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613分刷屏網絡:別人家爸爸四點關機,不怪孩子贏在起跑線

都說成年人朝九晚六的生活壓力很大,可有些孩子,小學都還沒上,壓力就比你更大。

前段時間,一部叫《沒有起跑線》的記錄片,揭露了香港孩子成長的殘酷環境:

6個月大就開始上早教班;

1歲多就必須學會表現自己,否則就可能在幼兒園學前班的“面試”中被淘汰;

3、4歲就開始一天讀兩個幼兒園,為了趕時間,只能在公廁裡換校服;

小學入學前,少則每週3、4個興趣班,多則超過10個興趣班······

武亦姝613分刷屏網絡:別人家爸爸四點關機,不怪孩子贏在起跑線

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可能很多人要說,孩子的人生要贏在起跑線,但在這裡我們就想問:

家長們真的知道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嗎?

家長的眼界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有一個女孩在朋友圈和各大公眾號刷屏了,她叫武亦姝,之前就因為參加《詩詞大會》被網友稱為“上海小才女”。

今年又以理科613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再次被各大家長稱作“別人家的孩子”。

武亦姝613分刷屏網絡:別人家爸爸四點關機,不怪孩子贏在起跑線

但或許你們不知道,武亦姝小學時成績很差,根本不是現在大家看到的學霸樣子,連父母都拿她沒辦法。

後來,爸爸媽媽卻發現,武亦姝特別喜歡看書,而且是一看就能投入全部注意力的那種。

於是,武亦姝的爸爸便立定決心,無論工作有多忙,每天到了四點半就必須關掉手機,專心陪孩子在家一起看書、繪畫、讀詩。

之後,武亦姝成績突飛猛進,初中一躍成為全校尖子生,高中更是早早在夏令營中獲得了清華大學的錄取承諾:只要達到一本線清華即錄取,但她不驕不躁,認真學好每一門課。

武亦姝613分刷屏網絡:別人家爸爸四點關機,不怪孩子贏在起跑線

再後來,武亦姝上了《詩詞大會》爆紅,收到許多節目和採訪邀約,武亦姝的父親都以“學習為重”婉拒了。

哪怕只接受一個採訪,都能極大提升他家開辦的國學書院的知名度,帶來巨大的收益。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武亦姝的優秀,不是靠興趣班和補習班的堆積得來的,而是來自父母的陪伴和以身作則。

知道陪伴和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知道天下萬般惟有讀書高,這就叫父母的眼界,而這才叫做孩子的起跑線。

內在的潛能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既然提到起跑線,我們不妨再來看看,“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是怎麼來的。

武亦姝613分刷屏網絡:別人家爸爸四點關機,不怪孩子贏在起跑線

2000年前後,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韋鈺提出“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很快被家長們奉為圭臬。

隨之而來的,是家長們把孩子送去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要讓孩子用課外時間在學習成績上領先別的孩子。

但之後,韋鈺先生在採訪中明確回應,提出時是腦部科學研究發現,孩子越小,腦部開發難度就越小,可開發的潛力也越大。

所謂的“贏在起跑線”指的其實是開發孩子腦部潛能!

武亦姝613分刷屏網絡:別人家爸爸四點關機,不怪孩子贏在起跑線

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不是簡單讓孩子多掌握一兩項能力,或學習成績更好一些,而是通過開發孩子的腦部潛能,讓孩子無論學什麼、做什麼都能更快、更好。

腦部潛能的開發

那麼,腦部潛能又該怎樣開發呢?

武亦姝給大家提供了兩個很好的方法:讀書和繪畫。

她從小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僅參加《詩詞大會》前一學期,就讀了《浮生六記》、《人間詞話》、《聊齋志異》、《紅樓夢》、《莊子》、《劍南詩稿》、《小山詞》、《放翁詞》等書。

武亦姝613分刷屏網絡:別人家爸爸四點關機,不怪孩子贏在起跑線

在《最強大腦》上表現亮眼的“水哥”王昱珩就曾透露,他小時候就會通過閱讀來形成畫面,藉此訓練主動記憶的能力。

而根據腦科學研究,文字閱讀可以讓孩子開發符號組織、邏輯推理等左腦掌控的潛能。

武亦姝613分刷屏網絡:別人家爸爸四點關機,不怪孩子贏在起跑線

至於繪畫,益處就更明顯了,能夠開發孩子色彩認知、圖形認知、空間認知、非立論感性認知、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記憶力等右腦掌控的潛能。

孩子通過學習畫畫,最容易看出的是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