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就是不斷揉碎與整合的過程

我們有沒有曾經給自己立下過這樣一個flag——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做最真實的自己,絕不隨波逐流。

有很多人認為,如果要根據環境而變換自己,會使得他們遠離了自己最自然的風格,這是對他們真實性的一種威脅。

比如有些人,無論任何場合都穿同一風格的服裝,去運動穿運動鞋,去正式場合聚會也一樣穿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你如果問他為什麼不穿得正式一點?穿套西裝配雙皮鞋不行嗎?

他們會回答,我就是喜歡穿T恤牛仔褲搭球鞋,這才是我真實的一面。

當然,我們可能都知道這樣做的人有問題,但要說是什麼問題,這可能說不上來。

其實這些"堅持真實者"的最大問題在於,他們是基於過去來定義真實性的,因此他們認為改變就意味著失去了真實性。

而他們往往會將真實自我的範圍擴張得極大,除了剛舉的著裝的例子之外,還會包括價值觀、領導、演講以及行事作風等多重方面。

再比如好像我寫公眾號,不管是為了興趣,還是為了以後變現,最基本的一個底層邏輯,都必須是要有人看,別人感興趣看。

那麼做選題的時候就要有取捨,比方說我擅長寫成長心法,也喜歡寫,但是這類題材沒人喜歡看的話,如果我一味想著要做"堅持真實者",一直寫這類沒人看的東西的話,那就只是自嗨而已。

與"堅持真實者"相對的,則是"隨機應變者"。這類人往往比別人更擅長角色的轉變,且在轉變時更加自然。他們願意也可以順暢地適應環境的需求,同時不會產生一種覺得自己很虛偽的內疚感。

這種人通常是外圓內方,他們有核心的自我價值觀和目標,從不擔心這種看似牆頭草的轉變會對自己的信仰造成任何影響。

還是說回我寫公眾號這個例子,寫了半年多下來,我大概知道什麼題材多人感興趣看,什麼題材別人興趣較低。

通常熱點時評類的題材點擊率會高很多,儘管以前我認為追熱點寫時評的文章,有時會顯得比較膚淺和八卦。但後來才知道其實那只是我寫得不好罷了,一樣有很多寫八卦寫得很深刻的深度好文。

如果我堅持做真實的自己,繼續寫一些看似曲高和寡的東西,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一直沒人看而棄坑。但如果我隨機應變,因應觀眾的喜好而作出調整和變化,那才會越寫越有動力,可能因此鍛煉出各種各樣的寫作風格。

我的確喜歡寫一些成長的心法以及自己的深度思考,那麼什麼是成長呢?羅振宇曾經有一段話,說得相當深刻:

成長就是用討厭的東西,讓自己不斷的破碎與重建。

我以前不喜歡追熱點八卦,現在開始追了,也寫了,那是對自己的背叛嗎?沒有。我寫東西不是為了自我宣洩,而是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以及影響力。那我現在有違背了我的初衷嗎?並沒有。

你很喜歡T恤牛仔褲運動鞋,平時這樣穿,沒問題。那正式場合穿套西裝配雙皮鞋,就是對自己的背叛嗎?也沒有。這只是出於你對別人和這個場合的尊重,連扎克伯格這樣萬年T恤牛仔褲的人,在聽證會上不也穿了一套西裝嗎?誰說他背叛自己個性了?

我們要先把以前的自己破碎掉,再加一點新的東西進去,再糅合在一起,這就是成長了。

不要讓身份、標籤、自我認同來禁錮住自己,如果我們把關注點從外在表現,轉變到要學習和追求的東西上,那麼我們將不再試著保護自己過去的身份。

改變,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