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窮困導致了精神的枯竭 讀書筆記之一《窮人》

物質的窮困導致了精神的枯竭

讀《窮人》有感

以為自己已經喪失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裡獲得深刻的能力,卻不料又一次被他的思想打敗。

初讀《窮人》竟是因為在超星上它並未分成很多章,於是看起來總字數不多的樣子,實際上也是不多的。然而即使篇幅很小,內容卻真實而充盈。

本書很是新穎,竟以兩人的通信拼湊,除女主的半本回憶錄,再無餘話。個人覺得,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擅長的描寫,便在於人物言語、心理和細節動作上。此書的結構,無疑把人物語言這一優勢發揮到了極點。猶記一開篇,便是男主人公給女主人的信,從信中可以看出收信人是一位年輕卻處境艱難的女子,寄信人是一個年過中旬身體孱弱的男人,男人熱烈地對待女人,稱之為“親人兒”,並施與恩惠,讓人不由得深思此間玄妙的關係。讀著書信,故事慢慢延伸下去,“親人兒”瓦蘭卡父母雙亡,同另一個女人居住在遠房親戚也就是男主人公馬卡爾的窗戶對面,靠馬卡爾接濟為生。而馬卡爾太愛這個親人兒了,甚至節衣縮食、變賣大衣給瓦蘭卡送糖、帶她去劇院,情理之中地一步步走向窮困潦倒——虧欠房租、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連靴底都掉了沒法換新的。一開始滿懷自尊,不願他人看出自己的處境,極力掩飾,而事情敗露後變得膽小而怯懦,之後甚至開始酗酒。先是接受了瓦蘭卡做活得到的錢的接濟,後來瓦蘭卡也身陷囫圇,他自己不得不垂下臉皮去借錢,卻無果。即使如此,還用自己僅有的二十戈比救濟鄰家窮困的一家人。後來精神恍惚的他抄錯了重要的公文,卻意外得到了上司的救助——一百盧布!給了瓦蘭卡一些錢,付清了房租,買了新靴子,添置了衣服,他和他的親人兒的生活開始好轉,他又找到了兼職,生活一片光明。正值此時,他救助過的那家人也時來運轉,那家的男人官司終於結案了,男人被證清白,不但挽回了聲譽,還獲得了一大筆賠償金。看到這裡,我簡直覺得這本書會有一個光明的結局了,真是一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黑暗系畫風啊!哈哈事實證明我真的是太天真了呢——重新獲得新世界的那個男人太過興奮而猝死在床上,留下一群無依無靠的孩子和沒有收入來源的妻子;瓦蘭卡收到了一個有錢人的求婚並答應了,這對於瓦蘭卡來說本來是好事兒,但是對方卻強勢專橫,獨斷暴躁,和他生活在一起,瓦蘭卡根本得不到幸福。瓦蘭卡在結婚的第二天便被帶走了,留下的最後一封給馬卡爾的信上沾滿淚痕。而馬卡爾,剛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轉眼又迷失在晚年的孤獨之中。讀完小說,我長吁短嘆個不停,卻始終無法將心中的鬱結驅除。小說短小,映出的遐思則不少,一眨眼便寫到了這裡,還有幾個很重要的東西沒寫。

小說題為窮人,自然也是在寫社會中窮人的生活狀況。問題並不止於一個“慘”字。若要尋求“慘”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任何小說中都是很好找到的,書中有一段馬卡爾的描述如此說到“窮人有點怪脾氣,這是難免的現象。我早就感覺到這一點。一個窮人,總不免多心。他用另一種眼光看人世間,斜著眼睛打量每一個過路人,惶惶不安地朝四下裡張望,留神聽人家說的每一句話,——人家是不是在講他?是不是在說他非常難看?簡直說得他也信以為真?比如他們說從這方面看他怎麼樣,從另一方面看他又怎麼樣?每個人都明白,瓦蘭卡,窮人比一塊破布還不如,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只得任憑人家亂寫一通!那些無聊文人呀,就隨心所欲地亂寫一通!窮人從前怎麼樣,往後還是老樣子。為什麼一成不變呢?因為,據他們看來,窮人身上的一切必須暴露無遺,不應該有任何珍藏於內心的東西,當然根本談不上一星兒自尊心!”。我沒有經歷過如此的窮困,只覺得這段話無比真實。此外,還記得馬卡爾和瓦蘭卡討論文學的時候,開先馬卡爾還為小說家將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生活寫入小說而拍手叫好,繼而卻為書中描述了太像自己的人而氣憤不已,其中的差別無非是他自己處境的不同。待處境稍有迴轉,他便又懷念起過往評賞書籍的日子了。對了,不僅是懷戀雅緻,平時刻薄的女房東在他看來也是個好人兒了,又覺得嘲笑欺負他的鄰居變得善意,馬卡爾甚至還為自己之前的小心眼給他們道歉呢,他不再在其他人面前掩飾自己過去的潦倒……這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想寫的窮人吧,孤單、落寞,為了一個可能的溫暖存在不惜傾盡所有,最終,還是失去。

呼應下題目,畢竟人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嘛(否則我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對這個結局如此介懷吧)。物質的窮困導致精神的枯竭,在這兩方面都貧乏了的人,便是真正的窮人了吧,是難以翻身的、註定貧困下去的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