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傘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孤:記者娶其遺孀,卻離婚收場

俄國傘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孤:記者娶其遺孀,卻離婚收場

昔日強大的蘇維埃帝國自從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後瞬間崩塌瓦解。作為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的俄羅斯也因此一落千丈,不僅經濟陷入困境,人心思動,分離主義也日益抬頭,境內的車臣共和國主張脫離俄羅斯。

車臣之戰

儘管只是裡黑與黑海之間的一小塊彈丸之地,但是從中亞向歐洲輸送的石油管道車臣是必經之地,進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一旦阻塞,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小覷,所以車臣一戰不得不打。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打贏這場戰爭,俄羅斯投入了大量的精銳部隊,其中人稱"飛行步兵"的空降兵屢建奇功,"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會首先出現空降兵"這句話大概就是對空降兵最好的褒揚之詞了吧。

俄國傘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孤:記者娶其遺孀,卻離婚收場

被視為"軍隊的精英,民族的驕傲"的空降兵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通過傘降、機降的方式投入地面進行作戰,機動性非常強。但是戰況卻是十分的慘烈,經過了三天三夜的激戰,空降兵幾乎全軍覆沒。即便烈士逝去,但是其視死如歸的精神卻流傳於世,被世人所永遠銘記。

故事從這裡剛剛開始。

有一名來自中國的戰地記者盧宇光,在車臣深入戰地進行前方報道。作為中國的一名海軍軍官的盧宇光之後成為了新聞幹事,因為文筆好,愛寫作,封閉而枯燥的軍營生活變成他投身寫作的靈感之源地,一篇篇小說像是在揭露一切秘密一樣,他把軍營裡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描繪得栩栩如生。

不甘寂寞勇於拼搏。為了人生的更高追求,盧宇光之後隻身來到俄羅斯創辦了《華人報》。雖然他的文筆十分的瀟灑且成熟,但是小報的侷限性還是很大,成長速度很慢,盧宇光沒有停留太久。在之後的車臣大戰期間,盧宇光迎來了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

俄國傘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孤:記者娶其遺孀,卻離婚收場

臨終託孤

因受到俄方邀請跟隨俄軍進入車臣,即便有過參軍經歷的盧宇光知道此次戰爭十分兇險,還是選擇了毅然決然地前往戰地進行戰況實時報道。

為了保護他,俄羅斯軍隊專門派了一名傘兵保護他的周全。不幸的是,在解放格羅茲尼時,盧宇光一行人遭遇了恐怖襲擊。由於當時戰況十分危急,炸彈擊中了盧宇光等人所乘坐的車輛。

然而就在千鈞一髮之際,這名俄羅斯傘兵不惜生命的代價不顧一切將盧宇光撲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為他擋住了彈片的襲擊,將他從死亡中拯救了出來。

俄國傘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孤:記者娶其遺孀,卻離婚收場

幸運的是,盧宇光只受了點輕傷,但是不幸的是傘兵卻因此葬身戰場。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一個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位俄羅斯傘兵將所有希望放在了盧宇光的身上,放心不下家中的妻子和未滿一歲的孩兒,臨終託孤,傘兵囑託盧宇光為自己照顧好妻子和孩子。

盧宇光哽咽答應了救命恩人的臨終請求,且在今後的歲月中用一生在踐行著自己的這個承諾。在之後的戰爭裡,盧宇光在前線也受了很多傷,甚至在一次大出血中險些死亡。

但是他依舊不改初心在前線奮鬥著,在之後的採訪裡盧宇光說道前線的戰士為國家犧牲,他認為自己有責任深入險地去報道他們的事蹟,這一精神感動了無數國際友人。

俄國傘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孤:記者娶其遺孀,卻離婚收場

戰爭結束後,盧宇光始終沒敢忘記曾經對救命恩人許下的承諾,應著俄羅斯傘兵之遺囑,他輾轉找到了傘兵的妻兒,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愧疚感,並且表示自己願意代替曾經為了自己而犧牲的英雄肩負起照顧他們的責任。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盧宇光用自己的真誠和責任感打動了傘兵家人,獲得了他們的原諒,並且還與其遺孀產生情愫。在徵得對方的同意後,盧宇光與傘兵的遺孀喜結並蒂,並將救命恩人的兒子視為己出,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來養育。與傘兵遺孀結婚不久後夫妻二人育有一女。但是幸福生活沒過多久,由於文化環境的差異,加上妻子後期大肆酗酒,這段婚姻沒能走到盡頭。

儘管已經離婚,但盧宇光依然堅持每月給他們提供生活保障,俄傘兵的兒子還是一直都稱呼盧宇光為爸爸,從這裡可以知道盧宇光平時裡對待他們的態度如何。在盧宇光的耳濡目染下,他們的兩個孩子的夢想都是立志做記者。和俄籍妻子離婚後,盧宇光興許

用情至深一直沒有再婚

儘管盧宇光與俄傘兵的遺孀沒能走到最後,至少盧宇光對於死去的俄羅斯傘兵來說可以算是無愧於心了。但是作為一個被人從死神的手裡拉出的人來說,也許他在戰場中曾無數次瀕臨絕望,也許他看著自己的戰友一個個血肉模糊地在自己面前離開感到無力悔恨,但是最終他為了一個信念頑強地堅持到了最後。

俄國傘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孤:記者娶其遺孀,卻離婚收場

他選擇的是為更多的人而活,他選擇的是帶著責任和使命而活,他選擇的是為了自己的良知而活。那一段經歷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沒有親身體會的人根本無從得知,經歷過戰爭的人,能夠從殘酷的戰場中存活下來的人,沒有一個是脆弱的

很多人不理解盧宇光的做法,認為這是一種愚蠢之舉,因為獨自一人肩負起這份責任是需要巨大的勇氣和信心的,但是我相信這種事情無論發生在哪一位尚存良知的中國男兒身上,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去主動承擔起這一責任。

英雄的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這個故事不僅悲慘,故事裡的人的所作所為無不令人敬佩。我們一邊崇拜著英雄,一邊又不願意自己或者最親密的人去成為那種英雄。

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會或喜或悲,我們在避免傷悲的同時,

當危難來臨,也要勇敢面對,永懷一顆熾熱的心。

文/南宮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