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作者:文娛小仙女

一個有態度的吃瓜群眾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引言:

近年來,國內懸疑類網劇發展迅速,張一山的《餘罪》、現男友的《河神》,白宇的《紳探》,潘粵明的《白夜追兇》等作品都顛覆了觀眾“網劇單薄”的印象。更別提2019年夏天易烊千璽、雷佳音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因為製作精良引發全網追捧與熱議,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3,成為古裝懸疑類網劇的標杆。

其中2017年潘粵明的強勢復出之作《白夜追兇》,豆瓣評分高達9.0,堪稱中國首部硬漢派懸疑推理網劇。2020年這部由張譯主演的《重生》被稱為“白夜”兄弟篇,都是同一個編劇指紋(律師出身)的作品。實力派演員趙子琪,顏值擔當程小蒙、憑藉電影《流浪地球》火起來的小花旦趙今麥悉數加盟,還有“白夜”主角潘粵明的驚喜出鏡,都讓觀眾期待值爆棚。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而這部背景同樣設定在津港市的衍生劇,也進一步擴充了“白夜宇宙”,和《白夜追兇》延續同一個世界觀,也都是刑偵題材懸疑劇,只是這次的文藝氣息愈發濃厚,更注重心理層面的描摹,以大案要案為線索、命案血案為骨骼,主線大案和單元劇小案並行的“白夜模式”,讓觀眾分外熟悉。

而這部未播先火的《重生》頂著“白夜”兄弟篇的名號橫空出世,“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在觀眾審美愈發嚴苛,國內外懸疑大IP充斥的情況下,這個備受期待的劇作開播之後評分卻從7分以上迅速跌落到及格線6.6。節奏拖沓、推理性弱的質疑和吐槽接踵而至。那麼這部劇到底可看性如何?今天我就不吹不黑,儘可能客觀地解讀這部文藝刑偵懸疑劇《重生》。

01、 延續典型懸疑片的敘事風格,從人物設定入手,在懸念設置上做足功夫,拓展敘事空間

“懸念”是小說、戲曲、影視等作品的一種表現技法,是吸引觀眾興趣的重要藝術手段。

而從影視劇的角度來看,所謂懸念,即觀眾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遭遇以及未知情節的發展變化所持有的一種急切期待的心情。

而像《重生》這樣的刑偵懸疑片之所以能夠收穫大量關注,和創作團隊延續典型懸疑片的敘事風格,從人物設定入手,在懸念設置上做足功夫是分不開的。

人物是影視劇的根基。《重生》在製造懸念的時候,首先從人物的角度入手,這其中包含人物的設定、人物之間的關係、核心人物的出現三個方面。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人物的設定上來看,《重生》當中的主角秦馳非常具有層次感,男主角張譯影帝級別的過硬演技,也得到了觀眾的肯定。

作為“714槍案”的唯一倖存者,西關支隊副支隊長秦馳,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還要與警局同事一起面對錯綜複雜的案件,並且解決自身的重重謎題。硬漢色彩和懸疑燒腦兼具,豐滿複雜的人物關係,織成一張網,快速地將觀眾帶入其中。

從劇情發展和人物對白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在失憶之前的秦馳是一個八面玲瓏,看重功名的警察,還被自己叔叔秦莽評價為“如果不是這樣的關係,你會是我最不喜歡的那類警察,不真實。”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秦馳在受傷之後的情況被心理醫生莫雨瞳診斷如下:

失憶也叫遺忘症,在病理學上分為兩種:一種叫順行性失憶,指的是在遭受創傷時間點之後引發的遺忘症;另一種叫做逆行性失憶,患者會喪失某個時間點之前的記憶。秦馳警官,屬於輕微逆行性失憶和部分順行性失憶。

從目前情況來看,他喪失的絕大部分是情節性記憶,他自然認得在座各位,只是搞不清和你們之間的情感關係而已。這也同樣不會影響他進行縝密的邏輯推理,也不會妨礙到他根據自身的知識和工作經驗偵破案件。

因為腦中A彈片造成的壓迫,引起失憶和輕微的社交障礙後,秦馳性情大變,化身為心思縝密,言語不多的行動派。甚至被自己的助手小路評價“更喜歡現在的他”。

不同於《白夜追兇》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兄弟設定,秦馳的個性轉變,是以“714槍案”為臨界點,分處不同時空的情形。潘粵明可以一人分飾兩角,人格分裂般同臺飆戲,張譯大部分時候卻必須維持嚴肅冷漠的狀態,略顯壓抑。

秦馳在出場的時候,就帶著全片最大的謎題。他是“714案”的參與者,也是最大嫌疑人。甚至失憶之後,連他自己都無法相信當初的自己。第5集的時候,秦馳甦醒後第一次進入“714”的現場,我們得知只有8發子彈射向他的位置,而且防彈衣毫無破損跡象。他身中這兩槍是來自於戰鬥的最後階段。從現場的痕跡來看,如此激烈的火拼,雙方互射這麼多槍,為什麼射向他的子彈這麼少?這無論如何是解釋不通的。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再加上匿名威脅電話和錄音的佐證,讓觀眾也不禁懷疑起秦馳的立場和正邪傾向。這樣的人物設定,從一開始就拓展了足夠的懸念空間。

帶著秘密出場的主角,他的秘密會不會被人發現?會被誰發現?以怎樣的形式發現?這些問題始終牽動著觀眾的心,形成一個和主要案件有關的巨大懸念。

其次,從人物關係上看,《重生》懸念也足夠。比如在秦馳在調查第一樁滅門慘案的時候,身著灰色連帽衫的陳蕊就出現在案發現場樓下。她的身份是兇手,還是線索?這個懸念,導演並未著急揭開,觀眾也並非全知視角,竟然讓這兩個角色,帶著巨大的疑問和危機同車而行。

最後,不斷出現的新人物,一方面能打破穩定局勢,給劇情注入新的血液,另一方面也是一個製造懸念的有效手段。

比如本劇中的第4個案件:律師事務所命案,進行到揭秘階段的時候,出現的神秘殺手,又引出了9年前的一樁懸案,給了觀眾巨大想象空間和好奇心,自然開始跟隨劇情一起探究秦馳身上最大的懸念。

02、視聽語言富有電影質感,滿足日益提高的受眾審美

“電影質感”最近幾年愈發成為影視圈的流行詞,好像沒有這個概念,就會脫離潮流,體現不出製作班底的專業級水準。誠然,這個詞並不是一個規範的專業概念,但它意味著網劇市場已經決定告別粗製濫造,在資本與技術的加持下,去追求更高的製作水準。

一部具備“電影級質感”的優秀網劇,大致具備三個層次的要素。第一層次是“技”,包括專業複雜的拍攝技巧和精緻講究的服化道運用;第二層次是“術”,包括緊湊流暢的敘事結構和自然到位的演員演技;最後一個層次是“道”,即能通過高水準的鏡頭語言傳遞出導演的價值觀。

近些年的網劇之所以廣受好評,最重要也最顯著的一個改變就體現在視聽語言層面,越來越接近電影質感,尤其是鏡頭語言被導演運用得淋漓盡致。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第一集進行到25分鐘左右的時候,秦馳進入第一個命案現場,導演用一段簡潔流暢的鏡頭,交代了秦馳腦中構想的案發現場全貌和主人公的死亡情形。在這個橋段中,

節奏緊湊,甚至還用一個俯視鏡頭引出當時身份不明的陳蕊,更容易產生代入感,引出觀眾好奇心。

顯然,《白夜追兇》原班人馬、嫻熟專業的鏡頭運用、嚴謹的置景和服化道、風格化和高品質的後期製作,已經奠定了《重生》的不俗品相。但一部真正具備“電影級質感”的一流網劇,永遠是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

國產網劇要打造出名副其實的“電影級質感”,就得把高標準同樣訴諸網劇內容本身,而非僅僅把“電影級質感”當成一個表面功夫。而這點也是《重生》評分欠佳的最主要原因。

03、深層立意:五個案件主題鮮明,如同人心和社會的一面鏡子,發人深思

這部網劇的前四個案件分別是有關家庭暴力、親子陪伴、女團關係和友情反轉。

透出的最重要內涵,讓我想起了《華嚴經》當中的一句話“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佛門把“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這些就像神話傳說中的“潘多拉魔盒”,像西方宗教的“七宗罪”,它們的存在,讓人類的心靈被慾望遮蔽,從而無法明心見性。

貪有很多種,普遍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很多人心甘情願被它束縛,成為它的奴隸,甚至心安理得地讓它牽著鼻子走。為了追求感官享樂,很多人可以不講家庭責任和社會道德,甚至不惜犯罪。

第一個滅門慘案就是因為色慾(也是貪的一種)而起,老話說“奸近殺,賭近盜”,用在這裡毫無違和感。要不是吳曉芸在年輕時犯下的錯誤,怎麼能讓名利雙收的富貴之家淪落到如此境地呢?

嗔,就是生氣的意思,起嗔心,很容易將矛盾升級。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感官快樂,我們拼命追求和貪戀;嗔是遇到不快樂,我們卻無法拋棄,所以嗔。其實劇集中所有命案、血案都是嗔恨心到了一定程度,引發的矛盾衝突,“人在憤怒的時候智商為0”,哪管什麼刑事責任和後果。

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自以為是,過於執迷於自我的一切都為痴。關於這點,前半部分的陳蕊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她一心執著於報仇,甚至不分是非善惡,不去考證事實真相,所幸第二集捅秦馳那一刀沒造成嚴重後果,不然真的後悔莫及。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慢就是傲慢,自己內心高傲,看不起別人,稱為慢。比如向人炫耀自己的財富名利,虛榮心強,愛攀比;自己比別人差又不認輸,卻認為他人沒什麼了不起,凡有自我膨脹的都是慢。 這在第四個案件中有足夠震撼的展現。

高譚勝落網後對多年好友(律師薛冬)說了這樣一番話:

“這個事兒是為了錢,但不是因為錢。這麼多年,你做得這一切都像是一場秀。因為在你心裡從來就沒有瞧得起任何人。薛冬,你永遠不會真正地關心一個人,這麼多年從小到大,你拿我當過朋友嗎?你有朋友嗎?你可以繼續騙自己,我是壞人,我做得這一切都是因為錢,滿意了嗎?”

薛冬這才知道,原來傲慢對朋友的傷害,是意想不到的程度,甚至能抹掉多年友情,引出殺心。

疑就是毫無道理和根據就懷疑、否定一切,自以為是、想當然地下結論,迷信自己的一切,都為疑。刑警最忌諱的就是這點,法律也是。主觀意識不作數,“在提出一個可以毀掉別人一生的指控之前,必須有足夠確鑿的證據”。這是對人性的約束,對大家的保護。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但最後一個“714”主線大案,卻緊緊圍繞自我認知重塑的“重生”體驗,凸顯劇作的深層立意。

記憶有多重要?大家可以設想如下場景:有一天你睡醒後發現自己大腦一片空白,不記得自己是誰,不記得父母親人,不記得身份地位……你還是原來的你嗎?

人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精神,而精神世界的信息通常是由記憶的片段和信息所構成。當你生命中失憶前那部分記憶消失,也就意味著過去的你徹底消失了。想起了那部關於“墨西哥亡靈節”的高分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而人類的大腦設定為一個隨著衰老而不斷遺忘的過程,我們的記憶在時光流逝中不斷被抹去。當我們對某一段時光徹底遺忘,也意味著對那段人生揮手告別。

在查第二個案子的時候秦馳說了這樣一段話:“之前工作上出了點小意外,記憶混亂了,但總能發現些好玩的。比如說這個菜我剛才吃著還挺好吃的,但沒準兒過去完全不喜歡吃,就像重新活了一次。”

秦馳本人主觀角度已經認為自己的劫後餘生、失憶就是一次“重生”。他可以憑藉現在的軀體和精神徹底開啟一段全新的人生體驗。他甚至不記得自己之前的牙刷和剃鬚刀用哪一種,還要向馮瀟求證。

在某個疑似靈異的橋段中,死去的叔叔秦莽出現,秦馳都不忘詢問自己當初是什麼樣的人。同樣的問題也問過助手小路,得到的答案顯然讓他心下竊喜,原來輕度社交障礙狀態的自己,反而更真實、更討人喜歡了。

都說“環境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其實無非是性格的改變,導致行為方式和人際關係的轉變,讓個體感受到的外界反饋發生明顯變化,從而在“自我認知”層面,迎來一次“重生”。

04、意蘊豐富,但劇情疑似狗血俗套、邏輯部分有硬傷,內心戲和人物獨白太多,節奏稍顯拖沓

說完了《重生》在內涵、製作和演員表現方面的優秀表現,接下來就到了吐槽環節。因為三年前節奏緊湊、案情精彩的《白夜追兇》提高了觀眾期待值,並且年前播出的同屬探案懸疑係列《唐人街探案》網劇口碑甚佳,《重生》面對的市場考驗註定異常嚴苛。

但是這部偏重於人物心理而不是緊張探案的另類刑偵劇,確實存在節奏緩慢的問題。甚至被觀眾調侃為“全員朗讀者”。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比如,第一集開始就是從噩夢中醒來的主角秦馳漫長的人物獨白,內心戲:“人會做夢,美夢和噩夢都有。奇怪的是,美夢大多是假的,而噩夢卻有可能是真的。不過我有時候也很懷疑,如果夢到的一切都是真的,那還算不算是夢。事實上,除了傷疤與疼痛,我的夢,好像比現實更真實。”一個硬漢刑警的文藝範兒瞬間溢出屏幕。

接下來秦馳榮升副支隊長在單位遇到前妻馮瀟的時候,是偶像劇般的四目相對卻毫不浪漫的大段OS:“我記得她,只是她從未出現在我的夢裡。我的夢太過擁擠,除了那些槍林彈雨,還有我那5個兄弟。他們從未離去,讓我一刻也不敢懈怠。為了他們,為了真相,為了正義,總有一天我會完成我活著的使命。”我能說看得有點尷尬嘛!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第一個案件囊括了家庭暴力、出軌、喜當爹、激情殺人,各種狗血俗套橋段、不過好在有幾個明顯的亮點救場。

第一、吳曉芸化工專業出身,曾經做過“毒物鑑定”,為後續重新佈置犯罪現場,用“抗氧化劑和發光氨”的反應,干擾警方思路做鋪墊;


第二、秦馳在訊問學校老師的時候展現出的縝密邏輯和強大心理壓迫感;


第三、不可撤銷的基金轉託和家庭意外保險的反轉,讓鄭鑫的財富指數像坐過山車一樣刺激。

拆穿老師謊言,洞察鄭鑫家庭狀況的關鍵環節,取決於秦馳的敏銳觀察力。而關鍵的樹林線索,竟然用一場帶有回憶色彩的浪漫對話來埋下伏筆,出場就冷漠面癱臉的男主在這場跨時空的戲裡終於笑了。

“知道這片松林是怎麼來的嗎?小時候奶奶跟我講,小松鼠是一種記性很差的小動物。”

“和松鼠有什麼關係?”

“小松鼠每到冬天儲備糧食,好多好多松塔都埋在地上,時間長了就忘了,年復一年,就長成了一片松林。”

“只有你這種傻白甜的邏輯,才會相信這麼大的森林是齧齒動物搞出來的。”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但縝密的巧思,也掩蓋不了邏輯部分的硬傷和結尾的倉促。我在追劇過程中,一直憑藉線索猜測“714案件”的真相,尋找那個“叛徒”。秦馳、胡一彪、路銘嘉、邱冬陽、路局長……這些角色都會在某個時刻透出一絲“邪氣”,在真相揭曉之前,他們誰都可能是“狼人”,並且最終無論是誰,對峙時刻的戲劇張力都是可以預知的驚豔。

但最後的真相竟然是串吧老闆為了讓自己那個不爭氣的借高利貸兒子,不被債主砍成殘廢,出賣了這幫老顧客。那麼重要的行動安排,連自己人都要保密,卻在餐館堂而皇之大聲討論,邏輯有點不通順啊!刑警這麼不謹慎的嗎?在19集開頭老邱和小路的通話更印證了我的猜測“咱們是有紀律的,不能在那樣的公共場所聊案子。”

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真相如此單薄,“論單位食堂的重要性”“一次違紀引發的血案”我不接受啊!

最違和的是趙今麥飾演的高三小姑娘陳蕊(軍火販子陳夕的妹妹,黑道大小姐即視感),竟然和主角秦馳有曖昧的感情線。先不說趙今麥本身圓臉圓眼的可愛長相太過幼齒,甚至不如當年《這個殺手不太冷》當中年齡更小的娜塔莉·波特曼有冷豔決絕的氣場。

這樣的小姑娘和馮瀟站在一起,毫無威脅感,說服不了觀眾。所以這個生硬的CP,我不買賬。編劇在情節設定和次要人物塑造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哦!

結語:

這部“白夜”兄弟篇網劇《重生》,不僅換了主角,在風格和節奏上也差異巨大,本劇的重點沒有放在案件推理上,而是更注重人物內心世界和案件背後的社會意義,堪稱別具一格的“文藝刑偵懸疑劇”,

從心理學角度看自我認知重塑,難免會顯得劇情整體節奏較慢、推理性較弱,讓從“白夜”入坑的觀眾產生落差感。

也確實存在人物內心獨白過長、說教意味重、某些情節和對話稍顯造作、結尾太過倉促簡陋和邏輯硬傷等劇作問題,甚至某些人物形象,純屬“工具人”,沒起到共情的效果(比如陳蕊)。幸虧有張譯這樣影帝級別的實力派演繹,讓熱愛刑偵劇的觀眾能夠耐心把劇追完,整整28集,只有五個案件,不是喜愛此類題材的觀眾很容易因為節奏緩慢而中途棄劇。

深度解析《重生》:刑偵懸疑劇,以“失憶”為契機的自我認知重塑

縱使“網感”欠佳,這部劇的優點也很明顯:張譯飾演的秦馳,因為“714”案件陷入記憶黑洞,並痛失五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還成為“最大嫌疑人”。他揹負巨大的自我懷疑在內憂外患的阻力下試圖尋找真相、跨越黑暗。這個艱難的過程也成為他和身邊人涅槃重生的契機。

從刑警的視角看家庭暴力、親子陪伴、女團關係、人性友誼等話題,展現了芸芸眾生的參差百態和自我認知重塑,也就是“重生”。在揭露罪惡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啟迪和正能量。

口碑不理想長遠來看也並非壞事,只能證明從“白夜”播出後的三年以來,觀眾的欣賞品味在不斷提高,只有對舊作品全方位的超越才能適應波詭雲譎的影視劇市場,讓越來越挑剔的粉絲們買賬。

畢竟像《唐人街探案》、《長安十二時辰》等精品網劇珠玉在前,《重生》面對的市場競爭遠比當年的《白夜追兇》更嚴苛,比起三年前單一網劇《白夜追兇》的現象級突破,國內網劇整體制作水平和演員演技的提升,才是受眾群體喜聞樂見的重大進步。

觀眾的眼光是雪亮的,他們會用自己的注意力,給製作方最真實的反饋。所以,看看評分和播放量,然後秉持“勝不驕,敗不餒”的態度,繼續努力吧!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