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逐渐练就一种“能力”,长大后弊端显现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过于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美国的一名博士就讲过一个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案例。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男孩,极其不适应群体的生活,在学校中显得格格不入。他有极其严重的语言障碍,理解起别人的话十分困难,还经常说错话,导致他越发地不敢开口,而每次轮到他不得不开口时,他急得都快哭了。

这位美国博士一开始认为是孩子有天生的语言障碍,直到他和男孩父亲谈过话后,才明白这根本不是语言障碍,而是在家庭的成长环境中,逐渐练就的一种"能力"。

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逐渐练就一种“能力”,长大后弊端显现

通过博士的了解知道,孩子妈妈对孩子没什么耐性,动不动就吼孩子,还经常对孩子破口大骂,男孩还有兄弟姐妹,其他小朋友在面对妈妈的"吼叫"时,都会有反应并做出反抗,但这男孩却没有,像是什么都听不到一般。

可以说,男孩的"充耳不闻"是在这个"吼叫型"家庭中练出的一种求生本能,而这样的"能力",在孩子长大后弊端就会显现,等到孩子进了学校、出了社会,这样的"能力"就成了孩子成长的巨大阻碍。

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逐渐练就一种“能力”,长大后弊端显现

被"吼"大的孩子,往往容易有两种性格缺陷:

第一种:没有安全感,胆小怯懦。

孩子的安全感,是家庭给予的,长期在家被吼的孩子,对于家庭,会有一种"家里不安全,随时被吼"的认识,内心会极度缺乏安全感。

而且,因为家里比较强势,孩子比较弱势,便也没有勇气去反抗家长的"吼声",在外也容易不自信甚至自卑,对处事上也相对懦弱胆小。

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逐渐练就一种“能力”,长大后弊端显现

第二种:沟通能力差,不擅长社交。

因为家长只是吼叫,并不是和孩子正常的沟通,而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要么延续父母的作风,遇事激动易怒,要么是在父母长期打压下不懂得反抗,这两种沟通能力都比较差,在社交方面也不大擅长。

关于吼叫型家长,杨烁便是代表之一。

杨烁之前带儿子参加综艺,但没想到却因"骂儿子"上了热搜,在节目中,对孩子各种行为都是一脸嫌弃,走在路上时不时就蹦出一句怒吼。就连以暴脾气著称的陈小春,都忍不住吐槽杨烁 "太凶了"。

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逐渐练就一种“能力”,长大后弊端显现

很多人表示,杨烁的教育令人"窒息",其实,在生活中,像杨烁这样的"吼叫型"家长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平时也不见得是多暴躁的人,但一遇到孩子的事情就极其易怒。即便是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不妥,但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对孩子一顿狂轰乱炸,过后又后悔不已。

那么,吼叫型家长可以如何控制自己的暴脾气呢?

  • 对孩子降低期望值

家长易怒,归根结底还是对孩子存在期望,因为希望孩子做到更好,所以总是"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火,但这并不是家长对孩子发脾气的理由,控制好情绪,首先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逐渐练就一种“能力”,长大后弊端显现

  • 情绪上来时,先冷静一会

情绪上来后,家长说话容易口不择言,所以,脾气上来后,要记得先让自己冷静一下,或者事先提醒另一半,让丈夫/妻子提醒下自己先冷静下来。唯有情绪冷却后,才会更多地去思考该怎么和孩子好好沟通。

  • 沟通时注意语气把控

和孩子沟通时,需要把控好语气,有些话,明明本身是为了儿女好,但只要语气重一点,在旁人听来意思就不太一样了,所以需要把控好自己的语气声调,避免误会。

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逐渐练就一种“能力”,长大后弊端显现

  • 反省自己,放下身段向孩子好好道歉

有时候没能控制情绪凶了孩子,等情绪冷却下来后又觉得内心有愧。其实,父母也都不是天生的,需要多反省自己,但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当时,放下身段向孩子承认错误,最重要的是,避免再度犯错。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