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漸顯疲態,明星直播失靈了?

官方的點贊、疫情的推動、明星的入局,將直播帶貨這把火燒得越來越旺。


不過,火爆上半年的直播帶貨最近卻漸顯疲態。

如羅永浩銷售額相比首秀下跌超過80%;客單價200多元的茶具卻賣出不到2000元;某明星直播帶貨下單20多單,退貨居然高達16單。

商家們付出高昂的坑位費,最後卻做了賠本買賣。

當明星們簡單粗暴蜂擁入場直播帶貨後,行業信任不斷被消耗,明星效應也越來越廉價。當直播退潮之後,誰在裸泳?

直播帶貨漸顯疲態,明星直播失靈了?


01

明星蜂擁入局直播帶貨


伴隨直播帶貨的熱度越來越高,帶貨主播的坑位費也早已起飛。明星主播的坑位費一般在10萬元到20萬元之間,有的甚至高達百萬元。

如今,行業二八效應日益顯現,但聚光燈下直播帶貨光鮮亮麗的外表,仍然不斷吸引著飛蛾撲去。

隨著明星湧入直播間,不少商家都衝著明星自帶的流量,試圖在直播間用坑位費搶下一席之地,但收穫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目前,越來越多的影視明星都開始扎堆直播賣貨,而MCN機構也在尋找可以合作的明星開展直播。

儘管前幾個月線下銷路受阻,不過仍有一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有砸錢做直播的資金,要求就是明星一定要有影響力、夠大牌。

企業希望通過直播拉動商品銷售,拓開銷路,至少也要增加些影響力。

同時,部分企業並不滿足於MCN機構旗下網紅的影響力,相比邀請網紅直播賣貨,他們更願意花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坑位費去請知名明星合作。

甚至於,有些知名度一般的企業直接點名,若能聯繫到趙薇或劉濤等影響力大的明星合作直播,即便支付上百萬坑位費也在所不惜。

但真正大牌的明星一般都是直接與抖音和阿里等行業巨頭直接合作,其經紀人也不太願意接觸這類企業。

相反,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二三線明星,因為無戲可拍、無臺可登,許多都通過經紀人積極尋找直播賣貨的合作機會。

02

頻頻翻車、銷量慘淡


直播賣貨與唱歌、演戲不同,許多明星雖然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卻不具備直播需要的鼓動衝動消費、簡明講解商品賣點以及活躍觀眾氣氛等能力。

即便是經紀團隊仔細策劃,多數明星還是很難完整駕馭一場直播。

對企業而言,找明星直播其實是在賭博。以往商家可以在平臺獲取電商主播的帶貨數據,合作之前就能對主播的帶貨能力進行分析。

自從大量明星空降直播間,多年來的規則被改變了。由於很多明星直播的次數並不多,外界對其帶貨能力也只限於預期。

不過相比網紅直播,明星出場的銷售佣金更低,只有5%。之所以出現高坑位費低佣金的情況,是因為MCN機構對簽約明星直播賣貨的轉化率沒有足夠信心,畢竟如今明星直播翻車的現象比比皆是。

即便直播最終翻車、銷量慘淡,明星們的坑位費也令人咋舌,而且坑位費是概不退還的。

而受到疫情影響,部分明星的收入銳減,雖然直播翻車不好看,但為了賺快錢,丟面子這種小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一些三四線明星藝人入局直播帶貨,更是一開始就計劃好是一錘子買賣,根本沒打算長幹。

但是長此以往,消費者和企業都不是傻子,待新鮮勁頭過了,最後毀的是直播帶貨這個新興事物。

穩定的坑位費,保證了MCN機構和明星的基本收益,這種模式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MCN機構和明星的分賬通常是五五開或者四六開,而知名度較高的藝人,甚至會佔坑位費收益的八成,這種合作視乎明星的影響力。

直播帶貨漸顯疲態,明星直播失靈了?


03

流量不等於銷量


一直以來,藝人們利用明星效應賺錢的花樣眾多,除了廣告代言、參加綜藝、拍戲唱歌、搞餐飲、發佈會站臺之外,今年,直播帶貨成為他們新的選擇。

此外,明星和網紅投身直播帶貨,也算是給自己製造了新聞點。回顧過去幾個月,大咖們的直播首秀往往備受關注,流量也最大。

如今的問題主要在於明星藝人都想開設專場,自認為有千萬粉絲捧場,但實際的賣貨能力並不強,所以才會頻頻出現銷量慘淡的結果。

如今,銷量已經不再是商家和企業考慮的關鍵點了,因為大多數企業已經不相信轉化率。

最近,部分企業只與MCN機構扶持的明星合作,純粹將坑位費當做廣告費。希望藉助明星的流量效應,讓企業品牌在公眾面前露露臉。

對於商家來說,現在各大平臺都在發展直播,目前單純靠直播帶貨並不能保證能賺到錢,甚至還存在虧本的情況,但不跟進直播又覺得落後別家店。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數據已經表明,跨界KOL、明星藝人與職業主播的帶貨能力差距正在不斷擴大。

而無論是直播賣貨中的頻頻翻車事故,還是知名網紅、明星藝人帶貨數據的下滑,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流量並不能代表銷量,大咖和明星的影響力絕對不是銷量的保證。


04

價格才是唯一偶像

在直播的風口,泥沙俱下。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即便明星的流量再強,也難以號召他們買單。一些流量明星,雖然有粉絲為其撐腰,也難形成可持續的消費。

直播帶貨,播的是實力而非吹噓,帶的是有口皆碑、貨真價實。

一直以來,不少新興業態在發展前期都經歷過野蠻生長的階段,伴隨著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局面。

所以對直播行業來說,目前所暴露出的問題並不一定都是壞事,行業可以此為鑑,提早加以規範,加速業態環境的淨化,引導直播帶貨從體驗經濟向口碑經濟整體延伸。

電商直播是圍繞產品的直播,屬性之一就是在直播間為粉絲爭取到優異的價格。

在各平臺直播間的數字大戰背後,價格才是消費者眼中的偶像。所以,有一定知名度和粉絲基礎的演藝界明星,帶貨效果不一定比得過頭部主播,甚至於是商家直播。

以直播帶貨一姐薇婭為例,其團隊在選品過程中,商家需保證提供的價格必須在某一時間段內為全網最低價。

沒有低價,即便是明星,消費者也不會買賬。只有讓消費者得到實實在在的高質量產品才能維持持久的生命力。

直播帶貨漸顯疲態,明星直播失靈了?


05

結語


網紅需要銷售佣金和人氣,明星需要知名度和收入,商家需要影響力和銷量。


在未來的直播帶貨領域,三者之間如何結合自身資源和優勢,追求可持續發展,是全行業都要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