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设立“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无外乎倡导阅读风气,弘扬精神文明。但换个角度看,一件平常无奇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推动,多少也说明,整个社会的阅读习惯,大概算不上叫人乐观。

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虽然,我们仍愿尽绵力,不仅因为手中可留书香,更缘于读和享的过程中,自有欢悦喜乐。

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去得书不易,读书人珍惜卷帙。雕版印刷术出现的年代大约在盛唐至中唐之间,但盛行和成熟要到北宋时期,苏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一文里,有过一段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不远的三四十年前,买书也要费些劲,同龄的朋友也许有相近的经历。举个例子,小时父母在瓮安工作,《三国演义》全套六十本连环画,硬是花了好几年时间,出一本买一本,这才配齐。每到手一册,其兴奋远超过现在每周追剧更新。

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的新华书店,几乎是唯一可以买书的去处,书不多而脸难看,也是一辈人共同的记忆。傅月庵先生所著《书人行脚》,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午后到王府井新华书店朝圣。此书店历史悠久,算得上是北京地标之一。即使面积更大、种类更多的西单图书大厦开幕后,亦难夺其风采。上世纪90年代,初访北京,此书店还是灰蒙蒙四五层楼建筑。书架不开放,看中哪本得请店员拿下,才能试阅。结账时,计价排队一次,缴费排队一次,取书排队一次,排得人发昏。整间书店,书不多,聊天的店员到处都是,并且很凶很势利。……时过境迁,如今改建成大楼,仿如书籍百货公司,随看随取随买,结账便利,账单连书名都一一列印,比台湾还周到。抚今感昔,一梦堪笑。大陆人几乎都说改革开放好,……是真心话。”

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民营书业崛起的黄金时代,出版繁荣,经济起飞,读书人也得以沾光分润。

改革开放四十余周年,借这个机会,真要歌颂一下子,因其结果之一,便是书业的兴盛,带给读书人红利。

我辈有幸,生于承平世,长在红旗下,真不知有何理由不去多读几本书。

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从小,我们就非常熟悉那些贴在教室里的读书名言,什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不敢说大话,是觉得真有所谓纯粹的读书之乐,愿与各位分享。

讲到这里,想起杨绛先生的一段文字,“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窃以为,这是真正懂得读书乐趣的文字。

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然而,苦恼也不是没有。如今有了余钱,书更唾手可得,却如王国维诗所说“但解购书那计读”,没了余闲和余力。于是,不读书的借口往往随之,而忙是通常的借口,但绝不同意忙了就没时间读书。缺乏整块的时间,完全可以抽各种零碎的时间看书。

陆放翁的诗说:“呼童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情景宛然,这算是一个有效而且充分利用时间的例子。

又是一年读书日,帮你算一笔利用好时间的读书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是在《天上大风》那本书中写到:“欧阳修要当官,还要写文章,忙得不得了……只好致力于‘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时代在进步,马上换车上,改成公交车、捷运好了。假设一个人一天搭车十五分钟,上厕所也十五分钟,睡前到入眠还是十五分钟好了,总共四十五分钟。一分钟读四百字,一天就读一万八千字字,一星期七天是十二万六千字,每页假设五百字,则是二百五十二页,大约就是一本书的份量了。”

好方法,推荐给诸君,坚持一个月,便知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