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五抓”举措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芒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区,与缅甸为邻,古时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口,今为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作为古滇乘象国的发源地,这里世代生活着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五种世居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47.2%。

近年来,芒市全力加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芒市“五抓”举措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抓组织领导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落地生根

芒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全面建强我市512个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五种世居少数民族进步发展研究学会,搭建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重要沟通桥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释放民族干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骨干作用。

芒市“五抓”举措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抓思想教育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入脑入心

充分利用“融媒体+民族团结、互联网+民族团结”等创新方式,以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传一条街(斑色路)、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街心花园)、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主题示范点,助推各族群众深化认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认定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个(国家级2个;省级6个;州市级10个)、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传承人63人(国家级3人),《傣族剪纸》项目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传播越来越广。开展丰富多样民族团结月活动,充分利用“五用五化”举措,让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转化为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

芒市“五抓”举措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抓民生福祉建设,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根基

坚持“四个不摘”原则,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制定“10+3+1”扶贫菜单,投入3200余万元实施沪滇帮扶13个,全力推动对“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对口帮扶等举措,实现了“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到村到户、整体脱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6%。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规划“六大工程”和“兴边富民工程”,33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建制村基本实现“五通十有”和“一减少二达标到三提升”,9个沿边建制村“五通八有”目标全部完成。傣族古镇、勐焕银塔、勐巴娜西大花园等民族旅游景区持续发热,回贤、上景坎、出冬瓜、介桃、史迪威码头湿地公园等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成功带动民族群众自主开展经营创收。

芒市“五抓”举措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抓示范引领建设,培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典型

深入“七+N进”创建活动。2019年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名,2020年被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模范个人1名,被评选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0个,截止目前,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59个。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脱贫攻坚和示范市建设“双融合、双促进”,创建示范乡镇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43个,民族特色村1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594户,为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

芒市“五抓”举措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抓和谐社会建设,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戊边守土坚实基础

疫情期间,围绕疫情防控“八条硬措施”和“五个管住”总要求,全面将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落实落细落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精准度的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工作举措,守边固边意识得到了空前提高。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严格落实严打严防严控各项措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依法加强民族事务管理,经常性开展对民族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汇聚各族力量 建设美丽芒市”的主旋律已经唱响,未来,芒市还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芒市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wentu: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文图:芒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视频:闫蕾

责编:杨腾蛟

审核:李 静 石喃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