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黑色星期二”倒计时,移仓换月和得州限产会议谁将拔得头筹

对于原油交易者来说,一个无比刺激的星期二马上就要到来了。近期油市的风风雨雨,各种风险信号,你都了解吗?

本周二,油市要面对两大考验:

第一,美国得州原油监管机构将再次开会讨论原油限产问题,并可能进行投票。

第二,NYMEX纽约原油5月期货合约移仓换月,北京时间4月22日凌晨2:30完成场内最后交易,凌晨5:00完成电子盘最后交易。

面对远期期货合约溢价扩大、原油储能告急以及美国页岩油巨头对减产的矛盾态度,交易者该如何应对考验呢?

油市「黑色星期二」的双重挑战

正如上文所言,油市本周有两大焦点:美国得州限产会议以及移仓换月。不幸的是,这两个最大的风险在星期二扎堆出现,对于多头来说日子实在太难熬了。

得州限产会议就是一场闹剧?

在上周的减产听证会上,各利益相关方无法达成一致,彰显了美国页岩油的混乱局面。

支持减产的产油商有以下三个理据:

若不以减产提振油价,80%的页岩油企业将会破产。

油市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减产能避免资源浪费。

大型能源公司债务负担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反对的一方,也有自己的道理:

钻探商支持限产是为了取消合同义务,这对整个行业不公平。

减产就意味着削减人手,这会导致失业率进一步飙升。

得州减产无法拯救大局,应对低油价的良方就是低油价。

总而言之,现在我们看不到得州这场限产会议传递出绝对利好油价的信号,复杂的信息,只会加剧油价的波动。

期货市场从未见过如此刺激的移仓换月

最新行情显示,截至周一晚间21:00,据路透报价,WTI原油5月期货日内跌幅扩大至40%,跌破11美元/桶,为至少1982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WTI 原油6月期货跌幅也一度扩大至逾10%,报22.45美元/桶。WTI原油5月期货较6月期货溢价超过了10美元,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溢价幅度。

一次普通到再普通不过的移仓换月,如今竟成期货市场的一场浩劫。各怀鬼胎的交易者和贸易商,不仅加剧了油价在当前的波动,还埋下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一方面,想抓住期限溢价机会牟利的,不仅小散户,还有一众华尔街巨头。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美国一只规模达38亿美元的石油基金,正根据市场和监管状况调整部分WTI原油期货头寸。数据显示,该基金现在已经把手上20%的未平仓WTI原油原油期货合约推迟交易。

美国证交会的文件显示,截至上周五,该基金持有近15万份6月份交割的NYMEX WTI原油期货合约,占其未平仓合约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等到下一次移仓换月时,这些大鳄累积的头寸,不知又要生出多少事端。

油市“黑色星期二”倒计时,移仓换月和得州限产会议谁将拔得头筹


另一方面,大量投机者涌入原油市场,各类原油衍生品价格也出现大幅波动。

对冲基金经理Pierre Andurand指出,过去一个月涌入石油ETF的资金大幅增长,石油类ETF持仓量历史性暴涨400%以上。Pierre Andurand猜测,这些投机客是打算利用期货溢价现象逢低买进、逢高卖出,这一行为料将加剧油价的波动性。

「黑色星期二」:抄底只是妄想?

正如前文所言,受移仓换月影响,今明两天油价走势更加难以预测。那么在移仓换月即将完成之际,原油交易者该注意哪些风险呢?

首先,历史数据告诉我们一些重要规律。

有分析指出,按照历史经验,期货合约到期并完成移仓换月之后,合约价格经常会出现跳空现象。以当前情况为例,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当前的价格已跌破11美元,而6月期货合约价格还在20美元上方。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选择自动展期,那么WTI原油完成移仓换月执行新的定价之后,你手上的多单可能会触发止盈离场,以20美元的价格被强行平仓。

那么执行自动展期的交易者,又会面对什么情景呢?金十此前曾报道过,鉴于远期期货合约溢价现象严重,对于多头来说,自动展期操作可能会带来不菲的展期费和库存费。而空头就更不必说了,大额浮亏怕是跑不掉的。

其次,如果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这次移仓换月会如此特殊以及期货溢价为何如此夸张,就要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

WTI原油期货每天价值数百亿的交易,事实上都是财务意义上的交易,并没有牵涉实物的交割。然而,如果交易双方无法在合约到期前达成场外交易协议,到期后仍未交割的合约都必须以石油实物交割的方式进行结算。

这时候,这些等待交割的原油就会通过连接加拿大、美国中西部、西得克萨斯州和墨西哥湾沿岸的输油管道运往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原油储存中心。问题是,库欣原油库存近期大幅飙升,寻找储油空间早已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

也就是说,库存问题是造成当前远期期货溢价以及油价波动加剧的关键因素。想准确预测油价走势,盯紧库存数据十分重要。

最后,综合前面两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大问题:移仓换月之后WTI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跳空高开,但考虑到库存压力巨大,油价短期内下行可能性更高。也就是说,油市可能出现一次幅度惊人的「假反弹」。

面对这样的情况,交易者该如何「避坑」呢?

第一,有分析指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展期前先行平仓,妥善管理仓位。

第二,较为积极进取的交易者当然也可以进行短线交易,抓住油价假突破和真回调中间的时间差,快速执行买卖合约。

第三,当然还有一种更安全的做法:随着需求有望在数月后逐步以及库存缓慢下调,投资者可以押注油价在数月后回归常态,继而通过建立远期期货仓位,避开目前的溢价乱象。


不可忽视的尾部风险

除了星期二要面临多重风险的夹击之外,原油交易者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都不可能平静,「黑色星期二」过后,他们还要面对很多油市的尾部风险。

其一,油价波动加剧已经导致交易市场许多参与者遭受重击,首当其冲的,就是面临生存考验的大宗商品交易商。

举个例子,随着亚洲大宗商品交易商违约风险加剧,各大银行纷纷削减其信贷敞口。新加坡著名石油交易商Hin Leong Trading (Pte.) Ltd.和Agritrade International Pte就先后出现了拖欠贷款的行为。

汇丰银行前贸易融资顾问让-弗朗索瓦•兰伯特(Jean-Francois Lambert)表示,银行正在收紧信贷敞口,除非拥有像托克集团或维托尔集团等交易商巨头这样的雄厚实力,或者愿意承担苛刻的条款,否则大多数银行将向大宗商品交易商关闭贷款窗口。

要知道的是,融资是大宗商品交易行业的命脉所在,外媒一篇针对中小规模大宗商品交易商的采访中指出,银行削减放贷敞口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将会收缩,这将催生许多未知的风险。

其二,全球原油库存爆表这个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金十此前曾报道,在全球陆地原油库存空间几乎耗尽之际,海上储油规模也达到历史高位。

据路透报道,贸易商们目前正在油轮上储存约1.6亿桶石油,目前至少有60艘超大型油轮(VLCC)被用来储存多余的石油,而这些油轮的石油装载量高达200万桶/艘。有消息人士透露,中东地区重要燃料补给和石油中心阿联酋富查伊拉地区的储油罐,已经满负荷运转。

其三,整个原油产业都遭逢巨变,除了原油和生产商之外,产业上游的钻井公司、油田服务公司、勘探设备提供商以及行业下游的炼厂、衍生品开发企业等,都在历劫。

以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美国页岩油产业为例,该行业最重要的基准指数VanEck Vectors Oil Services ETF今年迄今已下跌逾70%。Rystad上月发布的报告称,今年全球20%的油田服务人员可能被裁员;而面临失业威胁的钻井工、钻探设备工程师总数估计最高可达100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