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

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穀雨將“谷”和“雨”聯繫起來,蘊涵著“雨生百穀”之意,反映了穀雨的農業氣候意義。

春將盡,夏將至。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時節氣溫升高加快,降雨量增加。

我國古人將穀雨時節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楊花落儘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

穀雨花信為: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牡丹花也叫穀雨花,它是一種以節氣命名的花。楝花春末夏初開花,是二十四番風信花的最後一花。根據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說》雲: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二十四番花信風以梅花最先,楝花最後。自小寒至穀雨的八個節氣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風,不僅反映了花開與時令,人們還利用這一物候特點掌握農時安排農事。

“春山谷雨前,並手摘芳煙。”穀雨時節,穀雨茶、走穀雨、祭祀文祖倉頡、食香椿等習俗廣為流傳。

在南方,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芳煙)叫“穀雨茶”。其特點是細嫩清香,味道最佳,有清火的功效。北方有食香椿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自漢代以來,在陝西白水縣,穀雨時節有祭祀文祖倉頡的習俗。傳說中,倉頡創造文字,功蓋天地,黃帝為之感動,以“天降穀子雨”作為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穀雨”節。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畫上句號,氣溫攀升的速度加快。穀雨雖有春天清新的氣質,但已初具夏天的性格,降水明顯增多。

“穀雨時節種穀天,南坡北窪忙種棉”。這一時節,正是稻穀下種催苗的時候,也是冬小麥的抽穗揚花期,春播作物玉米、棉花的幼苗期,這些作物都需要充沛的雨水來促進發育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