷售誤導事件真相是什麼?除此之外,新華保險還踏入了哪些誤區?

分紅險“三宗罪”:誇大收益、隱瞞保期、隱瞞退保損失


作為19家被通報企業被單列出的違規典型,主要因為新華保險分紅年金銷售宣傳中,出現了誇大收益、隱瞞保險期間與隱瞞退保損失三宗罪,並引發了非正常退保和群體性事件風險。


據相關媒體報道,新華保險在部分保單宣傳中提到“十年翻番”這樣的字眼,對投保人造成誤導,大量投保人發現一年後收益甚至低於銀行存款收益。


據《每日財報》瞭解,分紅險依據功能,可以分為投資和保障兩類,由於有了投資功能,所以保障功能相對較弱,且性價比較低,甚至有保險公司的銀保分紅產品,在一年內身故只退回保險費。


說回投資功能,它是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餘,按一定的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


因此,在購買該類產品前應瞭解該企業分紅險業務的營收情況,如果主險收益本身不錯,則可以考慮投資;如果借分紅名義降低主險保障,則需擦亮眼睛。


另外,新華保險在銷售宣傳中還存在隱瞞保期問題,該產品保險期間為保單生效起至投保人80週歲,部分投保人誤以為保險期間為10年,84%的保單將於今明兩年滿10年。


此外,新華保險在宣傳中避重就輕,隱瞞退保需承擔損失的事實。換言之,如果投保人提前退保,則只能拿回保單現金價值。然而扣除各類費用後,保單現金價值幾乎低於本金價值,虧損則難以避免。


“三宗罪”表明,新華保險在產品宣傳中見縫插針,避重就輕,專門鑽條例漏洞,舌燦蓮花誤導投保人就範。這些行為已經嚴重違反監管規定,消耗行業聲譽度,危害投保人利益,監管部門嚴肅打擊已是勢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財報》發現,上述事件並非偶然,新華保險之前也屢屢踏入監管禁區,這背後癥結又是什麼呢?

銷售亂象頻生,管理機制畸形


據《每日財報》瞭解,多次有媒體爆出新華保險銷售人員違規操作等,這從側面說明其銷售體系一直存在問題,日積月累引起監管部門注意,最終被列為違規典型。


早在2018年10月,銀保監對保險公司開出首張大罰單,總計罰款227萬元。因其涉及三大違法行為,其中仍然包括銷售誤導造成欺騙,例如誇大保險責任,表述與具體保險條款不符以及保單利益不確定等。還有涉及編制虛假資料、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費率等。


公開信息顯示,新華保險還曾在2014年出現銷售人員現身銀行推薦產品,不僅隱瞞風險,誇大收益,還混淆產品投向造成信息誤導。


據銀率網發佈的一項銀行零售業務的調查顯示,超七成消費者遭遇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誤導。將銀行代銷的產品當銀行自家產品銷售仍然是發生最頻繁的誤導情況,其中保險當理財產品居誤導行為榜首,佔比達32.66%。


新華保險屢次試探監管部門緊界線,背後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其畸形嚴格的銷售人員管理機制。


據保觀察在《新華保險打響保費衝刺戰,誰是它上甘嶺式戰役的“敵人”?》一文報道,從新華保險內部一份業績決議書也可以窺探到內部銷售人員的生存困境。


決議書中有這樣一段話:“6月6日若未達成業務,中支總主動遞交辭呈。當前在業務大戰關鍵時刻,有動搖軍心,造謠生事,道德觀念不正確的人員,公司將予以嚴肅處理。6月6日未達成目標的中支總,若未主動提出辭職信,人力部對其進行免職。”


或許正是這種畸形的業績壓力促使部分員工為完成業績目標鋌而走險,違背職業道德做出了監管部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甚至碰觸法律邊界,危害投保人投資安全與切身利益。


如果繼續深究,新華保險在產品銷售上頻頻違規也多少受近幾年行業地位下滑,保費出現斷崖等因素影響,“花無百日紅”是保險行業常態,盲目追求業績,走入禁區,反而影響公司進一步發展。

行業地位不再,陷低質量增長


據《每日財報》瞭解,新華保險在2010年至2015年間一直位列中國保險行業第三名,保費收入分別為916.79億元、947.97億元、977.19億元、1036.4億元、1098.68億元、1118.59億元。


在保險行業快速發展時期,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卻增長如此緩慢,因此被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兩位大哥快速甩開,並且在2016年,被太保人壽與安邦人壽分別以1373.62億元、1142億元保費收入擠出前三,新華保險滑落至第5名。


2017年,又被泰康人壽、太平人壽以1153.78億元、1139.25億元保費收入擠至第7位。本是保險行業的“春天”,而新華保險卻被諸多後起之秀一路超越,略顯蹣跚之態,即使保費收入有所回升,但“反超越”戰鬥仍然打的非常吃力。


2018年、2019年,安邦人壽因被接管沒有公佈保費收入情況,沒有參與排名,新華人壽雖然以微弱優勢領先泰康人壽,但又因被行業“黑馬”華夏人壽超越,依然在前5之外,排名第6名。

再次被銀保監通報,新華保險陷入哪些禁區?|金融


由於“業務增長、隊伍先行”經營策略,截至2019年末,新華保險個險渠道規模人力達到50.7萬人,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7.0%。


但《每日財報》發現,人雖然多了,但質量卻下滑了。2019年新華保險月均人力合格率同比下滑5.7%;月均人均綜合產能3387元,同比下降22.5%。


2019年雖然實現了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3%,但主要靠長期險首年保費中的躉交模式及短期險保費。財報顯示,新華保險2019躉交保費同比增長達到7763.6%,這與萬峰時代“徹底甩掉躉交業務包袱”的路線,完全背道而馳。


此外,2019年,新華保險一年新業務價值97.79億元,同比下滑19.9%;新業務價值率也大幅下滑,同比下滑17.6pt,而新業務價值是衡量保險公司業務增長潛力的重要指標。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市場份額不足5%的新華保險不可謂不急。新華保險在新任領導團隊的帶領下,能否奮起直追,《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聲明: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