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理想的書籍

是智慧的鑰匙

Jun. 30

2020

+


by: 行小寶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01


近些天,山東冠縣陳春秀在高考“落榜”16年後,發現自己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情,引發了巨大的關注,並挖出一大批如“苟晶”等共計兩百多人被冒名頂替,換走人生的熱點事件,如此種種,不由地引起我們的深度思考。



高考是無數普通人家孩子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卻可以被人給輕易地奪走。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陳春秀的頂替者,家中有錢有勢,她用這個帶著血淚的名額換來了自己舒適的生活。


苟晶的頂替者,她高中班主任的女兒,因為長相有5分相似,她的人生就這樣被內定換走了,甚至第二次高考復讀到現在也是疑點重重。


但不管怎樣,她本可以有更好的未來,甚至當初青澀的她,就算疑惑也不敢維權,等到20多年後,陳春秀事件爆出來,她才敢說出這段往事。


有人會說,既然之前一直不說出來為什麼要現在說出來呢?我想,她或許還是不甘心吧!儘管現在生活富足,日子過得也並不差。但是被冒名頂替換掉人生的那種痛,還是讓她想要站出來問一句為什麼?


陳春秀早早背上行李加入南下打工的行列,日子一過就是16年。


苟晶兩次被冒名頂替,無顏面對家中雙親,遠走他鄉去了浙江打工,20多年之後,才敢說出來當年真相!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苟晶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陳春秀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你永遠無法想象,陳春秀多少次在夢裡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你也不知道,苟晶當初知道是班主任女兒頂替了她上大學名額之後,又因為妹妹在老師班上上學而被迫忍耐的辛酸。


與此同時,康輝2019年出版的自傳《平均分》中的一段往事,也被神通廣大的網友給翻了出來。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康輝和父親


康輝回憶起自己高考錄取時的波折,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如果沒有父親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寫。”


原來,康輝也曾遭遇被頂替的事情,差一點他就變成了另一個陳春秀,另一個苟晶。


那年康輝報考北廣,成績在三個候選人裡面排名第一。


全家人都對康輝信心滿滿覺得他一定能夠考上,可是北廣一個電話打給康爸爸,竟然說:

你家康輝沒有考上


原來是三個候選人裡有一個家裡是當地教育部門的官員,他們家動用權力關係把康輝頂掉了。


幸虧康爸爸沒有妥協,他帶著證據就上了北京,北廣後來派人查證,最後才錄取了康輝,讓他的人生沒有像陳春秀,苟晶等人一樣被改寫。


想想如果那時候康輝被人頂替了,沒有去北廣上學,那他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央視的主持人,也不會有現在的名嘴康輝。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上大學這件事,對於寒門子弟來說,是階級晉升的唯一機會。

學歷上差一點,人生就差一截。


最可怕的不是你沒能力,而是連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都被人奪走。


沒有什麼比機會公平更重要,沒有什麼比巧取豪奪更可惡。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02

高考,是寒門子弟階層躍升的唯一途徑


大家應該還記得語文課本上的一篇文章節選《范進中舉》吧?


在古代,科舉是普羅百姓光耀門楣的唯一出路,所謂讀書改變命運,那不是開玩笑的。在當時中舉的讀書人是極有臉面的,所以范進還沒中舉的時候大家都看不起他。等他中舉消息傳來,便即刻門庭若市,富貴鄉紳禮物如流水一般送來!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在現代也是一樣的,雖然高考並沒有科舉那樣能瞬間提升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效果了,但是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這仍然是他們階層躍升的唯一途徑


我以前看到一個故事,現在想來很是扎心。


記者問農民:


這批稻子賣了之後準備幹什麼?


給老婆扯塊布,再給爹孃做幾身衣裳。


不打算用這些錢做點生意嗎?


咱大老粗啥也不會,怎麼敢做生意呢!


那您剩下的錢準備怎麼處理?


存銀行,給娃攢著上學,我們這輩子就這樣了,娃娃不一樣!

……


一代人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世代傳遞,循環不已。更可怕的是滿懷期待,想託舉下一代走出自己這一代的階層,卻被告知,前路已經被堵死,窮人永遠在底層不得翻身。


人之所以貧窮,直接的因素是沒錢,深層因素是沒有資源,沒有信息,沒有眼界與格局。如果連這唯一一條道路都被堵上,他們就再也沒有希望了。


英國BBC曾經做過一檔真實紀錄片,叫做《

人生七年

》。


整個過程就連拍攝團隊都換了好幾代,他們用接力的方式,追蹤著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整整50年,真實地記錄了他們的人生軌跡,也道出了這個社會的殘酷現實真相。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出身富家的三兄弟,從小就被精心培養,合理規劃人生,長大以後在家裡關係的幫助下輕鬆進了劍橋等名校。


畢業後不是成了律師就是電視製作人,過著上層人士的優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和睦。


而底層的幾個孩子,多數人都沒有機會讀大學,或者說是承擔不起上學的費用。早婚、多子、失業,終身窮困,才是他們的共同寫照。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在這14個孩子裡,只有一個名叫Nick的幸運兒,

僥倖實現了階層的跨越。


他出生在鄉村,每天需要走3英里的路去上學,可他堅信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21歲那年,Nick順利考入了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畢業以後移民美國,成為了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教授。



這個紀錄片揭示出一個殘酷的現實。


任何一個社會,都沒有絕對的公平


有的人用盡一生,也無法逃脫貧窮的魔咒;有的人卻出生在羅馬,生來就享有最好的資源


對於寒門學子而言,最大的殘忍不是沒有金錢,而是沒有上升的通道。



即便你有聰明才智,不給你施展的空間,你也無法實現階層的進階。


而這些,除了大學,寒門子弟還可以從哪裡獲得呢?


進入大學,也許並不能保證你一定成功,但至少能護住你不沉淪谷底。


那張薄薄的錄取通知書,也許就是一個人命運的分水嶺。

正如陳春秀,正如苟晶,正如康輝,有人成了農婦,有人成了淘寶店主,還有人成了央視主持人!

人生際遇,莫過如此,

高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03

永遠不要低估教育的意義


寫到這裡,小寶有句話想說: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看:客運站、小地攤、咖啡館、飛機場。”

看看這4個地方的人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氣質、什麼樣的素質,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讀不讀大學,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個人氣質、價值觀、格局都會不一樣,更不用說人脈和資源的積累。


這讓我想起一個教育學上的“

分層理論

”,指的是大學教育對於勞動力市場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培養人才,而是鑑別人才,把人劃分等級,向用人市場傳遞價格。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們未必很有錢,但至少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不會為了明天的生計而發愁。


而沒有好好讀書,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明明很努力,可苦於沒學歷,即便是同樣的工作,他們永遠乾的是最累的活,拿的是比別人少工資,能說他們不努力嗎?


也許未必,只不過當別人在努力讀書學習的時候,你在耽於玩樂;那麼當別人在享受付出收穫的時候,你也只能嚥下這杯自釀的苦果,被現實摁在地上反覆摩擦。


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所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永遠不要低估了教育的意義。


因為那張薄薄的學歷證書背後,是你吃過的苦,讀過的書,熬過的夜。

你的這些經歷,鋪成了一條寬闊的道路,帶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