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鈴式商業經濟是否健康?

賈戰峰


投資管理人員選取風格差異較大的兩類投資產品進行組合,新的投資組合兼有兩類投資產品的某些優點,同時能夠迴避某些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例如,投資管理人可以構建一個包含股票和債券的啞鈴式投資組合,這樣該組合兼有成長性和穩定性的優點,在股市大幅上揚時,該組合能夠博取較大的獲利空間;而在股市表現不佳時,債市往往會有較為積極的表現,此時投資人也可以獲得較為穩健的投資回報。即使是在完全的股市投資中,啞鈴式投資技術也有用武之地。例如,投資管理人可以構建一個包含價值型股票和成長型股票的啞鈴式組合。一般認為,在多頭市場中成長型股票表現較好,而在空頭市場中價值型股票往往成為防禦明星。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市場輪動速度很快,多空變幻難以判斷,此時單純投資於成長型股票或價值型股票往往會由於操作節奏與市場週期不合拍而遭受損失。而啞鈴式組合則可以避免上述不足,通過合理搭配價值型股票與成長型股票的比例,同時嚴格精選個股,投資管理人可以做到無論在多頭市場還是在空頭市場,都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投資收益。

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啞鈴式投資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投資技術,其應用非常廣泛。國際上許多著名的資產管理公司,如JPMorgan、MerrillLynch、HSBC等,均有采用啞鈴式投資技術的產品。從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基金經理在投資運作中有時會採取一些啞鈴式投資的技巧,但是明確提出採用啞鈴式投資技術的基金產品還未見到。


專抓牛股的星城三少


題主所說的“啞鈴式的商業經濟”指的應該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個商業模式在10年前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工廠具備生產能力,但是缺乏市場營銷和推廣能力,或者說廠商沒有自己創建細緻到每一個消費者的營銷渠道的動力,那太花費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也存在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遠不如直接交給代理商來的輕鬆和高效,還能分擔部分風險。

但是在現在完全可以實現,因為出現了互聯網大數據。馬雲曾經說過:未來三十年計劃經濟成分將會越來越大。說的並不是像建國初期那樣傳統的計劃經濟,說的其實是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定位型生產消費,即先有需求,而後生產,產品根據需求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產商根據大數據,預判消費者的需求和需求量,進行精準的生產,再通過電商將產品投放到受眾手中,真正省去了中間環節,形成了題主所說的啞鈴式商業經濟。

那這種商業模式如果成為了主流,會不會對分銷商、渠道商、中介造成衝擊,造成行業性大失業呢?答案是肯定會的,科技的發展一定造成社會分工的改變,農耕時代一個人用盡全力只能耕種幾畝地,而機械化之後,美國全國只有1%的人口從事農業就養活了99%的人,而那些不需要耕種的農民也只能被迫離開土地,進入城市的工業生產中去。

社會分工的改變,陣痛是肯定會有的,但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利,也是必然發生的。今天的世界和10年前20年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玩遊戲是喪志,是沒出息,而現在的職業遊戲玩家年收入高達千萬。即便不職業玩遊戲,做個小主播月入上萬也很常見。所以說,發展也會帶來許多新業態,產生大量新的就業機會,相比被科技淘汰的只會更多。

互聯網電商的迅猛崛起就是基於大數據的出現,而且會成為改變社會分工的主要力量,面對發展,無論你是既得利益者,還是因此丟掉了工作,都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因此能倒逼傳統行業走出一條新路,比如渠道商可以加入廠家直營,成為體驗式消費衍生出的大量“體驗店”的店主,分銷商可以轉型成為售後服務商等等。

人的本性是喜歡安逸,不喜歡改變,但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無論你是馬雲、馬化騰,還是一個普通的白領,不求變就只能被社會淘汰,所以,改變自己,擁抱互聯網,擁抱大數據,擁抱發展吧。


財經C觀點


首先說這種情況永遠不會。

中介渠道就算在實體上被打破了,依然會有線上渠道來做。君不見這成千上萬的“返利網”“阿里媽媽”“優惠購”都是幹啥的,就相當於以前商場裡發小廣告的:

“大家快來看啊,這家有優惠券,領一張吧!”

其次,如果某個行業特殊,還真的實現了既沒有實體中介,也沒有線上渠道的工廠直面客戶的電商業態,那一定是非常可怕的。

1. 你以為砍掉中間商,就真的沒差價嗎?

工作額外做了那麼多事,它當然希望自己來收這個差價。

2. 效率真的高嗎?

工廠如果能做到渠道的打通,那這個工廠的規模得多大?業務有多龐雜?如此龐雜和大規模的集團,能否應對突發的市場變化嗎?尾大不掉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