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經濟:擴大內需的“催化劑”

突發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較大沖擊,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而依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支撐,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巨大成長潛力,有效滿足了疫情期間的消費需求。當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正加速深化供給側改革,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從而培育、擴大內需,為經濟恢復增添動力。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但3月份降幅明顯收窄,經濟復甦步伐正在加快。

“我國採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在較短時間內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傳播,挽救了大量同胞的生命,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

這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儘管大部分行業都在短期內受到巨大沖擊,諸如餐飲、旅遊、娛樂、製造等一些傳統行業更是陷入停擺狀態,但危機同樣催生了新的機遇,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
例如,百度和微億智造聯合推出的智能自動化檢測設備——“表面缺陷視覺檢測設備”,它可以代替人眼,適用於複雜表面缺陷檢測,單臺檢測設備達到10名工人的檢測量,1秒內對零部件6個面30多種缺陷進行準確的檢測。在這個智能幫手的支持下,有效解決了企業在疫情期間多數工人無法返廠的難題,同時還減少了車間裡疫情傳染的風險。
不僅如此,遠程辦公、生鮮電商、在線教育等領域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這裡當然有需求拉動的作用,但背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支撐,是一批科技平臺型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創新產品和服務,迅速研發、推出一系列新應用的結果。

生產生活領域正在發生的變革告訴我們,深化供給側改革,可借力智能經濟和科技平臺,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滿足有效需求和潛在需求,實現供需匹配和動態均衡,進而改善市場預期,提振實體經濟發展信心。
正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所說: “我們相信,大數據、人工智能不僅僅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提升城市運行效率、醫療技術攻堅等領域大有可為;在幫助產業智能化升級方面,也將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帶來生產力躍升,形成前所未有的供給能力,創造出全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帶給市場勃勃生機。展望未來,智能經濟將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全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