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杯調、陽雀調、敬酒歌的音樂旋律中學會傷感和喜樂的

我是在民間調子的薰陶下長大的,是在酒杯調、陽雀調、敬酒歌的音樂旋律中學會傷感和喜樂的,是在哭娘經中感受到離別的痛苦的滋味的,是在遠古而極富內涵的唱腔中體驗到人生的悲歡離合的,而這些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文化只有在我生長的家鄉才有。那裡地方雖然不大,房子周圍除了山還是山,而且山特大,到了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仍然沒有通公路,儘管二級公路就從旁邊穿過,家鄉的老老少少每天就這麼看著各種形形色色的車輛在眼前穿來穿去。近日,突然接到電視臺的電話,說要到我的家鄉拍電視風光片,還有請我寫臺本,這不,又勾起了我對故土的思念。

在酒杯調、陽雀調、敬酒歌的音樂旋律中學會傷感和喜樂的

我們是統一乘車從縣城出發,一輛麵包車、三輛越野車,載著攝製組人員和20多個群眾演員,在二級公路上行約20分鐘,就來到了一個叫馬家洞的地方,從這裡就需要徒步爬行了。其實,距離二級公路不遠,就那麼2500米左右,但全部是爬山。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在這山路上爬上爬下,一天有時候就要爬好幾回的,有了孩提時爬山的功底,今天走起來還沒有什麼吃不消的。擔心的是那些攝製組裡20來歲的年輕人,從小在城裡長大,沒吃過苦,怕會吃不消的。還有那些群眾演員,有的是退休老幹部,年齡大了,底氣不足。實際上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大家都讓這裡的山水給陶醉了,全然忘卻了勞累。既然是拍片,就得邊走邊拍,平時走15分鐘的山路,現在就不能用時間來計算了。那些天然的石號、石鑼、參天的大樹,茂盛的樹葉枝蔓等,在現今時代,這麼完好的生態植被恐怕除了在這裡之外,再也找不到了。還有古城遺址、象頭山、蝙蝠山等,無不深深地吸引著這批初次來客。

在酒杯調、陽雀調、敬酒歌的音樂旋律中學會傷感和喜樂的

聽說我回來,年近八旬的家父早早來到山坳上等待。爬滿皺紋的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好在腰板還硬朗,精神還矍鑠,走起路來步履穩健。母親正在忙著洗臘肉、煮飯。由於忙,見到兒子,繁忙中叫了聲:崽回來啦!語氣中滿懷牽掛和想念:“三崽,去該陽坎腳(家鄉的方言,泛指山裡漢族農家房屋大門前面的地方)幫摘點海茄(方言,即西紅柿)來做辣椒。”“好哩”……剛摘回西紅柿,母親又叫了:“去後陽溝(方言,指山裡農家房屋後面的地方)摘辣椒回來。”

在酒杯調、陽雀調、敬酒歌的音樂旋律中學會傷感和喜樂的

中午時分,我們的午飯也是電視畫面的內容之一,通過餐飲文化反映桂西漢民族的民間風情。在堂屋裡,一高一低,四張八仙桌以兩個拼桌平行擺放,男人坐高桌子,且上方坐的都是主家的長輩或親戚。女人和小孩就座矮桌子。還有唱陽雀調的,唱歌敬酒結束,男人們則唱起了龍燈碼、螃蟹碼等,這些從遠古時代在中原發源的漢民族文化,如今在大山裡還在自發地傳承著,可能連現在的中原地區早就已經失傳了。而且,這些具有濃郁的大山風情的調子群,是我們兒時經常聽到和見到的,尤其是在漢族婚嫁習俗中最常見,那時老人們說這是坐朝臺(漢族婚嫁中吃夜宴)時供親戚朋友們娛樂熬夜所形成的。

在酒杯調、陽雀調、敬酒歌的音樂旋律中學會傷感和喜樂的

黃昏時刻,負責拍攝外景和登高遠眺、落日奇觀的隊友們回來了,一到家就相互討論起來:哇,這地方太漂亮了,生態這麼好,不開發出來真可惜了;山上好多中草藥呢,有很珍稀的天冬、百部、十大功勞、山豆根;是的噢,還有好多稀有花種,櫻花、蘭花呢,還有的叫不出名了;提議把這裡開發出來,搞生態旅遊、農家樂旅遊,還可以在山頂上養生態雞,打出品牌來;議論沒有停,其實我早已覺得,我的故鄉確實是一塊寶地,就像他們所議論的一樣,很有休閒旅遊開發的價值,把路一開通,農家樂也好、生態遊也罷,一切都會應運而生的。

本文由凌伊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