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近幾年,股市一直有點低迷,不斷探底。人們在恐慌與迷茫之際,有不少“專家學者”紛紛站出來預測“底”在哪裡,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英大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預測的“鑽石底”、“嬰兒底”、“青年底”等等。

但是隨著一次次預測後的被“打臉”,讓李大霄成為投資者茶餘飯後調侃的話題,甚至有的投資者因為聽信李大霄的“嬰兒底”而虧損30%,並揚言把李大霄告上法庭。

客觀地講,李大霄作為一個草根出身的分析師,專業功底是非常深厚的。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李大霄每天工作都很勤勞,認真分析數據,但也正是因為這兩點,他的視野被固定在了靜態的數據上面,而忽視了動態的市場情緒變化。

所以他說的各種“底”,是相對片面的。股市裡真正的底部,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和資金運動,才有可能形成的

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市場真正的底部形成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政策底”、“情緒底”、“資金底”和“市場底”(頂部與底部的分析邏輯不同,頂部的分析暫不在此處討論)。

政策底,顧名思義,就是利空消息到了極致,除非不確定性的特大因素,或者不會再有主動的負面消息出來。

緊隨其後的是情緒底,政策是外部環境層面,還需要二級市場的玩家也認同,看這些玩家的情緒是不是已經被安撫。只有受傷的人平靜了,才有可能拿出更多的資金來參與。

所以下一個底就是資金底了,資金底是有跡可循的,就是看放量。成交量大,並且上漲,說明情緒好,資金流入了股市,多方力量與空方力量開始進行搏鬥了,如果多方贏了,這個底就是市場底。

在這個過程中,

只有情緒底一定是比資金底低的,因為只有情緒見底了,資金才可能進來,高低位置也就顯而易見了。

如果看到了一個放量上漲的底在情緒底之下,這個“底”大概率是不成立的,可能只是震盪。除此之外,其他幾個底之間的高低關係就不一定了。

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利好出現,政策底來了,

假如市場內玩家不同意、不認同,就不會拿出資金進來抄底,情緒依舊低落,股價還會繼續下跌,這樣情緒底就會低於政策底。

假如市場上的玩家認同政策,那就會拿出資金在這裡進行抄底,情緒有所回暖,形成情緒底。

形成情緒底之後,就會有投資者陸續拿出資金參與到市場,但是我們不能即刻得出市場見底的結論。因為拿出資金並不能證明上漲的力量大於下跌的力量,更不能決定市場由此能好轉。

隨著資金的逐漸增多(具體的量價分析非常複雜,在此暫不展開),才能夠證明由資金堆積而成的底部形成了,這個底就叫做資金底

隨著資金底的到來,多空開始交戰,只有多方贏了才能成為市場底。這裡會出現很多爭奪跡象,高低位置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

根據以上四個底的特徵,不難判斷每個階段什麼股會漲。

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我們可以從板塊輪動和上漲類型中尋找四個“底”的蹤跡。

政策底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新政出臺,無非利空得不能再利空了,或者突發的利好。

前者多在週期股、權重股身上發生,比如2018年5月底6月初的鋼鐵,以及隨後的煤炭、證券。而後者多數在科技股上面發生,比如芯片、醫藥。

出現利好之後,一般投資者是不敢輕舉妄動的,會有一小部分人,去投石問路。這時候,前期妖股、次新股疊加超跌的,往往成為遊資追捧的對象。先參與者有可能會獲得超額收益。

而面對此情形,為什麼判斷這是超跌而不是趨勢?因為趨勢本質上是資金不斷交換、持續推進後的產物,而當時的環境無人接力,那麼趨勢就沒有存在的基礎了,原有不錯的趨勢,可能直接倒下。

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超跌的上方籌碼不一定賣出,所以自己拉昇、突襲,多數人是解不了套的,拋壓比較小,資金成本也小。

在情緒差比較大的時候,這類走勢,自然有孕育的條件。反包還有點不同,他是解放了很多籌碼,如果大漲股票中反包居多,也能說明情緒更加向好,可能會出現資金底。

資金底形成過程中,就是情緒差的逐步縮小,妖股、次新股帶起人氣了,某些大資金、大機構等也就會動身起來準備分蛋糕,他們玩的就不是小盤股、妖股了。

一些新興行業、成長行業,都會有不錯的表現。

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我們用2018年6月的行情作為例子,觀察這個階段資金底狀況,重點要看醫藥、汽車等板塊有沒有表現。

市場底就不好說了,多空交戰,臨門一腳,不一定誰輸誰贏,博弈過程也會異常慘烈,這時候,最好不要參與。市場底出現後,機會會非常多,哪怕是補漲的,也都可以介入。

實際上,2018年6月股市也並沒有見底,直到2019年1月底,市場底才來臨!

通過對四個“底”的分析,李大霄的“嬰兒底”忽略了情緒與資金的作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底部的形成並不是某人主觀判斷為“嬰兒底”之後就能夠形成的。外部的環境,只是影響了市場上投資者的情緒,情緒直接決定投資者買入還是賣出。

買入之後,還需要通過多空對戰中多方的勝利才能宣佈市場底形成。

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從李大霄的論證邏輯來看,“嬰兒底”只是介入政策底和情緒底之間的一個“底”,距離真正的市場底部還需要再慢慢磨合,所以李大霄提出的各種底並不算完全錯誤,只不過提出來的時間“早”了些。

那個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就立馬殺入股市抄底而虧損30%的投資者,正是把政策底當成市場底,忽略了情緒和資金的力量,而釀成了悲劇。

平心而論,對市場“底部”進行預測本來就很難,我們也不必過多吐槽李大霄。

最後多說一句,李大霄經常標榜自己的“我是市場上最後一個多頭”,這句話嚴格的來說是存在漏洞的。在市場下跌過程中,決定能否上漲的,是空頭而不是多頭。

下跌的時候,多頭肯定是有持倉的,甚至越跌越買。而資金不是無限的,當多頭的資金被套的時候,就沒有多餘的資金再買入了,所以就算是在底部,也不會有貢獻。

只有空頭,才認為股價還會下跌,所以不會進場,手裡剩餘很多資金。只有當他們相信是底部,才有可能動用資金去買買買。因此,下跌過程中的多頭,並沒有實際意義。

聽了李大霄的“嬰兒底”虧損30%?4個階段帶你瞭解股市底部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