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有的人說,孩子的一生就像是一部電視劇。每一集都是慢慢成長的過程,而每一集中的人物關係都在慢慢變化。如果我們跳過了前20集再看一部電視劇,是肯定無法看懂的,其實哪怕跳了前三集也是如此。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隔壁的寶媽也是這麼想的,寶寶雖然還小,才三歲,不過她也很注重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舉動,想要從小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所以每當孩子做出一些“搗蛋”的舉動時,她總會也會責令制止。特別是最近經常亂扔玩具,還很認生,這讓這位寶媽有些心煩,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其實我們不應該盲目地把孩子變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樣子,而是應該先去了解三歲左右的孩子一般都會出現哪些特徵和表現,再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1、三歲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年齡

一般三歲左右的孩子,都已經可以開口說話,但是還不能有效地理智思考。而這個時候他們的主觀意識其實已經開始慢慢甦醒,在做一些事情上面都有自己的習慣和節奏。

特別是這個年齡的寶寶對於父母的情緒和表現都極其敏感,會覺得父母的愛就是一切,是不能和別人分享的。

而三歲左右的寶寶已經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等都會模仿,也會想自己處理這些事情。這個時候孩子的智力發育可是相當快的,而且記憶力也非常好,對於周圍的事物也抱有極大的興趣。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三歲這個階段孩子所擁有的特性,針對性地教育他,或者對他的一些我們所不能理解的舉動進行更專業的分析。特別是一些我們大人認為孩子在搗蛋的舉動,比如:扔玩具、認生、撕紙等。

其實家長們不知道的是,這些我們所認為孩子在搗蛋的事,其實是孩子在發展自我。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2、孩子在發展自我時,卻讓家長覺得在搗蛋的行為

扔東西

三歲時候的孩子其實正是處於手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寶寶就喜歡不斷扔東西,因為他可以通過“扔”的這個動作來鍛鍊到自己的手腦協調的能力,同時扔東西還可以幫助寶寶感知周圍的空間,比如前後左右高低等概念。

自言自語

很多家長會說自己的寶寶經常在玩玩具的時候自言自語,其實不用擔心,這個時候的寶寶其實是在鍛鍊自己的想象力。他們經常把自己當作正義的使者,就好像在演一部電影一樣,隨著劇情的推進,寶寶的想象力也越來越強,邏輯思維能力也同樣在不斷提高。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認生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認生是內向、害羞的表現,其實並不是。這個時候的寶寶對於周圍的人和事物有了簡單的分辨能力,但是這種分辨能力並不是很強,所以在看到陌生人的時候他都會仔細觀察,並且比較陌生人和熟人的面孔有什麼區別。

其實認生只是寶寶先天自我保護的本能,家長們不要過多擔心,這是孩子在智力發展階段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撕紙

很多寶寶都擅長撕紙、破壞等事情,這讓家長們很是頭疼。其實撕紙對於寶寶是很有益處的一件事,別看撕紙這個過程很簡單,但是要雙手肌肉、手臂肌肉還有手腕這幾個部分相互配合,再加上大腦的指令才可以完成。

這對寶寶的好處就在於撕紙能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手部運動的能力等,畢竟在破壞東西時,寶寶所能運用到的肌肉越多就越能更好的鍛鍊到自己的協調能力。這裡要注意的是,孩子要主動鍛鍊,被動挨打不叫鍛鍊。

可是我們就這麼放任孩子?隨便扔東西隨便撕紙?到最後收拾屋子的還不是我們這些做家長們的嗎,再有就是一些玩具啊都摔壞了,我們家長是否應該引導一下呢?答案是是的,只不過怎麼引導如何引導,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3、如何引導寶寶的這些“壞習慣”

針對於扔東西這件事,很多家長可能都是傾向於直接斥責,而不是好好地溝通和教育,因為我們根本不理解孩子是怎麼想的。所以在寶寶扔東西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主動陪伴寶寶一起玩,並且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可以扔哪些不可以扔。

家長們應該主動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對於空間的認知,前後左右等方向上的認知。比如在做這種扔東西的遊戲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孩子朝著不同的方向扔,在一邊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給孩子灌輸空間的概念。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在孩子自言自語的過程中,許多家長完全可以融入進去,扮演孩子腦海劇本中的一個角色,並且對一些不符合實際的事情發出疑惑,並且請求孩子主動給我們解釋他為什麼會這麼安排劇情。

有時候孩子的角度和大人是不一樣的,所以一些可能和我們大人認知所不相符的劇情也不要過多質疑或者表示否定,讓孩子自己天馬行空,不給孩子帶上枷鎖,這才是我們家長應該做的。

像一些咬手、認生等孩子必然要經歷的階段,家長們不用過多擔心。對於咬手完全可以找一些替代物,比如奶嘴、牙膠等。孩子這種協調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行為,對他自己本身是很有益處的。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而孩子認生的話,家長們也大可不必強迫孩子叫人,完全可以在事後和孩子好好溝通,畢竟3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語言能力,雖然邏輯上和我們大人不同,但是溝通是完全可以滿足的。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再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才是最正確的。

以上就是孩子的一些搗蛋行為到底意味著什麼,家長們又該如何引導。對於此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或者建議嗎?請在下方評論出來吧,我們一起討論!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想了解和學習更多育兒知識嗎?那就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你想要找的如“育兒知識”,然後就會看一系列你要找的內容。

扔東西又搗蛋?孩子“三歲叛逆期”,媽媽要科學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