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中寿命时钟被发现,可用于管理鱼类、鲨鱼和濒危野生动物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科学家本杰明·梅恩等科学家们发现寿命时钟:可以通过42个特定基因中DNA甲基化的发生位置来估算脊椎动物的寿命。但他们无法准确估计无脊椎动物的寿命,因为无脊椎动物没有表现出和脊椎动物样程度的DNA甲基化。他们的研究似乎是此类研究中第一次建立“遗传预测模型,从遗传标记来估计脊椎动物物种的寿命”。


DNA中寿命时钟被发现,可用于管理鱼类、鲨鱼和濒危野生动物

这项成果发表在《自然研究》杂志上。科学家们在DNA中确定了与寿命有关的特定区域,即CpG位点,然后与现有的动物年龄数据库进行比对。

利用了252个动物年龄和启动子序列的全基因组和数据库,在脊椎动物中发现了一种模式。得到了一个预测寿命的时钟,它能准确预测脊椎动物的最大寿命。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们知之甚少且已经灭绝的物种”,比如长毛象(Mammuthus primigenius),他们认为长毛象可能活了60年左右,而今天的非洲象活了65年。

研究小组称:“‘寿命时钟’估计人类的寿命为38岁。”这与人们普遍接受的前现代人类的最长寿命为40岁的说法相符,但还不到当代人类的一半。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人类的两个直接祖先——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

“我们估计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寿命都是37.8岁。这表明,这些已经灭绝的人科物种的寿命与早期人类相似……”他们说。

梅恩强调,即使物种本身是“研究中一个有趣的部分”,寿命时钟也不能用于单个人类。它不能用来确定任何一个人的寿命,而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一个可能有助于野生动物管理的具有生态意义的重要参数。

论文中阐述:它可以用于管理鱼类、鲨鱼和濒危野生动物等物种,在这些物种中,寿命是决定可持续收成和种群生存能力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