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就是我

人間最美四月天,又是青梅成熟時。在潮州市饒平縣東山鎮東明村後山的果園裡,漫山遍野的青梅樹上掛滿果實。

陳宗強在青梅樹下鋪上薄網,抄起竹竿一陣猛敲。大大小小的青梅如同雨落,盡收網裡,一會功夫就收穫了幾十斤青梅。

酸酸甜甜就是我

“看著梅子掉落就像錢掉下來一樣,青梅樹就像我的搖錢樹。”陳宗強說著,嘴角上揚。今年青梅大豐收,3畝多青梅樹大概能為他帶來1.7萬元的收入。

陳宗強曾是東明村的貧困戶。東明村與福建省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接壤,也是新時期精準扶貧省定貧困村。曾幾何時,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僅4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不到8000元。不少貧困戶消極悲觀,自身脫貧動力不足,成了擺在中山南區街道辦駐東明村第一書記廖子揚面前的難題。面對難題,扶貧幹部如何破?精準扶貧,貧困戶面貌改變幾何?在東明這個兩省交界的貧困村,廣仔帶大家挖掘每一個貧困戶的圖片故事,解碼它的脫貧致富路。

為貧困戶點燃“希望之火”

“又有評價來了,我得趕緊回覆。”坐在電腦前,37歲的陳益鋒快速地敲著鍵盤,打理著他的網店生意。

酸酸甜甜就是我

陳益鋒。

20多年前患上強直性脊柱炎,幾乎把這名“80後”青年打垮。“當時很消沉,不知道未來在哪,甚至近乎絕望。”陳益鋒說。

談起困難,陳宗強也有說不完的話:妻子身體殘疾,長期癱瘓在家,大女兒要讀大學,小女兒智力殘疾……一大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把這個50多歲的男人壓得喘不過氣,“家裡有幾個病人,都不能離開家半步,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上學。”

幾年前,陳益鋒、陳宗強都還是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一員。“我們村的貧困戶雖然不多,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村黨支部書記陳章維說。

2016年,中山市對口幫扶潮州貧困村工作隊來到了東明村。陳清紅丈夫去世,因傷心過度,眼睛近乎失明,兩個小孩讀書開銷太大,生活困難;丁榮娣丈夫、婆婆相繼去世,女兒即將讀大學,兒子上初中,因沒錢供孩子上學,本計劃讓女兒輟學;陳明娟是孤兒,學習生活都面臨困難……在駐村工作隊的心裡,每一戶貧困戶的難,他們都牢記於心。

挨家挨戶走訪調查,廖子揚也發現了不少問題:長期為貧窮所困,有的群眾沒了心氣,“一等二靠三要”;有的顧慮重重,輕易不敢邁出一步;有的無計可施,想幹事沒門路……

“扶貧先扶志,我們要想辦法提振這些貧困戶的精氣神。”在廖子揚看來,改變一味“等靠要”的舊觀念,才能走出勤勞致富的新路子。

瞭解陳益鋒的情況後,廖子揚等扶貧幹部講政策、說情理,給陳益鋒打氣,幫他找脫貧門路……慢慢地,陳益鋒臉上有了笑容。廖子揚也有了主意,建議他開淘寶網店創業。

酸酸甜甜就是我

因人施策,針對陳宗強的情況,駐村工作隊也想出了新辦法:先解決他孩子的讀書問題,為其減負。

中山市南區街道辦駐東明村工作隊員郭細抄說,工作隊一來,就通過教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關政策幫助陳宗強女兒解決了上學之難。

“女兒讀大學幫扶兩年,一年補貼1.2萬元。”陳宗強說,實實在在的幫扶減輕了他的負擔,讓他有時間和精力安心謀發展。在工作隊的鼓勵下,他擴種了茶葉和柑橘,還將幾十棵經濟效益較低的橄欖樹砍掉,改種效益更好的青梅。

漸漸地,越來越多貧困戶像陳益鋒、陳宗強一樣,有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底氣。

努力不要等,愛拼才會贏

鉚足勁創業,陳益鋒沒想到這麼難。經過一個月的籌備,他的“紫檀盆景直銷店”於2016年5月在淘寶正式營業。開業伊始,經營慘淡。

雖然之前自學了電腦課程,陳益鋒對淘寶店卻還是一知半解,更別說客服、銷售、物流、售後等網店銷售相關流程。“有勁也使不上,很著急。”

但陳益鋒沒有氣餒,每天堅持守在電腦前,直到有一天,成交1單、2單、3單……“駐村工作隊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他們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到我這裡,鼓勵我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陳益鋒說。

工作隊還給他找老師培訓,讓他慢慢找到感覺。此前,潮州市商務局和農業農村局舉辦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班,陳益鋒第一時間就報了名。考慮到陳益鋒行動不便,中山市駐村工作隊及村委會派出人員全程陪同參加培訓。

“通過培訓,學到了很多!”陳益鋒說。如今,他對客服、銷售、物流、售後所有角色都能應付自如,慢慢地,淘寶店回頭客多了起來。

“努力不要等,愛拼才會贏。”網店每個月有了一定的收入,除開自己的生活費還能節餘出來補貼家用,陳益鋒對未來的生活也有了更好的盼頭。

陳益鋒的奮鬥經歷,也給了扶貧隊員們信心——要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讓貧困戶成為主角,讓他們在辛勤勞動中收穫自尊和信心。

說起變化較大的,貧困戶陳嬋梅是其中一個,父親殘疾,3個小孩年齡尚小,生活困難,一家人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幹部多次給她提供公益崗位,想通過就業助其脫貧,但她都拒絕了。

後來,看到身邊那麼多貧困戶靠自己雙手勤勞脫貧,陳嬋梅坐不住了。經過駐村幹部苦口婆心地勸說,如今她在村中當起了保潔員。

“她每天干得很開心,以前見人很少打招呼,現在還會主動交流。”廖子揚說。

把新的業態引到鄉村裡

“回家後,我一直琢磨要把培訓學來的東西用好。”貧困戶丁榮娣拿出自己的廚師資格培訓證書說。

在丈夫、婆婆剛去世時,丁榮娣極度消沉,也陷入了貧困的窘境。在駐村幹部的牽線下,她通過培訓掌握了新的技術和方法,也有了新的夢想:“我想開一家農家樂,這樣一來,家庭就有收入來源,可以支撐兩個小孩的開支,更能把他們培育成才。”

如今的東明村,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懷著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憑著自己的雙手和汗水,走上脫貧致富大道。

村民的精神面貌上來了,村容村貌也在不斷提升。看著小橋流水、竹林梅海,鄉村美景如畫,陳章維、廖子揚有了新規劃。

酸酸甜甜就是我

俯瞰東明村。

“東明村盛產水果,但產業鏈條太短,果農辛苦一年卻掙不來幾個錢。我們要把村莊建得更美,激發貧困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也為村子接下來發展鄉村旅遊找新路子。”陳章維說,要想方設法把新的業態引進村裡。

駐村工作隊主動尋找適合東明村發展前景的產業項目,目前已與廣東科綠飼料有限公司、潮州泗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潮州市韓山師範學院生物系專家團隊等方面,初步達成使用中山南區自籌資金100多萬元養殖“脆肉羅非魚”項目的意向。“以這個項目為基礎,再發展鄉村旅遊,農產品加工,這樣就能壯大村集體收入,促進農民增收。”陳章維說。

“這是舊村委辦公樓,我們計劃改建成電商基地。”廖子揚指著路邊的一棟小樓說,青梅是東明村的傳統產業,每年有300萬斤的產量,最近準備由村委會和電商協會、企業、農戶一起來做東明村青梅產業,整合村的閒置土地,帶動全村產業發展。

酸酸甜甜就是我

東明村全景。

酸酸甜甜就是我酸酸甜甜就是我

來源:南方+客戶端

編輯:馮仕妍

校對:吳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