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2013年,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出版的《21世紀資本論》曾引發了國際政治經濟學界對不平等問題的廣泛討論。2019年9月,皮凱蒂在法國又出新作《資本與意識形態》,進一步追溯不平等問題的根源。今年3月10日,該書英譯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再度引發熱議。3月25日,美國《波士頓評論》刊發了美國羅斯福研究所經濟學家馬歇爾·斯坦鮑姆(Marshall Steinbaum)對該書的評論《托馬斯·皮凱蒂論意識形態不平等》(Thomas Piketty Takes On the Ideology of Inequality)。

原文 :《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編譯 |趙紀萍

圖片 |網絡

0 1 一部透視不平等的“全球史”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在《21世紀資本論》中,托馬斯·皮凱蒂通過一個數學模型向我們揭示:當經濟體系按照資本家所設定的條件運轉時,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時隔六年,皮凱蒂以一部卷帙浩繁的《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再次引起熱議。在書中,他對全球不平等問題進行了更加詳盡的闡釋,而且談到了社會民主主義的沒落。《資本與意識形態》仍然以討論歐美社會為基礎,但卻展示出一種著眼全球的開闊視野。該書以將近兩倍於《21世紀資本論》的篇幅,以不平等問題為切入點重述全球史,對當代政治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並提出了構建“參與型”社會主義的大膽設想。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在新書中,皮凱蒂沒有涉及很多的經濟理論,而是以詳實的史料從歷史、社會學、政治等方面夯實了該書的理論基礎。無論是在經濟學領域,還是在公眾討論之中,人們普遍認為經濟是自然演進的結果,是一種自然存在,不受人們思想觀點的影響,人們關於經濟本質以及運行方式的看法對經濟不產生影響。然而,《資本與意識形態》通過詳細描繪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運行方式及其同時期意識形態對經濟運行方式的影響和制約,對人們關於經濟的普遍認知進行了系統化顛覆。“市場與競爭、利潤與工資、資本與債務、熟練工人與非熟練工人、本國人與外國人、避稅天堂與競爭——所有這些並非自然存在”,皮凱蒂堅信,“是社會的、歷史的建構”,“完全”取決於“人們所選擇的制度及其對制度所作的界定”。

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學著作,皮凱蒂的新作更像是一部透過政治經濟學視角來講述的全球史,以詳實的經濟學、歷史、政治學文獻資料重述全球大部分地區近幾個世紀以來的歷史。《資本與意識形態》將當代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方法與傳統政治經濟學廣泛的歷史與政治維度巧妙地融於一體,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這一特點正是皮凱蒂創造力的象徵。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上評論該書時稱該書“簡直就是一部透視不平等現象的全球史”,該書也由此成為對學術界和公眾都頗具建設性意義的一部必讀佳作。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就書的篇幅和內容廣度而言,《資本與意識形態》的確可能會令部分讀者望而卻步。閱讀該書,讓人有閱讀法國年鑑學派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的《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的感覺,那是一種屬於過去的歷史書寫,是一種更加宏大的歷史書寫。《資本與意識形態》體現出了這種歷史書寫的恢弘氣勢,而亞瑟·戈德哈默的英譯本更是把這種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0 2 意識形態“建構”不平等的歷史

《資本與意識形態》開宗明義地提出全書的重要論點:“一切人類社會都必須講述一個合情合理的故事為不平等現象辯護”,接著對書中所提到的所有“不平等政體”如何將不平等合理化進行了全面而詳盡的闡釋。皮凱蒂將世界歷史劃分為四個時期:“三元”或“三功能”社會、“所有者社會”(即後來所說的“資本主義社會”)、“社會民主主義”社會、“超資本主義”或“精英主義”社會——西方正處於最後一個時期。

“三功能”社會是指法國舊制度下的三級社會:由僧侶、貴族與勞動者組成。十八、十九世紀,隨著“三元社會”開始向“所有者社會”過渡,僧侶、貴族將對於第三等級的權利和義務,乃至他們對其提供的服務全都讓渡給中央政府,他們只剩下向勞動者索取資源的權利,這種權利被稱之為私有財產權。在“所有者社會”制度中,由於每個人都享有與自己所屬社會等級相應的合法權利,並在原則上可以佔據任何社會地位,那麼不平等的出現就必定是“自然的”。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直到後來,“社會民主主義”制度通過稅收、徵用、公共產品供給和組織工會等多種機制對資本家的權力實施限制,才結束了這一時期。隨後,在經歷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停滯之後,一場宏觀經濟危機接踵而至。這場危機似乎是由實施“新政”的過分慷慨的政府及其志同道合的國家同僚所引發的。“社會民主主義”時代隨之結束,世界進入“超級資本主義”時代。皮凱蒂認為,“超級資本主義”通過無限制的國際資本流動逃避國家層面的監管和稅收,與此同時卻明確限制勞動者以同樣的方式行事。為了替這種顯然的不平等尋找合理化理由,他們竟然稱人力資源是造成所有社會差別的根源。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雖然皮凱蒂對於世界歷史的分期主要以西歐和北美為參照,但整本書卻具有鮮明的全球視角,既深入研究了發達國家以外的經濟體(拉美、亞洲、俄羅斯和伊斯蘭世界),還剖析了那些不認同西方自由民主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

與《21世紀資本論》對“意識形態”點到為止相比,《資本與意識形態》對“意識形態”進行了深入透徹的研究。無論是分析“不平等政體”之間的過渡,還是糾正人們對於不平等的普遍看法——人們普遍認為不平等是一種自然事實而非政策選擇,“意識形態”只是一個關鍵要素。“不平等並非經濟或技術的自然產物”,皮凱蒂寫道,“而是一種意識形態和政治建構”。意識形態這一概念是該書揭秘不平等所不可或缺的工具。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皮凱蒂對於“意識形態”的理解不同於卡爾·馬克思對“意識形態”的理解,皮凱蒂強調意識形態相對於經濟、社會制度的“真正的自主性”。他堅持認為,經濟、社會制度不會以近乎機械的方式決定思想和觀念的上層建築。在皮凱蒂看來,意識形態是一個值得進行歷史研究和分析的對象。“思想和意識形態在歷史上是很重要的”,他在書中寫道,“它們使我們能夠想象新世界和不同類型的社會。很多路徑都是可能的。”

0 3 “參與型”社會主義的美好願景

《資本與意識形態》明確提出,開啟經濟公平的新時代需要一場政治和意識形態革命。“20世紀中期興起的眾多社會民主再分配聯盟”,他寫道,“不僅是選舉、機構或政黨聯盟,而且還是知識分子和意識形態聯盟。這場鬥爭首先要在思想領域進行並取得勝利。”然而,說和做是不同的——提出甚至證明我們迫切需要一場意識形態革命與發動一場意識形態革命根本不是一回事。就發動一場意識形態革命而言,前景並不樂觀。

事實上,經濟學專業領域是迫切需要一場意識形態革命的一個戰場。皮凱蒂新書的出版及其所引發的評論恰恰表明,學術界的兩極分化像社會上的兩極分化一樣普遍。對於自己最熟悉的問題,皮凱蒂往往會提出最尖銳的見解。然而,當這種見解與社會上的主流意識形態相悖時,就會遭遇不絕於耳的批判抨擊。這正是皮凱蒂上一部著作《21世紀資本論》出版之後的際遇,《資本與意識形態》在很大程度上也將遭遇相似的命運。

對於《21世紀資本論》,大部分經濟學家給出了負面評價——他們試圖推翻皮凱蒂關於經濟資源分配不公的結論,就算不能推翻,他們也會拿出“經濟規律”作為擋箭牌。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事實上,作為一門學科,經濟學一直在努力地發出凌駕於政治學之上的聲音。但很多觀察人士發現,主流經濟學的特權地位正在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經濟歷史學家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即將出版的新書《經濟學出了什麼問題》(What’s Wrong with Economics?)敏銳地捕捉到了大眾的這種情緒。確實,當前經濟學領域大多數學者的自我形象變得太“高大上”了,經濟學領域這些現象的存在很可能導致人們無心去認真傾聽和感悟《資本與意識形態》及類似學術著作所傳達的學術聲音。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不過,在當前的危機中,皮凱蒂提出的跨國平等主義必將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深入思考。他大膽宣稱不平等的根源是意識形態,“一切人類社會都必然為其不平等現象辯護:他們需要找到理由,否則其整體的政治和社會構建便有崩塌之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下的“超級資本主義”早已播下了自我毀滅的種子。或許,皮凱蒂提出的“參與型”社會主義是一幅平等社會的美好願景,它將建立在一種新的意識形態之上,這是一種重視平等,社會所有制、教育、知識和權力共享的更積極也更樂觀的意識形態。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03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書單 | 《21世紀資本論》後,皮凱蒂又帶來了新書

皮凱蒂、邁克爾·斯賓塞、菲利普·萊文,經濟學家們圍繞美國的“不平等”又“吵”起來了 | 社會科學報

托馬斯·皮凱蒂:不平等並非一種自然產物 | 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