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凱保險高管流失現捉襟見肘,剛畢業不滿一年大學生湊數監事

華凱保險高管流失現捉襟見肘,剛畢業不滿一年大學生湊數監事

作者:汴燕

出品:資管科技


新三板公司華凱保險正處在轉型的關鍵節點。

“宮鬥”之後,開始與前高管清算舊賬,同時華凱保險人事變動調整仍未結束,《資管科技》發現公司現在或有用人緊張嫌疑,連剛畢業的大學生都用來湊數監事人員。


清算舊賬

內鬥過後,“舊賬”繼續清算。3月19日,華凱保險補發涉及訴訟和相關聲明公告。

公告內容顯示,華凱保險訴訟詹詇鑠、吳禕卉、朱曉夏三人關於損害公司利益的糾紛,已於今年1月獲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法院立案受理。

詹詇鑠、吳禕卉、朱曉夏三人是華凱保險前高管,詹詇鑠、吳禕卉分別是前董事長和總經理。

華凱保險稱,詹詇鑠在實際控制、運營華凱保險期間,利用其職務身份,指使吳禕卉、朱曉夏等人通過虛構對外投資、關聯企業借款、虛假報銷及借款等方式損害公司利益。

虛構對外投資方面,據華凱保險委託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發現,截至2018年底,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列示金額為500萬元,該資金用途名義上為華凱保險與馬鞍山瑞泰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馬鞍山瑞泰”)簽訂的《併購過橋理財計劃(伍期)》合夥協議,約定投資期限為18個月。

但截至2019年底,該資金仍未收回,且馬鞍山瑞泰已於2019年9月發佈公告表示,現處於註銷狀態。而這一註銷未通知華凱保險,也未經公司同意。對此,華凱保險認為,該理財產品並非真實合法的產品,合同是虛假的,是被告虛構的、用於侵害公司利益的工具,目的是為了掩蓋其侵佔資金的事實。

關聯企業借款方面,華凱保險經審計核查發現,2018年底資產負債表中其他應收款餘額中有250萬元,系詹詇鑠夥同朱曉夏等人於2018年7月將公司資金以與馬鞍山瑞泰的往來款方式轉出,至今未歸還。該資金支付未履行董事會和股東會決策程序,資金去向不明,截至2019年12月仍未歸還。另外,華凱保險指出,截至2019年12月,詹詇鑠夥同吳禕卉、朱曉夏等人通過虛假報銷、借款等方式將公司資金支付給他人,金額共計約580.54萬元,至今未歸還。

對於相關情節,華凱保險表示,請求判令詹詇鑠等三人共同返還涉嫌非法侵佔公司資金累計1387.66萬元及後續的資金佔用費。而根據主辦券商財通證券的風險提示公告披露,此次訴訟涉及金額約佔華凱保險2018年經審計淨資產的47.63%。

4月7日,華凱保險又披露一則涉及訴訟公告。根據華凱保險陳述,2018年,原董事長詹詇鑠利用職務之便,安排華凱保險與其實控企業霖欣科技簽訂《保險中介核心系統及基本法客戶化實施合同》。同年,華凱保險如約支付全部合同款452萬元,但截至2020年3月17日,仍未收到霖欣科技開發的保險中介核心系統產品。

因此,華凱保險請求判令解除合同,霖欣科技返還已付的合同價款452萬,並支付135.6萬違約金,合計587.6萬。目前,浙江省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該起訴訟。

這兩起訴訟算起來向前高管索賠將近2000萬元。


業績堪憂

內亂之下,華凱保險業績也好不到哪裡。

華凱保險成立於2012年7月31日,是專業性的保險中介公司,主營業務有保險代理銷售和保險理賠公估。2015年11月19日成功登陸新三板。經過7年多的發展,現有省級分公司25家,分支機構233家。

根據年報數據,自2014年以來,華凱保險營業收入持續上行,從2014年的5022.02萬元,增至2017年的3.11億元,三年增長逾5倍。2018年上半年,華凱保險營業收入達到3.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9.91%。

與此同時,華凱保險淨利潤(扣非後歸屬母公司)卻在持續虧損,從2014年虧損218.76萬元,至2016年虧損達1466.7萬元,兩年時間,虧損增加近6倍。直到2017年,虧損收窄至616.08萬元,並在2018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137萬元。但是2018年整年卻是虧損的。經營淨虧損高達2098.53萬元,公司解釋2018年增長很多但虧損的原因:營業收入增長是因為公司銷售向險轉型升級,另外公司管理層的換屆,導致公司的各項成本和費用投入也較大。

2019年上半年,華凱保險營業收入1.96億元,同比下降36.86%;歸母淨利潤為-252.56萬元。

據有關數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在新三板股票的大部分保險中介機構均實現了盈利,盈利數額比較大的有盛世大聯、潤華保險、華誠保險、鼎宏保險等中介機構,淨利潤分別為5075萬元、3398萬元、2807萬元及1367萬元,均超過千萬。此外,還有華誠保險、潤華保險、眾信易誠三家保險公司2016年的淨利潤同比出現了超2倍的上漲。華凱保險是為數不多的一家虧損公司。

在2018年華凱保險曾因違規交易,被浙保監局罰14萬元,原因是華凱保險銷售與未取得保險兼業代理業務許可證的上海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開展合作違規套取現金。

公司還曾因沒及時披露2018年年報險被摘牌,最終在披露大限補交年報而倖免摘牌風險。在東方財富網股吧查詢到,華凱保險經常出現未按時披露相關公告,“補發”二字時常出現在列,相關內容涉及《收到行政處罰書的公告》《高管人員免職公告》《董事會會議決議公告》《董事辭職公告》等多個方面。按期披露定期報告,是掛牌公司最基本的信息披露義務,未披露定期報告,將面臨被摘牌的風險。


如何破局

華凱保險到底如何破局,備受市場關注。

此前華凱保險一則出售子公司的公告或透露出一定破局路線。

2019年,華凱保險在全國中小企股份轉讓系統信息披露平臺發佈了關於出售子公司杭州華盟保險公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盟公估”)股權的公告。公告顯示,華凱保險擬將轉讓所持的華盟公估的全部股權。

公告顯示,華盟公估的註冊資本金為2000萬元,實繳資本為522.3萬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華盟公估財務報表顯現公司淨資產為412 萬元,而華凱保險共計持有其70%的股權。

公告稱,華凱保險將聯合其他股東,以人民幣108萬元的價格將華盟公估轉讓給善行(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轉讓完成後,華凱保險不再持有華盟公估股權。

華盟公估確實是不掙錢的一項業務,據華凱保險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來自於保險公估的營業收入為314.15萬元,僅佔總營業收入的0.57%。有業內人士坦言,只有大型賠付才需要動用公估環節,目前保險公司針對一些大型理賠案件時,只要不超過一定理賠範圍,多數直接進行理賠,由此導致公估業務量減少。

對於轉讓原因,華凱保險實際控制人梁松表示,砍掉一些不掙錢的業務,把更多的財力和人力投入到壽險領域,將更多的精力用來扶持有發展潛力的業務。業內人士分析,或許對於該公司來講,轉型壽險、砍掉不賺錢的業務也是一條較為明智的發展出路。

近年,銀保監會對保險中介機構的監管一直持續加碼。2019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加強保險公司中介渠道管理的通知》,落實對中介渠道業務主體管控責任;4月份,下發《關於印發2019年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聚焦保險中介市場較為突出和影響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違法違規問題;8月份,下發《保險中介機構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對保險代理、保險經紀和保險公估3個主體准入規定進行了統一整合,同時加強了對申請人的管理。

強監管下,眾多保險中介公司退出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從2019年年初至9月份底,各地銀保監局陸續註銷了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的許可證;其中,保險專業中介機構46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34家。保險中介行業也面臨新一輪洗牌,根據銀保監局要求,被註銷了保險業務許可證的機構不得繼續開展保險代理等業務,同時,各保險公司也不得與這些機構繼續開展業務合作。

監管、經營雙重壓力下,華凱保險當前還在整頓人事隊伍。

2019年6月,華凱保險任命何邦會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任職期限 3 年。但在2020年3月,何邦會因個人原因,請辭相應職務,其任職還不到1年。

目前,華凱保險實控人梁松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梁松一直擔任華凱保險董事長兼總裁,此後任董事。如今,“舊將”重上馬,或也有穩定經營的考量,但也不排除有接任人選短缺的問題。

何邦會辭職公告後幾天,華邦保險又公告監事會主席監事(陳琦)遞交的辭職報告。

有去有來。在有高管辭職的同時,也有新的高管任命,且離職和任命幾乎是前後腳時間。

3月26日,華凱保險公告稱聘梁華為公司副總經理。梁華46歲,本科畢業於浙江財經大學,EMBA研究生學歷。1993年7月至1995年3月,任浙江省農行信託投資公司客戶經理;1995年4月至1997年8月,任華夏銀行杭州分行客戶經理;1997年9月2020年2月,任廣發銀行杭州分行相關信管部副總經理、分行副行長;2019年1月至今擔任華凱保險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4月15日,華凱保險公告聘任兩名監事,分別是徐子睿和王忠。資料顯示,徐子睿23歲,2019年9月至今在華凱保險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運營部運營內勤工作。王忠36歲,大專學歷,2004年5月10日至2004年5月10日廣州百事高服飾有限公司擔任銷售部專職銷售業務;2007年2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杭州金佛物資貿易有限公司擔任綜合部工作;2013年8月5日至今在華凱保險銷售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行政工作。

其中的徐子睿明顯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業內人士稱或是由於監事的辭職導致數量有不夠的風險,緊急填充人數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